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朝 蔡成平
(東方市人民醫院內科,海南 東方 572600)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襲性真菌感染(IFI)對患者的預后影響大,極易造成不良影響。本文對研究對象感染真菌進行分離檢測,并記錄相關指標,分析相關危險因素。
1.1對象 選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臨床可疑真菌感染的所有住院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入院時間≥72 h;(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呼吸道真菌感染者;(2)入院時合并有真菌感染或者以真菌感染入院;(3)入院時間<72 h證實有真菌感染;(4)入院1 w內即死亡者。共篩查出有完整病歷資料的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者78例,非IFI者386例。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對照研究設計。患者出現感染癥狀時,根據可疑的感染部位,及時送檢尿、糞、分泌物、血、胸水、腹水、關節腔引流物及膽汁標本,同時進行細菌及真菌培養,可疑真菌感染患者的標本要送檢≥2次。真菌菌種分離鑒定方法:(1)直接涂片鏡檢:將收集的標本直接進行鏡檢觀察有無菌絲或者孢子。(2)真菌培養及菌種鑒定:將所有標本分別接種于沙堡培養基進行培養,對結果為念珠菌屬的待鑒定菌株在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上劃線接種。按標準進行分離鑒定。(3)標本血培養及菌種鑒定:采靜脈血5~10 ml,進行血培養并檢測病原微生物生長,報警有菌生長后,將標本分區劃線接種于血瓊脂培養基,置37℃培養24 h,挑選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染色,鏡下觀察為酵母樣真菌者行純培養,然后接種于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進行菌種鑒定。
1.3診斷標準和分組 依據中華內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制訂的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IFI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3次修訂) 作為診斷標準〔1〕。根據有無真菌感染將所有被調查患者分為IFI組(病例組)和非IFI組(對照組)。
1.4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病原檢測時間、白細胞數、中性粒細胞數、白蛋白數、體溫>37.5℃、抗生素種類、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劑、預防性抗真菌治療、有創的檢查和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風濕免疫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預后情況。

2.1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構成比 78例非呼吸道IFI老年住院患者中共檢測分離出真菌87株。同一標本只分離出1種真菌70例,同時分離出2種真菌7例,同時分離出3種真菌1例。其中尿中檢測出29株(33.33%)。分離出假絲酵母菌84株(96.55%),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占假絲酵母菌屬的54.76%。見表1。

表1 真菌的標本來源及菌種分布構成比
2.2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險因素有:年齡、病程、住院時間、病原檢測時間、白細胞數、中性粒細胞數、白蛋白數、體溫>37.5℃、抗生素種類、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劑、預防性抗真菌治療、有創檢查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P<0.05)。見表2。
2.3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年齡、病原菌檢測時間、消化系統普通疾病和神經系統普通疾病是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的危險因素,呼吸系統疾病是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2 非呼吸道IFI單因素分析結果〔n(%),±s〕

表3 非呼吸道IFI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IFI的發病率正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增長,真菌感染的病原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2,3〕。常見的IFI有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隱球菌、組織胞漿菌感染。念珠菌在正常人群的口腔、胃腸道中均有生存,是最常見的真菌病原體,念珠菌感染已成為我國血液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念珠菌敗血癥病死率越來越高〔4〕。曲霉菌廣泛分布于環境中,為第二常見的真菌病原體,曲霉菌感染易導致肺曲霉菌病〔5〕。毛霉菌感染是白血病化療后并發感染導致死亡的嚴重疾病〔6〕。隱球菌感染常見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受者及艾滋病并發癥〔7,8〕。組織胞漿菌感染常見于化療所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以肺部感染較為多見〔9,10〕。
本研究發現,非呼吸道IFI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最常見的菌株為假絲酵母菌,最常見的檢出標本為尿液。這和之前的研究有一定的區別〔11〕。單因素結果與之前的研究發現相似〔12,13〕。
綜上,因縮短病原檢測時間,注意基礎疾病,及時做好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4 參考文獻
1中國侵襲性真菌感染工作組.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3次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10;49(5):451-4.
2Hundalani S,Pammi M.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newborns and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3;11(7):709-21.
3Schuetz AN.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biomarkers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 to diagnosis〔J〕.Clin Lab Med,2013;33(3):505-25.
4付善書.念珠菌感染的菌種及耐藥性分析〔J〕.山東醫藥,2009;49(34):99-100.
5陳玉玲,左麗娜,張文輝,等.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CT特征與預后〔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32(2):193-6.
6文 力,周 浩,全錦花,等.毛霉菌感染的治療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2):180-5.
7羅金梅,彭 敏,肖 毅.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2):141-6.
8溫 海.中國真菌學雜志編輯委員會·隱球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0;5(2):65-8.
9張笑影,劉正印,李太生.真菌感染狀態下免疫抵抗和免疫耐受的平衡機制〔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6):477-9.
10胡蘭娟.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合并組織胞漿菌病1例〔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9):1823.
11馮文莉,奚志琴,楊 靜,等.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1;34(3):4-7.
12徐學慧,尚魯強,燕麗萍.重癥監護病房真菌感染分布調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2):57-8.
13馮文莉,楊 靜,奚志琴,等.住院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0):1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