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斌
(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60歲老年失眠癥患者逐年增加,該群體患者由于機體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加,對藥物的耐受性降低,連續給予鎮靜催眠藥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選擇一些副作用小,療效上能代替西藥的安神中藥十分必要〔1〕。舒眠膠囊上市約10年間已在全國失眠癥患者中廣泛應用〔2〕,但有關此藥用于老年失眠癥時的療效和安全性還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舒眠膠囊對老年失眠癥的療效和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門診接診的年齡≥60歲的老年失眠患者7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中對失眠癥的診斷標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IQ)評分>7分。排除標準:由于患有發熱、咳嗽、手術等全身性疾病引起失眠者;有精神類藥物濫用史或依賴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治療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0~89〔平均(71.35±7.58)〕歲,高血壓21例,冠心病26例,腦卒中后遺癥12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60~85〔平均(72.06±8.14)〕歲,高血壓20例,冠心病27例,腦卒中后遺癥14例,糖尿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比、基礎病構成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舒眠膠囊療效研究 患者入選本次研究后均停服各種鎮靜催眠藥,持續1 w。之后治療組口服舒眠膠囊(貴州大隆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20000105),每日晚飯后和睡覺前分別服用3粒,4~6 w為1個療程;對照組口服阿普唑侖0.4 mg/次(亞寶藥業太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988),每晚服用1次,2~3 w為1個療程。
1.2.2舒眠膠囊服藥安全性研究 治療組治療前進行肝功和腎功能實驗室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分為肝、腎功能正常組和肝、腎功能輕度異常組。分別與服藥1個療程后再次檢測肝、腎功能,兩組內對比服藥前后肝功指標:丙氨酸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和腎功各指標:尿肌酐(Cr)、尿素(Urea)、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G)、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酶(TiBL)的變化情況。
1.3療效判定 采用PSIQ評分表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定,該表由9個自評和5個他評項目組成,并由16個條目構成7項因子,其中包括:①睡眠質量;②入睡時間;③睡眠時間;④睡眠效率;⑤睡眠障礙;⑥催眠藥物;⑦日間功能。每項0~3分,各因子評分為PSQI總分。本次研究應用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PSQI總分下降的比率來判定療效:減分率≥70%為痊愈,50%~69%為顯效,30%~49%為有效,<30%為無效,其中痊愈、顯效和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2.1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服藥1個療程后兩組患者均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治療總有效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2.2藥物安全性研究 治療組中肝功能正常21例,腎功能正常35例,服用舒眠膠囊后肝腎功能與服藥前先比各項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治療組中肝功能輕度異常14例,無腎功能異常患者,服藥后ALT、AST水平與服藥前相比明顯升高(P<0.05)。見表3。

表2 肝腎功能正常患者服用舒眠膠囊前后肝腎功能指標對比

表3 肝功能輕度異常者服用舒眠膠囊前后肝功能指標對比
失眠癥在≥60歲的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研究表明〔3〕,失眠癥主要與神經衰弱有關,長時間的失眠會出現頭暈、心悸、記憶力下降等癥狀。該病具有病程長、治愈困難等特點,且服用西藥后極易產生依賴性和耐藥性。我國傳統醫學在對失眠癥的治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目前具有多種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可靠〔4〕。
阿普唑侖是目前臨床使用較為廣泛的催眠藥物,其可有效改變失眠者的睡眠結構,進而達到縮短睡眠潛伏期,延長睡眠總體時間的目的,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該藥同時存在有明顯的不良反應,長時間使用易引起精神和認知功能障礙、戒斷綜合征、失眠反跳等〔5〕。老年群體由于機體功能降低,對于該藥的不良反應更為敏感。舒眠膠囊主要由柴胡、合歡花、白芍等八味中藥組成,可通過對失眠癥者中樞神經內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含量進行調節,有效調節慢波、快波睡眠時間比,提高睡眠質量,同時具有極低不良反應發生率〔6〕,因此更適宜于老年失眠癥患者長期使用。
本研究提示舒眠膠囊療效與阿普唑侖相當,均可有效改善失眠癥狀。服藥安全性研究提示對于肝腎功能正常的老年失眠癥患者可首選舒眠膠囊進行治療,對于肝功能輕度異常的老年患者在服用舒眠膠囊的同時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出現顯著惡化時應停止給藥或減少給藥劑量。本次研究中由于給藥組無腎功能輕度異常的患者,因此舒眠膠囊對老年腎功能異常患者服藥安全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徐 淼,潘 霄.老年失眠癥心理治療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78-81.
2王西玲,邊 寰,余 玲,等. 神經外科開顱術術后顱內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 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4(4):448-150.
3王敬蘭.佐匹克隆與艾司唑侖治療老年失眠癥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8):1468-9.
4陳志斌,葉慶紅,唐 鍇,等.右佐匹克隆治療老年失眠癥患者療效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3;23(2):137.
5劉敬霞,李建生.老年人失眠癥的用藥分析和中醫藥應用的優勢〔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7):3433-6.
6程 碑,馮方俊.中醫治療老年失眠的辨證及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