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中
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又名淡水小龍蝦,其肉潔白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名貴的淡水蝦類;河蟹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一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因此,龍蝦、河蟹都是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養殖品種。2013年,江蘇省金湖縣將龍蝦、河蟹作為主推品種,并利用科技示范戶張平的40畝龍蝦池進行了套養河蟹試驗,有效地解決了單養龍蝦產量不穩定、池塘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取得了畝效益5030.25元的喜人成績,在養殖模式創新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受到了當地漁(農)民的歡迎?,F將試驗情況詳細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試驗條件
1. 養殖池塘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排灌方便,電力配套,交通便捷,周邊無污染源。塘口呈長方形,東西向,面積為40畝,坡比為1∶2.5~3.0,池底為黏性土,淤泥厚度為10厘米左右,水深1.5~1.8米。設有淺水區和深水區,各占全池面積的50%左右。配備功率3千瓦的微孔增氧機組2臺,5.5千瓦的潛水泵和10千瓦的抽水泵各1臺。
?????2. 防逃設施??龍蝦、河蟹都具有較強的攀爬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須建防逃墻,材料為抗氧化鈣塑板,方法是沿池埂內側埋設,入土20厘米并壓實,土上部高度為50厘米,板與板之間不留縫隙,在板的外側用木樁或竹樁支撐固定并稍向池內傾斜,樁距為1.5~2.0米,將板打孔后用細鐵絲固定在樁上,四角做成圓弧形。
二、試驗方法
1. 準備工作蝦、蟹苗種放養前應做好池塘清整、藥物清塘、水草栽培、投施基肥和投放螺螄五方面的工作。
①池塘清整。1月排干池水,暴曬20~30天,然后加高、加固池埂,檢查進、排水管,對損壞處進行修補。②藥物清塘。池塘清整后畝用生石灰100千克左右消毒,方法是加水化漿后全池潑灑,不留死角,以殺滅病原體和野雜魚。③水草栽培。在養殖池內栽植伊樂藻、輪葉黑藻、水花生和水浮萍等水草,覆蓋率占池塘總面積的60%~70%,水草過盛時應人工割除,不足時應及時補充。栽植水草可以為蝦、蟹提供植物性餌料和棲息、蛻殼、隱蔽場所,還可以降低水中氨、氮和無機營養鹽類的含量,提高池水溶氧水平。④投施基肥。待水草成活后向池內投施基肥,一般采用腐熟的畜禽糞肥,以雞糞為佳,用量為300~500千克/畝,方法是全池拋撒,也可分多點堆放于淺水區。投放基肥一是促進水草生長,營造良好的蝦、蟹養殖環境;二是培肥池水,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為蝦、蟹苗種提供適口的動物性餌料。⑤投放螺螄。螺螄分4次投放:第一次在3月,此時水溫適宜螺螄繁殖,投放量為100千克/畝;第二次在4月,投放量為200~300千克/畝;第三次在5月中旬,投放量為100千克/畝;第四次在8月中旬,投放量為100千克/畝。合理投放螺螄,不僅可為蝦、蟹提供動物性餌料,而且螺螄還能攝取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2. ?苗種放養 ①蝦種放養。放養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春季放養,放養規格為200~300尾/千克,密度為20~25千克/畝,時間在3~4月;另一種是夏季放養,放養規格為200尾/千克左右,密度為5000~6000尾/畝,時間在6月。②蟹苗放養。放養規格為120~200只/千克,密度為300只/畝左右,時間在3月。③魚種放養。為了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增加養殖產量,提高養殖效益,3月底可在池內放養少量鰱、鳙魚種,放養規格為500克/尾左右,密度為100尾/畝左右。鰱、鳙魚能充分利用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等資源,起到水中清潔工的作用,以維護良好的養殖環境。④苗種消毒。上述苗種放養前用2%~5%食鹽溶液浸洗10分鐘左右,以殺滅黏細菌、水霉菌和寄生蟲等。
3. 飼養管理①水質管理。主要采用3種方法:一是換水調控。4~6月,每10~1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20%左右;7~9月(高溫季節),每5~7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30%;10月后每20天左右換水1次,每次換水20%。池水透明度養殖前期保持在30厘米左右,中后期控制在40厘米左右。二是藥物調控。每15天全池均勻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10千克/畝左右,調節池水pH值在7.5~8.5之間。使用生石灰不僅能調節酸堿度,抑制池內病原微生物滋生,而且還增加了水中鈣離子的含量,有利于蝦、蟹的生長。定期使用EM調水王(由乳酸桿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科學復配而成)或底凈活水寶(主要成分為活性炭、大蒜粉、白土、沸石粉)分解水中和水底的有害物質,改善養殖環境。三是增氧調控。在增氧設備上安裝溶氧控制器,根據需要設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實現增氧設備的自動開、停機,始終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在增氧設備發生故障時,可撒施顆粒氧(由過碳酸鈉、穩定劑、增效劑和緩釋劑配合而成)提高池水溶氧水平。②投飼管理。龍蝦和河蟹的習性和食性基本相似,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搭配部分小雜魚。配合飼料沿池四周撒喂,池中部撒在水草上,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為主,占日投喂量的70%。小雜魚在配合飼料投喂后投放。配合飼料蛋白含量養成前期為36%,養成中期為28%,養成后期為33%。具體的投喂量根據蝦、蟹的活動、蛻殼、吃食情況和天氣等情況靈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2~3小時內基本吃完為宜。③病害防治。蝦、蟹病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5月上旬用5~10毫克/升纖蟲凈 (主要成分為硝基苯胺)全池潑灑,1次/天,連用3~5天。用2%中草藥和1%痢菌凈(乙酰甲喹)制成藥餌,每月投喂1次,連喂3~5天,以增強蝦、蟹的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每15~20天用生石灰消毒1次,用量為10~15千克/畝,以殺滅池水中的有害菌,防止細菌性疾病的發生。蝦、蟹一旦發病,應及時診斷、對癥用藥,藥物用量與用法可參照藥品使用說明或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診斷、指導,以免造成損失。在養殖全過程中,禁止使用敵百蟲、敵殺死和菊酯類殺蟲藥物。④日常管理。養殖期間應堅持早、晚巡塘,主要任務有:一是檢測水體pH值、透明度和溶氧量的變化情況;二是觀察蝦、蟹的活動、攝食和生長情況;三是查看防逃設施和增氧機等設備有無損壞,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平時應認真填寫塘口記錄并保存3年以上,主要記錄放苗、投料、用藥、捕撈和銷售等方面內容,以便統計分析,并為來年制定生產計劃、完善管理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4. 捕撈上市龍蝦養殖2個月后,即可用地籠將規格達到30克/尾以上的起捕上市銷售,做到捕大留小,均衡上市。10~11月,是河蟹起捕的最佳時節,捕撈方法有地籠張捕和晚間徒手捕捉。捕獲的成蟹用清水洗、分級后暫養,等待批量出售。最后采取干塘捕撈,將蝦、蟹、魚“一網打盡”。
三、試驗結果
1. 養殖投入投放蝦種940千克,平均單價為20元/千克,總費用1.88萬元;蟹種80千克,平均單價為56元/千克,總費用0.448萬元;魚種2000千克,平均單價為6元/千克,總費用1.2萬;投喂配合飼料8.3噸、小雜魚6噸,單價分別為5300元/噸和2000元/噸,總費用為5.599萬;承包費用為500元/畝,電、藥費為300元/畝,折舊費為200元/畝,工人工資為500元/畝,其他費用為200元/畝??偼度?5.927萬元,平均3981.75元/畝。
2. 收獲情況捕獲蝦5640千克(141千克/畝),平均售價為32元/千克,銷售收入18.048萬元;捕獲蟹1260千克(31.5千克/畝),平均售價為100元/千克,銷售收入12.6萬元;捕獲魚類9000千克(225千克/畝),平均售價為6元/千克,銷售收入5.4萬元??偖a值為36.048萬元,平均產值為 9012元/畝。
3.養殖效益總產值為36.048萬元,總投入為15.927萬元,總收益為20.121萬元,平均畝收益為5030.25元,投入產出比為1∶2.26。
四、分析和討論
1. 套養增效明顯養殖實踐證明,龍蝦與河蟹可以在同一池塘內養殖,只要管理到位,在龍蝦取得較好養殖效益的情況下,由于河蟹的放養密度小,養成的商品蟹規格大、質量好、售價高,能畝增效2000元左右。
2. 水質環境要好由于養殖密度大,飼料投喂量增多,在高溫季節,池水溫度偏高,水質變化快,一旦水質惡化極易引起蝦、蟹大批死亡,因此,套養池應勤換水、勤增氧,同時定期交替使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為蝦、蟹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3. 苗種規格要大 選擇當地培育的蝦種放養,這樣蝦種離水時間短,營養充足,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放養規格以200尾/千克左右為佳,要一次放足。蟹苗最好投放自己培育的扣蟹,放養規格為120~200只/千克。
4. 捕撈要適時龍蝦規格達到30克/尾即可捕撈上市。捕大留小,不僅可以提高存塘龍蝦的規格和產量,增加養殖效益,而且還能為河蟹騰出生存空間,促其快速生長,實現蝦蟹雙豐收。進入10月份開始捕捉河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