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學
(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肥胖是現在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不僅僅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危險因素,而且會損害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肥胖的發病過程既有脂肪代謝的原因,也有內分泌的因素〔1〕。瘦素和脂聯素是與脂肪代謝有密切關系的細胞因子,與導致肥胖的產生有緊密關系。適應的運動可以降低肥胖者的脂肪,改善身體成分,本文主要研究有氧運動對老年肥胖婦女血清瘦素和脂聯素的影響及它們與身體內成分和脂代謝的關系,初步探討有氧運動是否對血清瘦素、脂聯素有影響,從而為科學運動減肥提供有效理論依據。
1.1一般資料 以廣告的方式招募志愿者。篩選標準:受試者的體重指數(BMI)水平>25 kg/m2;實驗前3個月內未接受過系統的運動;實驗前3個月內體重的變化<2 kg,同時對符合標準的志愿者進行各項檢查,排除心、肝、腎等疾病及妊娠和運動禁忌的志愿者。篩選出15名婦女,平均年齡(55±6.3)歲,BMI(27.11±1.32)kg/m2。
1.2方法
1.2.1運動干預 進行12 w的有氧練習,其中每周運動5 d,1次/d 45 min。有氧練習的內容以周為單位,跑步練習2 d,騎功率自行車練習2 d和有氧健身操練習1 d。由個體的靶心率來控制練習的運動強度,靶心率是由個體的最大攝氧量(VO2max)決定,隨著個體運動的時間逐漸增加個體的運動強度,前3 w的運動強度為50%VO2max,4~6 w運動強度增至55%VO2max,7~9 w運動強度增至60% VO2max,10~12 w運動強度增至為65% VO2max。
1.2.2測試指標與方法 實驗開始前和實驗完后用韓國產的IN BODY 3.0體成分測試儀測試受試者的身體成分。分別采集受試者12 w有氧訓練前和訓練后48 h的8∶00空腹靜脈血5 ml,并將靜脈血分成兩份,其中一份為2 ml,加肝素處理,離心取血漿,用來作血脂測試。另一份為3 ml,等其凝固后取血清,放于-800℃冰箱內保存,用來作血清瘦素測試。血脂測試主要測試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游離脂肪酸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測試的儀器是半自動生化分析儀。用酶聯免疫的方法測試血清瘦素和脂聯素。

2.112 w有氧訓練對身體成分、脂肪代謝的影響 受試者在12 w的有氧訓練后,體重、BMI、甘油三酯水平、體脂百分比和游離脂肪酸水平有明顯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有些下降但是沒有明顯差異;高密度脂蛋白有些上升,但是不明顯。見表1。

表1 12 w有氧訓練對身體成分、脂肪代謝的影響±s,n=15)
2.212 w有氧訓練對瘦素、脂聯素的影響 受試者在12 w的有氧訓練后,血清瘦素有明顯下降〔(22.34±5.02)ng/ml vs (17.22±4.86)ng/ml〕,血清脂聯素有明顯的上升〔(10.55±4.56)μmol/L vs (11.65±4.43)μmol/L〕(均P<0.01)。
2.3瘦素、脂聯素變化與其他指標的相關關系 瘦素與BMI、體脂百分比有關(r=0.08、0.17,均P<0.05),與體重、脂聯素無關(r=0.11、0.04,均P>0.05);脂聯素與體重有關(r=-0.23,P<0.05),與BMI、體脂百分比、瘦素無關(r=-0.13、-0.04、-0.03,均P>0.05)。
經研究發現,經過12 w有氧訓練可以使肥胖有所下降,把脂肪代謝和身體成分加以改善〔2〕。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有氧運動是運動強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方法,這種運動方式采用的是脂肪氧化供能。游離脂肪酸是在脂肪氧化供能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質。在有氧運動時,肌肉對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攝取,一方面可以使游離脂肪酸得以大量釋放,并使脂肪細胞縮小;另一方面多余的血糖可以消耗掉并且不轉化成脂肪。所以可以使體內的脂肪減少,體重減輕。瘦素指的是與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和發育等有關的激素〔3〕。若瘦素增加,可以控制食物的攝取,增加脂肪的消耗,降低脂肪的總含量。長期運動是否能影響血清瘦素水平還存在爭議。本研究發現,12 w的有氧運動可以促使瘦素良性下降,瘦素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運動引起的體脂下降。瘦素良性下降的原因:瘦素受體數目在運動中增加,活力增高,受體的敏感性得以提高。改善“瘦素抵抗”狀態。另外,長時期的耐力運動使受試者體內能量較大的消耗,脂肪組織分解增加,使脂肪儲量下降,減少瘦素分泌,并保持機體能量平衡。脂聯素是第1個下調脂肪細胞因子,是唯一的負調節激素,參與糖、脂肪的代謝調節,并且增加胰島素的抗炎作用。在人體肥胖時,脂聯素水平有所下降。
關于血清脂聯素水平受長期運動訓練影響的報道很多,但一直沒有重要調查可以證實。絕大多數的研究表明,血清脂聯素的水平不受長期運動訓練的影響。
綜上,老年肥胖婦女肥胖狀況是可以通過有氧運動來改善的。
4 參考文獻
1李連濤,林麗香,陳 剛.脂聯素在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J〕.福建醫藥雜志,2007;29(4):72-4.
2王文平,王佑民,王麗萍.肥胖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血清脂聯素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關系及吡格列酮干預〔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8;24(2):265-8.
3黃穎睿,劉 暢.替米沙坦對胰島素抵抗大鼠脂肪細胞因子及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8):632-4.
4程 晨,馮 憑,蘇勝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聯素、瘦素水平與糖脂代謝異常相關性臨床研究〔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8;17(1):33-6.
5代 芳,王長江,章 秋,等.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聯素與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安徽醫藥,2009;13(7):808-10.
6金美娟,黃金葉.血清脂聯素、瘦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改變及其意義〔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1;9(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