孫緬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高中語文教師為了應對國家改革的需求,從學生的培養目標著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本次實踐研究希望能夠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對學生有所幫助,通過對自能閱讀能力教學實踐策略的研究與分析,使教師在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高閱讀水平。
關鍵字:新課程;高中語文;自我閱讀;教學策略
前言:眾所周知自能閱讀就是自我的閱讀能力,不但要求學生能夠閱讀,還要求學生熱愛閱讀、善于閱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的中心就是培養學生的自身能力,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高中語文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不依賴于教師,養成獨立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這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方面、多角度發展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自能閱讀概述
自能閱讀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學生進行自我閱讀。在高中時期,高中生的身心發展已經逐步走向成熟,對社會、經濟、政治、道德理論以及自我狀態已經具有一定的意識,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自我閱讀課程;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獨立閱讀,通過對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主旨大意等問題的分析,掌握文章脈絡,從而培養學生賞析文章的能力。自我閱讀能力既要求學生能讀又要求學生會讀,通過運用自己的思維具備對讀物進行分析欣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求學生動腦思考,獨立解決,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二、自能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讓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
在上課之前,語文教師通過布置預習課文的任務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預習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自我閱讀的過程。預習的方法和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溝通來確定,在決定預習程序之后就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程序,自我閱讀來完成預習。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從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如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寫作意義等,讓學生養成帶著問題、有目的的閱讀的習慣。另外,語文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堅持預習。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和學習方法
語文教師首先要扮演好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的角色,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正確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愿意主動動腦思考文章的內涵以及思想感情,愿意自主的參與到閱讀課程中去,從而達到養成自能閱讀能力的目的[1]。教師可以通過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小組一起合作閱讀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多種思路,以達到促進全班閱讀水平的均衡發展。教師還可以在拓展學習途徑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例如舉辦趣味閱讀活動,包括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成語接龍等,在調動了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又調節了課堂氛圍。不僅是教師,學校也要增加閱讀課程的比重,改革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由的閱讀。利用閱讀名著寫讀書筆記的方式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鼓勵學生多讀不同體裁的文章,提高閱讀能力。
(三)設置閱讀作業
教師通過設置閱讀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不依賴于教師的情況下自主閱讀,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2]。例如,摘抄精彩片段、摘抄經典名言、相互欣賞作文等形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提高對文章的賞析能力。
三、困難與問題分析
在自能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培養自能閱讀能力是一件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事情,但是在當今的教育狀態下,語文教師還是遇到許多困難。
(一)在現在的考試制度下,學生被繁重的學業負擔擠占了大量的課余時間,使學生不得不放棄心愛的課外讀物。
(二)長遠效益與短期利益的矛盾、閱讀與應試的矛盾
從長遠來看,閱讀是非常有助于考試成績的提高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的,有些學生甚至是家長太過于急功近利,當然只能放棄閱讀。
(三)新課表的初衷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學生為了應對高考,只能不適當的采用“短、平、快”的閱讀模式。但是語文學習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厚積薄發,許多家長和學生失去了耐心和信心,造成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不重視[3]。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作文能力,選擇一些篇幅短小但是富有哲思的讀物,比如《意林》、《讀者》、《格言》、《青年文摘》等,這和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時間較緊的現狀是吻合的,所以學生不想跋山涉水,只希望通過較快的方式閱讀來提高作文水平。教師雖然不贊成這種閱讀模式,但在特定的學習階段也不得不采用這種“功利性”的閱讀模式。
(四)教學任務與教學時間的矛盾
語文教師雖然知道放棄學生的閱讀課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但是在繁多的教學任務與緊張的教學時間的壓力下,迫不得以放棄部分閱讀課,減少對學生的閱讀要求。
(五)閱讀能力的培養貴在持之以恒,本次實踐研究雖然確確實實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了,但是還不夠深入,還沒能就學生個性、學生心里與閱讀的關系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的還不夠全面,日后將會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結論:閱讀是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自能閱讀教學與實踐是一項初步的探索工作,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開展該項實踐研究還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也希望通過努力,讓家長與學生重視自能閱讀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阜生.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高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學語文(下句),2012(3):129-134.
[2]蒲永科.加強情感閱讀——提高中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探析[J].科教文匯,2011(11):198-114.
[3]蔣娜.突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瓶頸——高中語文自主閱讀的新思考[J].現代語文,2012(2):143-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