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進忠
(黔東南州人民醫院腫瘤科,貴州 凱里 556000)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肺癌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惡性腫瘤〔1〕。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該病的生物學行為、治療以及預后將肺癌分為兩大類,即:非小細胞肺癌(NSCLC)與小細胞肺癌(SCLC),前者占80%以上〔2〕,其中約30%的患者在發現時已經到達晚期,從而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化療是治療晚期NSCLC的一個極為有效的手段。本文對比培美曲塞鈉與多西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NSCLC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老年晚期NSCLC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61~82〔平均(71.02±3.29)〕歲;美國東部協作腫瘤組(ECOG)評分0~2〔平均(0.98±0.17)〕分;臨床分期:Ⅲ期50例,Ⅳ期30例;病理類型:腺癌64例,腺鱗癌16例;隨機分為PC組和DP組各40例;首次治療43例,第2次治療37例。兩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病理類型、治療次數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不能采用手術治療的Ⅲ期、Ⅳ期患者;②未接受放化療治療;③卡氏行為狀態量表(KPS)評分均在60分以上者;④治療前外周血白細胞>3.0×109L-1、血小板>100×109L-1〔3〕;⑤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⑥無胸膜受侵與胸腔積液,未見明顯的肺氣腫、呼吸衰竭等病變;⑦無精神疾病;⑧經CT或者磁共振成像(MRI)顯示肺內存在1個或超過1個直徑在1 cm以上的病灶。排除不能按照規定完成治療和治療過程中出現難以耐受的并發癥即病情進展患者。
1.3治療方法 PC組用藥前2 w直至用藥期間補充1 000 μg/次VB12、口服葉酸400 μg/d;用藥前1 d開始口服地塞米松,用藥劑量為8 mg/d,連續3 d;培美曲塞納500 mg/m2,第1天,靜脈注射時間為1 h;順鉑劑量為75 mg/m2,第1天,靜脈注射。DP組于化療前1 d口服地塞米松,給藥劑量同PC組,連續3 d;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8天,靜脈注射1 h,順鉑75 mg/m2分3 d于第1~3天靜脈注射,兩組均21 d為1個周期。
1.4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關于NSCLC臨床治療療效判定標準〔4〕,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NC)即進展(PD)。總有效為CR+PR。
1.5肺功能指標檢測 采用德國耶格公司所生產的型號為MS-IOS肺功能測量儀,主要對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與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標進行檢測分析。
1.6生活治療評價標準 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價量表〔5〕對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進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總得分。
1.7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外周血淋巴細胞水平、肺功能指標、生活質量評分及毒副反應發生率。
1.8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PC組總有效率(72.5%,CR 18例、PR 11例、NC 9例、PD 2例)明顯高于DP組(55.0%,CR和PR各11例、NC 10例、PD 8例)(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治療前兩組T細胞亞群差異不明顯;治療后,PC組CD3+、CD4+、CD4+/CD8+明顯高于DP組,CD8+明顯低于DP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比較±s,n=40)
2.3兩組肺功能變化 PC組FEV1、FEV1%、FVC及6 min步行距離(6MWD)水平均顯著高于DP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短期肺功能比較±s,n=40)
2.4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PC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生活質量總得分明顯高于DP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s,n=40)
2.5毒副反應發生情況 PC組血液學毒性、消化道毒性、生化學毒性等毒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DP組(P<0.05、0.01),見表4。

表4 兩組毒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40〕
以全身性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能夠延長NSCLC患者的生命期限,提高生活質量〔6〕。當前,已有大量新藥進入臨床治療NSCLC患者的化療過程,患者1年生存率可達30%以上,其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單藥治療方案〔7〕。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以鉑類為基礎的新藥兩藥聯合治療方案是臨床治療晚期NSCLC的一個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很多含鉑方案的聯合用藥方案臨床療效與生存率較相似〔8〕。含鉑的聯合用藥方案在毒性反應、使用便捷性及費用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培美曲塞納屬于一種新型多靶點抗葉酸化療類藥物,通過對細胞復制過程之中葉酸代謝途徑產生干擾,從而對腫瘤細胞的生長與繁殖具有抑制性作用,對包括NSCLC在內的多種腫瘤具有較強的活性〔9〕。該藥物的主要作用機制為阻斷DNA復制過程及細胞分裂所需要的酶-胸苷酸合成酶、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基轉移酶與二氫葉酸還原酶,使得細胞分裂過程滯留于S期,對腫瘤細胞DNA與RNA的合成路徑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對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較強的抑制性作用。
571例NSCLC患者的研究〔10〕,對比單藥培美曲塞納與多西他賽一線治療方案,2種方案在臨床治療療效、生存期以及生存率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中性粒細胞下降及粒細胞性發熱、脫發等毒副作用,培美曲塞納組顯著降低。根據此研究結果顯示,美國FDA已將培美曲塞納作為治療晚期NSCLC一線標準藥物〔11〕。
4 參考文獻
1馮 力.培美曲賽二鈉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51-3.
2余清平,唐金鳳.多西紫杉醇與培美曲塞分別聯合順鉑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比較〔J〕.腫瘤藥學,2011;1(4):359-62.
3黃 巖,劉云鵬,周建英,等.培美曲塞聯合順鉑對比吉西他濱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的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12;15(10):576-8.
4Eisenhauer EA,Therasse P,Boqaerts J,et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J〕.Eur J Cancer,2009;45(2):228-47.
5Bjordal K,de Graeff A,Fayers PM,etal.A 12 country field study of the EORTC QLQ-C30 (version 3.0) and the head and neck cancer specific module (EORTC QLQ-H&N35) in head and neck patients.EORTC Quality of Life Group[J].Eur J Cancer,2000;36(14):1796-807.
6Pirker R,Minar W.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Front Radiat Ther Oncol,2010;42:157-63.
7張 華,馮衛能,鄧燕明,等.培美曲塞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腫瘤防治研究,2012;39(1):88-90.
8丁 穎,劉宜敏,彭 苗,等.培美曲塞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5):766-8.
9董人平,趙偉慶.培美曲塞二鈉聯合卡鉑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應用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6):1-2.
10焦安娜,沈麗琴,莊志祥.培美曲塞單藥或聯合順鉑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52 例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14(5):453-5.
11Moro-Sibilot D,Vergnenegre A,Smit EF,etal.Second-line therapy for NSCLC in clinical practice:baseline results of the European SELECTTION observational study〔J〕.Curr Med Res Opin,2010;26(11):2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