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中
(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內科,廣東 清遠 513300)
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在北方高于南方,寒冷、潮濕地區較溫暖地區高,高原地區較平原地區高,農村較城市高,吸煙者較不吸煙者高〔1〕。該病癥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給患者的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造成了很大負擔。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老年肺心病患者要注意生活中不要隨便用藥,錯誤的用藥會嚴重導致疾病惡化,威脅生命,治療老年肺心病要慎之再慎〔2〕。患老年肺心病后要及時正規治療,不要延誤治療或盲目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特別是隨著近些年,腦血管疾病的發病人數的增多,努力探索尋找一種見效快、療程短、費用低的治療方案及藥物已經成為了腦血管醫患的共同愿望。本文探討臨床采取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老年肺心病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本文資料根據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年齡≥65歲的慢性肺心病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0年全國第3次肺心病專業會議肺心病心衰的診斷標準〔3〕。心功能依據紐約心功能協會(NYHA)分級。心功能Ⅱ級71例,Ⅲ級61例,Ⅳ級68例。隨機將患者分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和對照組各100例。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60~79歲,平均(67.84±11.21)歲,平均病程(13.15±5.23)年,心功能Ⅱ級32例,Ⅲ級29例,Ⅳ級39例。對照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齡60~74歲,平均(66.05±8.06)歲,平均病程(12.03±4.81)年,心功能Ⅱ級39例,Ⅲ級32例,Ⅳ級29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構成比、病程及心功能程度等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患者神志清楚;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 病史體檢及胸部X片,超聲心動圖尚未達到肺心病標準;年齡<60歲;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患者;患者伴有嚴重心、肝、腎疾病,肺栓塞、糖尿病,血液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者,過敏體質者;慢性肺心病代償期患者。
1.4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臥床休息、采用持續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除支氣管痙攣、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祛痰及呼吸興奮劑等綜合治療,重癥給予少量強心、利尿劑。其中治療組在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10 ml(含鹽酸川芎嗪200 mg與丹參素4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點滴,1次/d,2 w為1個療程。對照組除不給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其治療方法與療程均與治療組相同。
1.5觀察指標 ①常規體檢項目:包括體溫、血壓、心率、呼吸等。②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尿檢、大便常規檢、肝腎功能、糞潛血檢查、血凝血酶原時間、心電圖、血液流變學等。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清晨空腹留取靜脈血標本2 ml行血液流變學檢查。血液流變學檢查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A自清洗旋轉式粘度儀。測紅細胞計數、血細胞容積、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PT、APT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嚴密觀察并詳細記錄病人主要癥狀、體征及心功能改善情況。
1.6療效判定標準〔3,4〕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參考,結合1980年全國第3次肺心病專業會議肺心病的診斷標準進行綜合評定。方法為尼莫地平法,計算公式如下:臨床癥狀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臨床癥狀改善率<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有顯著改善,70%<臨床癥狀改善率<95%。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跡象,30%<臨床癥狀改善率<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未見好轉或有加重趨勢,臨床癥狀改善率<30%。
1.7臨床癥狀評分標準〔5〕肺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評分采用分類記分辦法,對患者各方面的臨床癥狀恢復情況進行判定。臨床癥狀分為0分陰性(-)、2分輕度(+)、3分中度()、4分重度()。

2.1兩組肺心病患者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改善,其中治療組臨床痊愈22例,顯效23例,有效40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85.0%,對照組臨床痊愈10例,顯效21例,有效36例,無效33例,總有效率為67.0%,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肺心病患者在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治療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肺心病患者在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及治療組臨床癥狀評分分別為(14.63±2.47)和(16.12±2.5)分,治療后兩組患者積分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5.35±3.3) vs (7.83±3.23)分(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老年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動脈系統和肺組織的原發病變引起肺臟的結構和功能異常,從而導致肺循環阻力增高右心肥大而發生的,有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6〕。肺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之一。中醫病因本病的致病原因為久病肺虛,易感外邪,痰濁潴留致使病情逐漸加重演變而成,故其發生與發展有內因與外因兩方面因素。內因為久病肺虛,如內傷久咳、哮證、支飲、肺癆等慢性肺系疾病遷延失治,經久不愈,痰濁壅肺,氣還肺間,致使肺臟虛損,成為發病的基礎。外因為感受外邪,肺氣虛,衛外不固,外邪六淫易反復乘虛入侵,誘發本病發作。季節地區人群40歲左右即可出現。本病多為慢性不可復性疾病,多見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α1抗胰蛋白酶嚴重減少的人肺氣腫的發生率約為正常人的15倍。
目前肺心病已經成為威脅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右心衰竭等癥狀。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制及器官組織的衰老,肺心病本身就是一種頑固的肺部疾病,對人們有著非常嚴重的威脅,尤其是老年朋友,一定要多去了解該疾病的基本常識,生活中針對性地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避免疾病發生帶來的痛苦。肺心病是生活中常見的肺部疾病,是老年人群體多發的一種疾病。它給患者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對待該病我們不容忽視,選對療法積極治療才是關鍵。
丹參川芎嗪的主要成分是丹參素和鹽酸川芎嗪,其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紅細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環,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目前臨床應用較廣泛〔7〕。硝酸酯類藥的藥理作用為松弛血管平滑肌,從而擴張外周動脈和靜脈,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并有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二者合用時血管擴張作用會加強,臨床應用時應注意避免低血壓休克的出現〔8〕。丹參治療老年肺心病,可有效緩解血栓的形成時間,縮短血栓的長度,降低血栓的干重及濕重,防止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從而加快纖維蛋白原的溶解速度,抑制血栓的形成。老年肺心病患者在使用丹參注射液治療后,血液黏度明顯降低,語言障礙、半身不遂等癥等得到明顯改善。此外,丹參還可加快體內的血流速度,促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緩解血液的疲滯狀態,從而加快血液微循環,使體內血液流變學狀態得到改善,并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川芎嗪為血分氣藥,素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而中藥丹參為血分血藥,具有活血化疲、調經止痛的作用,還會起到補氣養血、清心安神的功效。因此在老年的臨床治療上,雖然這兩種藥物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兩者合用更能增加療效;故我們認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慢性肺心病臨床療效肯定,安全性能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據筆者經多年臨床研究總結發現,治療老年肺心病應該采取辨證論治合理選擇中藥,對癥下藥,而不能一概而論。盡管丹參川芎嗪說明書注明不良反應為偶見皮疹,但也應提醒護理人員在為患者輸注該藥物時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一旦出現頭痛、寒顫、發熱、過敏樣反應等癥狀立即停止滴注,密切觀察患者病情、遵醫囑進行相應處理。
4 參考文獻
1鄧偉吾.實用臨床呼吸病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701-2.
2胡建林,楊和平.呼吸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315.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J〕.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1980;3(2):23-5.
4Bauer KA,Rosenberg RD.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prethromobolic state in human insight gained from studies using markers of hemostalic system activiation〔J〕.Blood,1997;70(2):343.
5楊 凱,韋新明,劉文娟,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137例臨床觀察〔J〕.西北藥學雜志,2012;24(2):194-6.
6林春龍,張珍祥,徐永健.川芎嗪和尼群地平配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機制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21(1):28-30.
7劉永生.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心衰50例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1):70.
8李愛民,孔曉梅,許建英,等.川芎嗪對慢性肺心病血栓前狀態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雜志,2003;1(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