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當前我國領導人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的背景下,闡述了農村教育對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農村師資對農村教育的關鍵性,先介紹了目前我國農村師資的狀況,指出目前農村師資中存在的問題 ,并列出當前如何解決加強農村師資建設的措施,最后根據農村師資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村師資;建設;問題;建議
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中國農村現代化、教育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農村教育發展的重點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教師隊伍。十七大報告還特別強調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要著重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大力發展遠程教育、繼續教育,從而建設一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農村教育,農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農村教師工作。
一、目前農村師資狀況
1.何為“師資”及其重要性
師資即教師人力資源。教師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核心因素,是實施教育發展戰略關鍵。師資隊伍的質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之處,是形成學校特色和優勢的根本,也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2.農村師資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 未來教師必須轉換角色,成為一個 “終身學習者” 。換言之, 作為教師的角色, 不存在所謂永恒不變的知識結構, 也不存在所謂的知識權威, 教師更是一個 “解構者”[1]。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①農村教師的年齡層次總體偏高,但是教師的學歷層次又較低;學科結構的安排也不合理,一個教師教授多個科目的情況比較常見,這些都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②農村教師的整體機制不夠健全,優秀的教師在這些不健全的機制下渴望向城鎮發展,而且農村教師的資源配置也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③目前,農村教師的編制制度存在不足。農村教師的缺乏導致很多教師是跨學科或者跨年級教學,更有些年級因為教師的缺乏而根本無法開課,“超編確人”的情況較在農村學校較為嚴重。
④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向城市學校流動的情況比較突出,農村教師在工資、住房、補助和培訓等方面都不及城市教師的待遇好,這些就加快了農村教師想城市流動的速度。
⑤城鄉之間的顯著差距 ,致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向城市傾斜。“離開農村樣樣好 ,跳出農村萬丈高”的厭農觀念依舊存在。就算愿意到農村去 ,若干年后要重返城市就業時需要付出的職業轉換高昂的成本也令畢業生心存猶豫[2]。
⑥教育行政部門致力于將優秀教師集中于城區來打造“品牌學校”,也導致農村教師的流失。此外師范教育失去了免除學費的特色 ,另外教師職業本身具有的性質特點( 高強度 、 高責任 、 低收入 ) ,其結果就使得師范院校生源質量的每況愈下。因此社會整體師資的缺失必然將導致農村師資的缺失。
⑦在教師地位不高的情況下,在教育管理者一方,由于全社會教師資源匱乏 ,也不敢對教師提出太高的要求 ,只好大家得過且過。如此下去,雖然教育數量如師資隊伍人數、 普及義務教育人數等等持續上漲,但其實是質量并無提高的“ 虛胖”[4] 。
二、目前如何加強農村師資建設
1.社會師資狀況令人堪憂
不論出于經濟的還是認識的原因,短期內大幅度普遍提高教師待遇 ,使之令人羨慕都不可能。這些年來 ,教師的社會地位并無多大的提高, 教師職業也沒有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生源差一直是 困擾師范院校發展的一大難題。那么在如此嚴峻的師資短缺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在保住農村師資不流失的前提下,進一步改善農村師資的狀況?
2.如何改善農村師資問題
①提高經濟待遇,加強師德教育
穩定農村師資隊伍的基礎和關鍵是提高教師待遇,較高的待遇才能有較強的吸引力。把提高素質和提高待遇結合起來,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②加快推進農村中小學教師人事制度改革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和提高農村師資隊伍素質的關鍵要加強編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積極推行校長聘任制。但凡不具備相應教師資格的人員都不得進入農村中小學任教。
③加快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管理體制
構建省、市、縣、鄉四級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提高農村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質量,不應讓經費問題成為阻礙農村教師繼續教育的障礙。繼續教育的大力開展,要在農村教師隊伍中構建好終身學習體系和隊伍,從而確保農村教師每5年進行一輪培訓。
④健全農村教師的管理機制
農村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還有待加強。農村的學校必須定期要對本校的教師進行考核,而且考核的結果要直接與教師獎金等掛鉤,優秀的教師要得到鼓勵,產生積極競爭,拉開教師的檔次,培養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總結并提出建議
目前許多農村教師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使農村教育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和贊譽,但是正如上文所述,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中國自古就有“知恩不報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說法。由此可見,“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所以可培養在校大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其主動產生回農村教書育人的想法及行動。
2.政府應加大農村教育投資,改善農村教師工作環境,提高其待遇,借此吸引更多優秀教師投入農村教育事業中。
3.加大新農村的建設,使農村貧困狀況得到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經濟水平得到提高,縮小與城市的差距,自然會有大批教育者主動加入到農村師資隊伍中。
參考文獻
[1] 孟憲樂. 教師專業化發展與策略[M].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5. 5,1-2.
[2]陳秋華.新農村建設人才需求與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矛盾性分析與對策[J]. 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27(1):32.
[3] 吳遵民, 劉 芳 . 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芻議[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4]周然毅.中國師范教育的歷史、現狀和未來[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3:80-82.
作者簡介:陳玉嫡,女,(1987.07—),重慶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教師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