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剛+劉玉琳
土地流轉中如何協調各方關系,確保農民權益?去年以來,山東省臨邑縣臨南鎮流轉土地2.83萬畝,占該鎮耕地總面積的35%,他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不讓“流轉”變“流失”
“農民受傳統思想影響,有戀土情結,要嚴格把好土地流轉關口,讓農民從思想上信得過!”談起土地流轉,臨南鎮黨委書記蔣傳軍意味深長地說,“農村土地流轉,是耕地使用權的‘流轉,而不是耕地數量的‘流失。要確保土地性質不變,讓流轉后的土地依然姓‘農!”
工作中,臨南鎮嚴格防控土地流轉中出現“非農”誤區,對土地流轉經營主體的土地用途預先調查、詳細登記、簽訂合同、嚴格把關,確保全鎮7.9萬畝耕地面積不減少。在此基礎上,本著“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根據每個村莊和項目實際情況,采取了“公司+農戶”式的龍頭企業租用、“合作社+農戶”的專業合作社對接、“承包經營大戶+農戶”的種糧大戶轉接3種流轉模式,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轉型升級。目前,該鎮流轉土地2.83萬畝全部用于與農業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
“土地流轉成功與否在于質量、在于規模,要確保土地高效利用,最終實現農業有發展、承包方獲收益、農民得實惠的‘利益多贏!”蔣傳軍介紹說。臨南鎮重點引導與扶持承包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化企業等實力雄厚、效益明顯的主體進行大規模土地流轉,如劉雙廟村流轉1080畝土地給邑鳴韭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千畝“久之最”韭菜基地;新華、新興社區共同流轉1471畝土地給當地客商,形成了木瓜產業基地。
“土地流轉之前,村委會就將流轉用途及效益廣播了,知道咱那‘命根子在合法使用,并且簽訂后的合同及協議一式4份,由承包方、農戶、村委會、鎮政府分別保管,讓咱老百姓心里踏實。”岳家村村民王長芳說。
讓農民充分享受流轉“紅利”
“保障農民利益是土地流轉的核心問題,要想方設法讓農民分享到流轉帶來的‘紅利,才能調動其積極性。”臨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徐心剛感慨地說。
“土地流轉費是農民最直接的收益,流轉費價格合理、發放及時,直接關系到農民流轉意愿和順利與否。”王樓村土地承包大戶周吉友如是說。2013年10月,周吉友在臨南鎮王樓村流轉800畝土地用于種植皂角樹,他積極與農戶、村委會溝通,集思廣益,共同商定租賃價格為每畝每年1000元,每年1月份付清當年流轉費,根據小麥價格3年調整一次流轉方案。
“合同簽訂的同時領取土地流轉費,收益立竿見影,俺自然大力支持。”周吉友說。
“土地大規模流轉完成后,就出現了項目建設用工問題,這對當地農民是實實在在的額外‘紅利,想法設法讓農民享受這些紅利,會大大加快土地流轉進程。”嘉悅商貿有限公司經理趙吉利娓娓道來。趙吉利在新興、新華社區流轉1400畝土地種植木瓜,制定了“以用工促進流轉,以流轉實現用工”的策略,在土地流轉合同簽訂之時同步簽訂項目優先用工協議。“園區修建、種植管理、采摘收獲、產品加工等一系列過程都要依靠本地農民參與其中,項目用工問題也迎刃而解,農民多勞多得能獲取額外收益,實現了‘雙贏!”該經驗做法被臨南鎮在解家現代農業示范園、振興蔬菜種植合作社、王樓皂角專業合作社等28處大宗土地流轉中借鑒使用。
拓寬“失地”農民致富增收路
“土地流轉后,要幫助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農民找到賴以生存和發家致富的新路子,使其生活水平升上去。”臨南鎮人大主席田正偉說。
“通過參加縣里和鎮上組織的幾次新型農民培訓班,銹住的腦瓜子裝進了不少新知識、新技能,現在俺在合作社長期打工,負責配藥施肥,可謂‘學有所用。”振興蔬菜種植合作社社員關照水高興地說。根據本鎮農業發展狀況,臨南鎮大力開展知識技能培訓,讓新型農民融入現代農業,去年以來,已開展糧食、蔬菜、特色養殖與種植等各類培訓二十余次,為15個土地流轉大戶、83個專業合作社、兩個農業公司等農業主體輸送鐘點工、長期工近萬人,讓新型農民有了用武之地。
臨南鎮按照“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農業龍頭企業,以山東華奧電氣有限公司、山東忠誠橡膠有限公司、山東德盛源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建成投產后,吸納六千余名當地農民為企業工人。“不種地了,俺就在家門口上班,路上來回方便,每月兩千多元的工資,咱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不比城里人差。”岳家村姑娘馮倩倩的感觸富有代表性。
“俺家原有6畝土地,光靠種地僅夠吃喝,現在土地流轉出去了,每年能收取6000元租金,并且用貸款在夏口街開了一家飯店,一年下來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小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夏口村村民王傳海說這些話時滿臉欣喜。
為拓寬農民致富增收路,臨南鎮更加注重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充分利用“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等優惠政策,發動有創業意向的年輕人在家門口創業致富。近兩年,該鎮共發放創業貸款一百四十余筆,幫助百余個家庭實現了“老板夢”,帶動千余人在超市經營、餐飲美食、休閑旅游等第三產業創業就業。
“土地流轉中,始終要把握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利益,臨南鎮創造性地做到了這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臨邑縣委書記景文新評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