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萍+康銀孝+郭紅艷+席德倉+馬治賢
近年來,隨著傳統的分散家庭養殖業逐漸萎縮,優質有機肥源隨之變得匱乏,化肥用量加大,致使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耕地質量降低,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農民收入。
一、綠肥種植意義
渭北旱塬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常年7、8、9月雨量充沛,多為一年一熟制,土地利用率較低,為了充分發揮雨熱同季的有利氣候條件,當地采取小麥+綠肥輪作種植模式,將用地、養地結合,達到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營養狀況和性狀,增加地面覆蓋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地表徑流,為秋播作物積蓄土壤水分的效果。
油菜屬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落花、落葉以及殘留在土壤中的根條,全氮量達4.2%,全磷量達0.52%,全鉀量達2.58%,不僅具有很好的肥田效果,而且用種量少,生育期短,鮮草產量高,生產成本低。在渭北旱塬夏閑地大力推廣油菜綠肥壓青技術,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具有明顯優勢,對不斷提高耕地質量,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綠肥種植技術
1. 選好品種 油菜綠肥種植以提高鮮草產量、培肥地力為目的,因此在品種選擇上,應選擇生長勢強、株型大、葉片寬、產草量高的油菜品種,當地以選陜油6號為宜。
2. 搶時早播 早播是提高油菜鮮草量的關鍵,麥收后要及時整地,清理田間麥草秸稈,搶時搶墑播種。播種多采用直播方式,且以條播為好,播后覆土1~2厘米厚。渭北旱塬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種,盡量不晚于7月上旬。
3. 適量播種 適宜的播量對建立合理群體結構、促進個體健壯發育、提高產草量非常重要。若畝播量過小,則密度小、產草量降低;若畝播量過大,雖然密度增大,但單株鮮重降低,產草量也不高。根據試驗示范結果,最佳播量為每畝1千克。
4. 合理施肥 幼苗期不僅是氮素營養臨界期,而且對磷素反應最敏感,因此種植時應增施適量氮肥和磷肥。一般畝用尿素5千克、過磷酸鈣8千克,條施翻入土中。
5. 做好田間管理 夏閑地復種油菜綠肥,以產草為目的,通常不間苗、不定苗。由于其生育期短、采收早,故絕大多數地區在采收前不會發生病蟲害。但對于歷年病蟲害發生嚴重的地區,可在出苗后20天左右進行綜合防治。油菜綠肥苗期蟲害主要有菜青蟲和地下害蟲,可畝用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6. 適時深翻壓青 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以油菜青體長到8~9片葉時翻壓為宜。若翻壓過早,產量低,植株幼嫩,壓青后分解快,肥效短;如翻壓過晚,綠肥植株老化,莖葉養分含量降低,而且莖葉碳氮比大,短期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從而降低肥效,影響小麥播種。翻壓深度也要適宜,一般為15~20厘米,翻壓過深會因缺氧而不利于發酵,過淺則不能充分腐解而發揮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