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9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投機者轉戰網絡追逐房產利潤 50歲的鄧邦富(音)第一次投資房產僅投入1.1萬元。雖然中國房價下跌,但他僅過兩個月即轉手獲利。今年6月,鄧和大約300名投資者在東莞買入一套1490萬元的聯排別墅,8月以1600萬元的價格出售。他們是通過一個叫“團貸網”的個人對個人借貸和融資網站買的房。該網站正嘗試眾籌,利用投資者對回報的需求,滿足開發商加快銷售的愿望。鄧是東莞一家公司的會計。他說:“我可以跟別人說我曾擁有一套連排別墅,本來是我一輩子都買不起的。”2011年以來,網上投資者幫助推動個人對個人網站實現50倍融資增長。隨著房價下降使政府放寬限制,他們轉向房地產。官員重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冒著使炒房者重回市場的風險。標準普爾駐香港分析師傅貝(音)表示,網上房產投機的風險“很高”,因為只要有一兩千元就可以參與,而當中許多人可能根本不懂投資?;葑u評級駐香港房產分析師安迪·張說:“中國沒有多少令人滿意的投資渠道。看來看去,也就房產還行?!边@正是東莞網上投資者相信的,迄今他們不受任何政府監管。團貸網吸引288名投資者(包括鄧),于6月17日購買一套656平方米的聯排別墅。訂單是21小時內填好的。兩星期后,517名投資者通過網上籌資1800萬元,拿下第二個“房寶寶”——這是這種產品的別名。這一次是一套705平方米的聯排別墅。網貸之家網站數據顯示,個人對個人網站借貸的投資者約60%年收入不到10萬元,其中85%是男性,80%年齡介于20歲到40歲之間。▲(汪析譯)
環球時報20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