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康, 劉寒曉, 張 艷, 史常青, 趙廷寧
(北京林業大學 水土保持學院, 北京 100083)
熱效應即熱島效應,是一種城市內部氣溫比周邊郊區氣溫相對較高的現象。城市熱島效應可以導致城區氣壓較低,出現氣流的輻合,導致污染物滯留,北京等地區出現的重度PM2.5污染就和城市熱島效應有很大的關系。根據Bass等[1]研究,熱效應的發生是由于屋頂和人行道這樣的黑暗面吸收了更多的太陽輻射,并以長波或熱的形式輻射出去引起的。城市土地利用或覆蓋類型的變化會改變地表溫度的空間分布[2]。不同的城市下墊面地物類型其地表溫度差異明顯,下墊面性質的不同,對熱效應有重要的影響[3]。Oke[4]曾通過調查半徑為2 km的各街道下墊面所占面積的百分比來研究溫哥華城市的顯熱通量,發現導致熱效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區內各種不透水面積所占比例。有學者利用遙感技術反演區域狀況發現區域范圍內下墊面不同,熱效應程度不同[5-7]。還有學者利用下墊面溫度的測量結合氣象因子(氣溫、濕度、反照率)的觀測,發現了不同下墊面類型對熱效應的貢獻率不同[8-11]。
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城市交通工具數量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地面停車場數量也不斷增加[12],已經成為城市主要下墊面之一。地面停車場作為城市重要的下墊面,其鋪裝材料的不同可能對地表溫度變化、地面輻射產生諸多影響,從而影響環境變化,所以地面停車場鋪裝材料對熱效應的影響不容忽視。目前對地面停車場生態改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綠化模式和布局規劃方面[13],對鋪裝材料的研究甚少。地面停車場的鋪裝材料有很多種,大致分為瀝青、透水性瀝青、水泥、花磚、碎石、混凝土、植草格等[14]。各種材料在地面停車場鋪裝上均有使用,但是鋪裝材料對地面停車場的熱效應影響程度的大小,哪種材料便于鋪裝且經濟節約,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本研究以地面停車場的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4種鋪裝材料為研究對象,以地表溫度作為衡量鋪裝材料對停車場熱效應影響程度的指標,根據連續觀測12個月的數據資料,系統研究分析了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的變化特征及其與氣象因子的相關性,為今后地面停車場鋪裝選材提供了可靠的熱效應參考依據。通過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可為氣象服務提供數據理論支持[15]。
實驗地位于北京市清華大學清華美院地面停車場,地理坐標為39°59′54.00″N,116°19′47.73″E,屬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風,夏季高溫多雨,盛行東南風。年均氣溫12.5 ℃,1月平均氣溫-4.4 ℃,極端最低氣溫為-21.7 ℃,7月平均氣溫為25.8 ℃,最高氣溫為41.6 ℃,年平均降水量628.9 mm,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降水量為465.1 mm,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的12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僅占1%。
遵循距離近、面積大、無遮擋的原則選取了4種不同鋪裝材料(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為研究對象,其中瀝青地面采用不透水瀝青;混凝土地磚地面采用灰色不透水混凝土地面磚;水泥地面采用硅酸鹽水泥砂漿;植草格地面所用地磚為灰色不透水混凝土地面磚,其植草面積占總面積的44.2%。
實驗觀測時段為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日觀測時間為07:00—17:00,觀測間隔為30 min。測量要素有地表溫度、反射輻射、散射輻射、直接輻射、氣溫、濕度。具體方法為使用FLIRI 7手持紅外熱像儀對4種鋪裝材料地表進行垂直拍照,拍照高度為1 m,獲取拍照面積1 m2內鋪裝材料的最高、最低和平均溫度。在監測的同時,使用TBQ-2L輻射表獲取地面反射輻射和散射輻射,使用TBS-2LR型太陽直接輻射表測取太陽直接輻射。使用Vantage Pro 2全自動氣象站(高度1.5 m)測取氣溫和濕度。
采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繪制全年月平均和全年日平均溫度變化圖。采用SPSS 17.0,以全年地表溫度和氣象因子數據為基礎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法,對各鋪裝材料地表溫度及氣溫、太陽直接輻射數據進行擬合,得到各鋪裝材料地表溫度隨氣象因子變化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數據分析的時間段劃分為夏半年(5—10月)和冬半年(11月—翌年4月)。
對12個月的地表溫度與氣溫數據進行整理,并對全年月平均溫度、全年日平均溫度作對比分析(圖1)。
3.1.1 全年月平均溫度 由圖1a可知,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年變化特征與氣溫一致,均呈單峰型特征,地表溫度和氣溫的全年最高溫度均出現在6月,最低溫度出現在12月,說明地表溫度和氣溫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二者相互影響。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由高到低的次序為: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分別比氣溫高9.0,9.6,7.5,6.1 ℃(表1),說明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明顯高于氣溫。依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具有較高溫度的地表通過熱交換作用會將熱量傳遞給大氣,說明地面對氣溫有加熱作用[8]。
3.1.2 全年日平均溫度 由圖1b可知,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均呈單峰型變化特征,與氣溫變化趨勢一致。在13:45這一時間,地表溫度和氣溫到達最高點。從夏半年(圖1c)來看,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由高到低的次序為: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分別比氣溫高13.9,11.7,9.7,6.8 ℃(表1),說明夏半年地表對氣溫的加熱作用顯著,氣溫受地表溫度的影響較大。從冬半年(圖1d)來看,氣溫基本穩定,9:15之后地表溫度逐漸高于氣溫。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氣溫相比,分別比氣溫高4.1,3.7,5.4,5.5 ℃(表1),說明冬半年地表對氣溫的加熱作用大大降低,相對于夏半年,地表對氣溫只有微弱的加熱作用,瀝青和混凝土地磚地表溫度甚至低于氣溫。
因此鋪裝材料地表溫度全年或夏半年的比較能較好地反映4種鋪裝材料對停車場熱效應貢獻程度的大小,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由高到低的次序為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

圖1 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氣溫全年月平均、全年日平均、夏半年日平均、冬半年日平均溫度變化
表1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和地面停車場的氣溫 ℃

項 目 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氣溫全年日平均溫度22.821.421.319.913.8夏半年日平均溫度38.836.634.631.724.9冬半年日平均溫度6.76.38.08.12.6全年最高溫度57.956.054.247.140.0夏半年最高溫度57.956.054.247.140.0冬半年最高溫度44.843.240.339.722.0
對全年各月獲取的數據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得到冬半年、夏半年、及全年總體不同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各項氣象因子的相關性結果如表2所示。
3.2.1 與氣溫的相關性 由表2可知,從全年水平看,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氣溫呈極顯著相關。各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氣溫的相關系數由大到小分別為:水泥0.957>混凝土地磚0.937>植草格0.929>瀝青0.915。各鋪裝材料夏半年與氣溫的相關性顯著高于冬半年,說明在夏半年能較好地反映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氣溫的相關性,夏半年地表溫度與氣溫的相關性排序為:水泥>混凝土地磚>植草格>瀝青。

表2 不同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各項氣候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3.2.2 與直接輻射的相關性 由表2可知,從全年水平看,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直接輻射的相關性低于地表溫度與氣溫相關性的顯著程度,其相關系數由大到小分別為:瀝青0.599>植草格0.572 >混凝土地磚0.544>水泥0.490。夏半年的相關性最高,呈極顯著相關,全年相關性次之,呈顯著相關,冬半年相關性最弱,說明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夏半年的數據能較好地反映與直接輻射的相關性,夏半年排序為瀝青>植草格>混凝土地磚>水泥。
運用全年所取得數據,對各鋪裝材料地表溫度數據進行擬合(表3),得到各鋪裝材料地表溫度隨氣象因子變化的回歸模型,通過R2和P值可以看出模型中各項數據擬合程度較高,所有的方程均通過了置信度為0.99的F檢驗。根據夏半年和冬半年相關性指數差異,建立模型時應選擇適當的氣象因子,夏半年選擇的相關因子為氣溫(Ta)和直接輻射(Qr);冬半年為氣溫;全年為氣溫和直接輻射。

表3 不同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變化模型
模型較好地反映了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氣象因子相關性分析中說明的地表溫度與氣溫、直接輻射的關系。從全年看,水泥地表溫度與氣溫的相關性最顯著,表明在相同條件下水泥地表溫度隨著氣溫的改變而變化的程度最明顯。從夏半年看,混凝土地磚地表溫度與氣溫相關性最高,冬半年瀝青地表溫度與氣溫相關性最高,說明輻射對地表溫度的變化有間接影響。植草格地表溫度與氣溫的相關性明顯低于其他3種材料,在相同條件下氣溫每升高1 ℃,植草格會比混凝土地磚少升高0.63 ℃,說明植物的水分蒸發和蒸騰對地表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16]。
從全年和夏半年看,瀝青地表溫度與太陽直接輻射的相關性明顯高于其他3種鋪裝材料,所以在強太陽輻射地區不建議地面停車場使用瀝青材料進行鋪裝。冬半年直接輻射和地表溫度相關性不顯著,所以在低溫條件下氣溫是與地表溫度最具相關性的因素。
地表與大氣存在熱交換作用,這種熱交換作用分為兩種,一種是潛熱通量,即地表與大氣間水分的熱交換,另一種是顯熱通量,即地表與大氣間通過湍流形式的熱交換,兩種熱交換都受太陽輻射、氣溫、風速、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影響[17]。地面停車場下墊面組成復雜,包括混凝土、瀝青、磚、花崗巖、草坪磚等各種不同的鋪裝材料[18],各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材料的比熱容有關,即單位質量物體改變單位溫度時的吸收或釋放的內能[19],相關系數反映了各鋪裝材料地表吸熱能力的不同。但各鋪裝材料成分復雜,屬于混合物,其比熱容已不能準確算出,各鋪裝材料主要成分的比熱容值的比較已不能代表各鋪裝材料地表溫度的比較,且各鋪裝材料物理性質和鋪裝工藝的差異會導致鋪裝材料的比熱變化和其與氣溫、太陽直接輻射等氣象要素的相關性程度不同,從而影響地表與大氣的熱交換作用,進而對地面停車場的熱效應產生不同的影響。
地面通過吸收太陽輻射增溫,由于鋪裝材料物理性質的影響,每種鋪裝材料地面增溫程度不同;當地表溫度高于氣溫時,通過熱交換作用,地表的熱量傳遞給大氣,對大氣起到加熱作用,反之起冷卻作用[8],由于各鋪裝材料增溫程度不同,對大氣的加熱、冷卻作用效果不一。研究發現4種鋪裝材料地表全年月均溫度和全年日均溫度都高于氣溫,說明地表對氣溫有加熱作用,其中瀝青最強,混凝土地磚、水泥次之,植草格最弱。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氣溫與直接輻射是影響地表溫度的重要因素,地表溫度與兩者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不同鋪裝材料與兩因素的相關性系數大小不同,反應了鋪裝材料的物理性質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導致了不同鋪裝材料對地面停車場熱效應貢獻程度的不同。
實驗通過手持紅外熱像儀測定地表溫度,改變了通過地溫表測定地表溫度的傳統測定方式,測定數據更加準確,且可以通過紅外照片分析各點溫度及平均溫度,保證了數據的穩定有效。
(1)4種鋪裝材料對地面停車場熱效應的影響由大到小為: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植草格,不透水性鋪裝材料——瀝青、混凝土地磚、水泥的熱效應大于透水性鋪裝材料——植草格。因此,在選擇地面停車場鋪裝材料時,建議首選透水性鋪裝材料,若選擇不透水性材料,宜多使用水泥,減少瀝青使用。
(2)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從全年看,氣溫與地表溫度呈極顯著相關,相關性程度由高到低為:水泥>混凝土地磚>植草格>瀝青;直接輻射與地溫呈顯著相關,夏半年直接輻射的相關度較高,相關性影響程度由高到低為瀝青>植草格>混凝土地磚>水泥。因此,在氣溫高、輻射強的地區盡量不要選擇水泥和瀝青。
(3)建立了4種鋪裝材料地表溫度與氣溫、直接輻射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模型顯示,水泥、混凝土地磚和瀝青隨著氣溫變化的變化程度較高,而植草格由于植物的水分蒸發和蒸騰作用隨著氣溫的變化程度較低。
[參考文獻]
[1]Bass B, Baskaran B.Evaluating Rooftop and Vertical Gardens as an Adaptation Strategy for Urban Areas[M].Ottawa: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3.
[2]歷華,曾永年,柳欽火.基于遙感的長沙市城市熱島與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研究[J].國土資源遙感,2008,20(4):47-52.
[3]曹麗琴,張良培,李平湘,等.城市下墊面覆蓋類型變化對熱島效應影響的模擬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8,33(12):1229-1232.
[4]Oke T R. Boundary Layer Climate[M].London: Methuen, 1987:252-302.
[5]劉宇,匡耀求,吳志峰,等.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對城市地表溫度的影響[J].地理科學,2006,26(5):597-602.
[6]謝元禮,范熙偉,韓濤,等.基于TM影像的蘭州市地表溫度反演及城市熱島效應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9):172-175.
[7]蘇雅麗,張艷芳.基于Landsat TM/ETM+的西安市城市熱島效應時空演變[J].水土保持通報,2011,31(5):230-234.
[8]劉霞,王春林,景元書,等.4種城市下墊面地表溫度年變化特征及其模擬分析[J].熱帶氣象學報,2011,27(3):373-378.
[9]黃良美,黃海霞,項東云,等.南京市四種下墊面氣溫日變化規律及城市熱島效應[J].生態環境,2007,16(5):1411-1420.
[10]白改成,時修禮.同輻射條件下不同下墊面溫度差異分析[J].氣象與環境科學,2008,31(B9):122-124.
[11]王吉蘋.基于可持續發展減緩城市熱島效應的實驗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3,33(3):100-103.
[12]楊建英,陶曉燕,趙廷寧.停車場綠化與靜態交通問題[C]∥中國水土保持學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13]趙明潔,王厚華.綠化改造工程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J].環境工程,2009,27(S1):577-580.
[14]于洋.基于光影分析的地面停車場綠化模式[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1.
[15]張菁,梁紅,姜曉艷,等.沈陽市夏季不同下墊面溫度特征及其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氣象科學,2008,28(5):528-532.
[16]冉瓊,張增祥,張國平,等.溫度植被干旱指數反演全國土壤濕度的DEM訂正[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5,3(2):32-36.
[17]王修信,高鳳飛,朱啟疆,等.城市公園綠地水熱通量的環境影響因素定量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22(1): 64-69.
[18]楊義朋.景觀道路鋪裝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研究[D].陜西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19]陳德鵬,錢春香,王輝,等.水泥基材料比熱容測定及計算方法的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7,10(2):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