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鋒日前,東盟秘書長黎良明就南海問題接受BBC中文網采訪,重點談及南海局勢、有關海上摩擦事件以及南海地區國家關系等問題。表面上看是遵循東盟在南海問題上“中立但不沉默”的立場,代表東盟組織發聲,實則卻不然。其很大程度上是在為以越南為首的東盟聲索國的利益背書。其一,黎良明表示,盡管2002年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但過去12年間南海依然沖突不斷,因此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至關重要。實際上,2002—2008年的6年里,南海基本風平浪靜,各聲索方相安無事,其中《宣言》的積極作用有目共睹。而當前南海之所以成為“多事之海”,癥結就在于越、菲等國頻頻挑事,不斷違反《宣言》,而且不遺余力地制造以“有用”的“準則”取代“無用”的《宣言》的借口。顯而易見,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制定和達成協議,而在于執行和落實。試問,放著現成的《宣言》不去持之以恒地認真落實,又如何保證未來的“準則”就不會“前緊后松”,甚至淪為三分鐘熱度呢?其二,針對近期中國與越南在西沙產生海域的摩擦,黎良明絕口不提越方的肆意沖撞、干擾等危險舉動,而聲稱中國侵犯了越南的海洋權益。他曲解說,東盟國家從來沒有把鉆井平臺拖入中國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合法擁有的大陸架海域。因此,此次爭端并不只是中國同東盟某一個成員國之間的爭端,而是中國同東盟四個成員國之間的爭端。這顯然就是鼓勵東盟聲索國“抱團”對華,推動南海問題東盟化、多邊化。聯系到此前事態正酣時,他公開要求中國撤出西沙海域,此番表態也就不奇怪了。盡管黎良明是越南人,曾擔任過越南外交部副部長,但他作為東盟秘書長身份的這種表態顯然違背了東盟中立立場,單方面宣揚個別國家主張,也有損于中國與東盟關系的發展。而且,西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并非爭議地區,中方相關活動完全是主權范圍內的事,與他國毫無關系,受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保護。需要特別澄清的是,越南國內發生的反華騷亂是其縱容的結果,與中方在西沙的活動并不能畫上等號。其三,黎良明在采訪中表示,希望印尼在南海爭議中發揮更大作用,用意不言自明。很顯然,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地位舉足輕重,堪稱東盟“盟主”,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整體立場走向。但鑒于中國與印尼之間良好穩定的雙邊關系,印尼對地區間復雜關系的拿捏與平衡必然更趨成熟和到位,不會輕易受外部因素所左右。誠然,南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但也是影響中國與東盟關系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推動中國與東盟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東盟領導人在南海問題上謹言慎行尤為重要。▲(作者是中國海洋問題研究學者)
環球時報20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