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英 潘雨利 邵立平 高怡紅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干部病房特診室,吉林 長春 130021)
阿爾茨海默病(AD)是皮質性癡呆的一種,其為進行性記憶功能障礙和記憶損害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并伴有行為障礙及精神異常等表現〔1〕。在發達國家癡呆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癥和腦卒中之后的第4位死亡原因〔2〕。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日趨明顯,AD 有成倍上升趨勢〔3〕。有人預測,到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2.5億,將有1 009萬老年癡呆患者〔1〕。老年性癡呆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本文擬觀察在我院干部病房進行醫療保健的離退休干部老年癡呆癥發病情況。
1.1調查對象 我院干部病房干部保健對象2 305人,經問卷后剔除部分填寫項目不全、不符合要求的問卷后,有效問卷2 244份,問卷有效率為97.4%。進入統計人數為2 244人。男1 421人(63.32%),年齡60~95〔平均(78.52±6.25)〕歲,女823人(36.54%)年齡60~88歲,〔平均(75.36±7.44)〕歲。
1.2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由導診責任護士對來我院體檢的老干部進行面對面問卷式調查。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進行篩查,陽性者在應用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來評定老人的癡呆程度。
1.3調查內容
1.3.1基本情況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基本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居住情況、業余愛好及老年慢性病等8個因素。慢性病歷來源于我院干部病房特診室保健對象檔案已確診的慢性病。
1.3.2老年癡呆的篩查 用MMSE篩查老年癡呆。檢查表共有30個項目,每項正確為1分,錯誤為0分??偡址秶鸀?~30分。正常與不正常的分界值與教育程度有關:文盲≤17分,小學≤20分,中學及以上≤24分。分界值以下為有認知能力缺欠,以上為正?!?〕。
1.3.3老年癡呆程度 將MMSE陽性者由精神科醫生進行臨床診斷,用CDR評定老年癡呆程度〔5〕。CDR分為6個功能域,評分方法問卷獲得的信息,對6個功能域做出恰當的判斷,總結出CDR總體得分。健康(CDr=0)、可疑癡呆(CDr=0.5)、輕度癡呆(CDr=1)、中度癡呆(CDr=2)、重度癡呆(CDr=3)。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應用χ2檢驗。
2.1調查患病情況 在調查2 244人MMSE 陽性者102人,占調查人數的(4.55%)。CDR評定后,AD發病率:排除3人占陽性者的2.94%;疑似24人,占陽性者23.53%; 輕度33人,占陽性者的32.35%;中度32人,占陽性者的31.37%;重度10人,占陽性者的9.80%?;疾?5人(3.34%)。見表1。
2.2MMSE普查的陽性率分析 性別上女高于男(P<0.05),年齡上隨著年齡的升高陽性率有上升趨勢(P=0.00),文化程度是隨著文化程度人增高陽性率下降(P=0.00),婚姻狀況是未婚高于再婚及夫妻共存的(P=0.00),經濟狀況是收入高的低于收入低的(P<0.05),居住情況是獨居的和住老年公寓的高于夫妻共住和與子女同住的(P<0.05),業余愛好方面是無愛好的高于有愛好的,文體愛好和愿意旅行的陽性率較低(P=0.00),慢性病因素是單一病種低于多病種,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3MMSE陽性率經CDR評定8個因素與CDR的相關性分析 性別、年齡和慢性疾病呈正相關,但男女AD程度差別不大(P>0.05),隨著年齡的增大和病種增多AD程度加重(P<0.05);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收入、居住及業余愛好呈負相關,其中經濟收入和居住狀況AD程度差別性小(P>0.05),其余因素AD程度有差別(P<0.05)。見表1。

表1 MMSE普查的陽性率及與CDR值的相關性分析
AD隨著社會老齡化逐漸顯現出來,已經嚴重成為社會和家庭的負擔,應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此次對干部患者進行普查,患病率是3.34%,比近年的相關報道5.20%略低〔6〕,也許與調查的是老干部特殊群體有關。
3.1不可控因素 (1)年齡是不可控因素,是自然規律形成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各種器官都老化,加之多種疾病的原因引起腦供血不足,造成腦萎縮,易患AD,所以年齡因素是不可控因素,本次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無論MMSE陽性率還是CDR的相關因素都比其他因素高和重。(2)性別是與生俱來的,是不可控的,在調查中MMSE陽性率女性多于男性,差異顯著,和相關報道同〔7〕。而CDR值呈正相關,但差異不顯著。女性高于男性,有相關報道〔8〕與女性壽命長,雌激素低等生理因素有關,與大多女性家務繁重,教育子女易引起焦慮、煩悶等因素有關。
3.2可控因素
3.2.1文化程度因素 文化程度也是影響老人AD的早年可以改變的因素,本文文化程度低者MMSE陽性率高,文化程度高的MMSE陽性率低; CDR呈正相關,并且顯著性高。文化程度是老人是否愿意學習的因素,如果上進心強,即使文化程度低,也會通過各種渠道來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這樣老人會懂得的知識多些,文化程度高通過看書報就能更多的了解一些醫學知識,這些老年人就會知道怎么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因為本次調查的是離退休老干部,他們的知識層次很高,所以,MMSE陽性率比相關報道的偏低。
3.2.2婚姻狀況因素 這方面調查,未婚老人MMSE陽性率高,CDR程度也重,與相關報道相同〔9〕。本文調查老年人婚姻狀況也是患AD危險因素之一 。瑞典學者研究也發現獨身的中年人比那些結婚或有生活伴侶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升高2倍,而中年離異后獨居者和中年喪偶孤獨終老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是擁有配偶者的3倍。更嚴重的是,相比白頭偕老的夫妻,那些年輕時就不幸喪偶且一直單身的人。發病概率更是高出五六倍之多〔10〕。此次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橐鲑|量不佳的老干部,在風燭殘年之際,沒有在職時那種風光的氣魄,無人問津,人際關系缺乏,心情無比壓抑,晚年生活缺乏自信心,造成癡呆的發生。
3.2.3經濟收入因素 在經濟收入方面,本次調查MMSE陽性率有差異性。與相關調查相同〔11〕。而CDR相關性也說明了這一點,但是AD患病程度無顯著性意義,這也可能是老干部這一特殊群體的經濟收入差別不大有關,雖然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差1倍左右,但都能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與其他群體經濟收入差距大體有一定的區別。
3.2.4居住情況因素 由于離異、喪偶的原因,老年人獨居的現象很多,老干部也不例外,這部分老人由于獨居的原因,人際交往減少,生活比較孤獨、寂寞,飲食起居就會不正常,有時還會有抽悶煙、喝悶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這部分老年人就更易患AD病。老年公寓的老干部;多數是因子女不在身邊,由于工作居住外地。老干部由于老年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年公寓居住,但是由于干部身份,老年無依靠,也會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長期如此,就會抑郁、癡呆。夫妻共同居住的,雖然不與子女住在一起,但夫妻交流,互相照顧,精神還是有依靠,干部患者經濟狀況良好,可以雇人照顧,癡呆發病率低些。與子女居住的老人,精神因素會好些,因為中國的傳統養老方式是子女養老,老人晚年最大的依靠是子女,子女是他們的精神支柱,與子女享受天倫之樂,所以與子女共同居住,心情會更好,患AD癥就會少些。
3.2.5業余愛好因素 無愛好者MMSE陽性率明顯高于有愛好者,CDR相關性差異也很顯著。相關報導表明有業余愛好者AD發病率低〔12〕。經常喜歡看書、報,經常動腦的老年人,也會減少癡呆的發生,老年人學會自己找樂,上老年大學,學書法、繪畫、音樂、唱歌跳舞等,會使老年人增加交流的機會,并且都是同齡人,也聊得來,并且這些活動也是使老干部精神愉快、放松心緒的好方法。體育運動和旅游不但放松心情,還鍛煉身體,使身體更加健康。所以有業余愛好者比沒有業余愛好者患AD率低。
3.2.6老年慢性病因素 老年人身體多病,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的表現,但與外界因素有關,一般情緒好,多體育鍛煉,病種會少些,經常郁悶,情緒低落者,病種會多些。疾病多了,治療就會難度大,生活質量會下降。會使老年人更加抑郁、煩躁、焦慮等,久而久之也會導致癡呆。本次調查疾病因素MMSE陽性率單一病種明顯低于多病種,CDR相關性差異也很大。單一病種患AD程度也明顯低于多病種。
綜上所述,離退休老干部應該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如智力游戲、休閑活動、讀書寫字、畫畫、養花種草等,使老年人老有所伴,老有所樂,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干預。避免老年人孤獨、失落、興趣喪失、活動減少,加強老年癡呆病人的家庭護理,不僅能降低老年癡呆的患病風險,而且對老年癡呆癥的預防、治療及護理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4 參考文獻
1魏會敏,張紅杰,胥 磊.保定市老年癡呆流行病學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5):847-7.
2郭 峰,張振馨.癡呆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7;40(5):343-6.
3張振馨,陳 霞,劉協和,等.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區癡呆患者衛生保健現狀調查〔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4;26(2):116-21.
4康美玉,高玉梅,霍紅旗,等.河北省3 632名城鄉社區老年人慢性病及老年癡呆的現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7):672-5.
5王 銳.臨床癡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
6賈偉華,馬 穎,陳若陵,等.中國部分城鄉社區老年癡呆癥患病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8):944-7.
7湯 哲,孟 琛,吳曉光.等.北京地區老年癡呆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8):734-6.
8賀潤蓮.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與社會支持相關的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09.
9周 敏,鄧 路.老年癡呆癥與婚姻狀況的相關性分析與預防對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114.
10林 筱.幸?;橐瞿苁够祭夏臧V呆癥幾率降50%〔J〕.遼寧經濟統計,2009;(10):44.
11張展星.上海寶山區老年癡呆患者分布狀況調查〔J〕.心理健康學雜志,2000;8(5):536-8.
12郭宗君,于煥清,邢 昂,等.老年癡呆患者生活高危因素探討〔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7):3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