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晶 關淑芬 馮立軍 趙旭偉 邢 雪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易損斑塊心外膜脂肪組織(EAT)與身體肥胖體重指數(BMI)和內臟脂肪組織無關,與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也無關〔1~3〕,與冠狀動脈事件的存在息息相關〔4〕,檢測易損斑塊的方法尚未建立。iMAP系統(波士頓,美國)是通過使用光譜分析(血管內超聲射頻,IVUS)評估斑塊成分的系統方法之一〔5〕,本研究首次應用40 MHz的IVUS影響系統研究顯著性冠狀動脈狹窄高齡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組織體積(EATV)和易損斑塊之間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49例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冠狀動脈病變高齡患者,并選擇患者最狹窄的冠狀動脈且血管通過定量冠狀動脈造影系統確定存在50%狹窄的血管行IVUS檢測,排除支架內再狹窄、有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史、慢性完全閉塞病變者119例。患者吸煙史、醫療史和當前心血管情況(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等)通過調查問卷統計,并分別統計患者身高、體重、CT前仰臥位心臟收縮/舒張壓。所有高齡患者的EATV為16.7~184.6 cm3,平均85.0 cm3根據EATV將患者分為低-EATV組(EATV <85.0 cm3,n=65) 和高-EATV組(EATV ≥85.0 cm3,n=65)。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見表1。兩組患者按照年齡、性別、BMI、糖尿病的患病率等臨床特點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1.2方法 使用自動邊緣檢測系統(CASSⅡ,荷蘭) 進行血管造影。PCI前對所有患者進行血管內超聲檢查和分析,冠狀動脈血管內注射硝酸甘油(125~250 μg),使用3.6~40 MHz IVUS進入遠端冠狀動脈,定量IVUS數據同時進行并記錄結果。數據分析利用imap-IVUS。

2.1兩組血管造影、CT、IVUS結果比較 對于藥物,在高-EATV組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比例(61.5%)顯著大于低-EATV組(38.5%)。兩組之間在血管造影方面的特性,如嚴重狹窄、病變長度和損傷分布沒有顯著性差異。沒有檢測到兩組之間在損傷部位MLA和腔體積的病變存在顯著性差異。高-EATV組參考區域內最小管腔橫截面積MLA比低-EATV組大,但重構指數無顯著差異。同時,正性重塑在高-EATV組中更多。損傷病灶斑塊體積在高-EATV組較大。 此外,額外的斑塊特性分析顯示高-EATV組中脂質、壞死和鈣化組織的比例更高。兩組的纖維組織之間無顯著差異。見表1,表2。

表1 血管造影和CT結果比較
2.2EATV和MLA 、MLA位置的血管直徑、損傷部位的斑塊體積以及血管容積之間的相關性 這些因素與EATV之間無顯著相關性〔5〕。EATV和纖維組織之間存在負相關(R2= 0.24,P<0.01),和壞死組織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R2= 0.34,P<0.01)。然而,脂質組織和鈣化組織與EATV不存在顯著相關性。見圖1,圖2。

表2 IVUS比較結果
2.3多臨床因素多變量分析 進行壞死組織斑塊變量人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AA)比,高度敏感的C反應蛋白(CRP)、BMI、吸煙狀態的多元分析。
結果顯示,LDL-C和EATV被確定為預測存在高比例壞死組織斑塊的相關因素(β=0.15,0.14,P=0.03,0.02)。此外,高-EATV組壞死組織多變量分析顯示,低LDL-C(β=0.10,P=0.04)被確認為一個弱相關因素。見表3。

表3 iMap-IVUS壞死組織與全部患者或高-EATV組患者(B)多臨床因素多變量分析

圖1 EATV和血管容積內超聲參數的關系

圖2 EATV與冠狀動脈斑塊組成的關系
高-EATV病變組的斑塊體積更大,顯示該組存在更早更多地正性重塑。EATV和纖維斑塊之間呈負相關,與包含脂質和壞死組織的易損斑塊之間呈正相關。多元分析顯示LDL-C和EATV被確認為是壞死斑塊的獨立相關因素。
EATV和炎癥標志物之間的關系已經被證明,且EATV被確認為一個潛在的導致正性重塑的相關因素〔6〕。本研究沒有發現在兩組之間MLA存在顯著差異,但高-EATV組的損傷部位的血管直徑往往更大。有研究〔7〕使用CT數據發現,EATV和斑塊易損性之間存在相關性,而IVUS表征冠狀動脈斑塊的能力優于CT。此外,應用40 MHz iMap-IVUS成為呈現高解析度的一項新技術。本研究揭示EATV和易損斑塊(如壞死組織等)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而與纖維組織存在負相關關系。
盡管高-EATV組高齡患者接受他汀類治療顯著增加,但兩組患者的LDL-C含量并無顯著差異。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顯示,LDL-C和壞死組織的數量存在顯著正相關,因此LDL被認為是冠狀動脈斑塊進展的標志物之一。人們已經知道,LDL-C降低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預防高齡患者二級心血管事件的發生〔1〕,故仍需進行前瞻性隨機試驗來驗證高-EATV是如何有效調節和發揮干預效果的。
綜上,EATV的增加是高齡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展潛在的標志物,且容易產生最危險類型的斑塊。
4 參考文獻
1Alexopoulos N,McLean DS,Janik M,etal.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and coronary artery plaque characteristics〔J〕.Atherosclerosis,2010;210(1):150-4.
2Rosito GA,Massaro JM,Hoffmann U,etal. Pericardial fat,visceral abdominal fat,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and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a community-based sample: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2008;117(5):605-13.
3Mahabadi AA,Massaro JM,Rosito GA,etal. Association of pericardial fat,intrathoracic fat,and visceral abdominal fat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Eur Heart J,2009;30(7):850-6.
4Tamarappoo B,Dey D,Shmilovich H,etal. Increased pericardial fat volume measured from noncontrast CT predicts myocardial ischemia by SPECT〔J〕.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0;3(11):1104-12.
5OkaT,Ymamaotot H,Ohash N,etal.Association betwee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volum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n-calcified plaques assessed by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J〕.Int J Cardiol,2012;161(1):45-9.
6Nakanishi R,Rajan R,Cheng VY,etal.Increase in epicardial fat volume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progression in subjects at intermediate risk by coronary calcium score:a serial study using non-contrast cardiac CT〔J〕. Atherosclerosis,2011;218(2):363-8.
7Agatston AS,Janowitz WR,Hildner FJ,etal. Quantific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using ultrafast computed tomography〔J〕.J Am Coll Cardiol,1990;15(4):8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