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網站9月13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中國管理理念開始獲得理所應當的關注 管理思想家極少關注中國企業的經營之道。他們通常將中企近年來的迅猛增長歸因于充沛的廉價勞動力或政府的慷慨支持。不過,有跡象表明中國管理理念正受到關注。本期《麻省斯隆管理評論》著重研究中國的創新和管理經驗。劍橋大學的彼得·威廉斯和尹一丁撰寫題為“加速創新:來自中國的新挑戰”的文章。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刊登托馬斯·豪特和大衛·邁克爾的文章,題目是“中國的管理之道。”第一篇文章暗示中國人同戰后日本人一樣,正不顯山不露水地大量創新。第二篇表明,在解決快速發展的消費經濟所面臨的問題時,中國人越來越有創造力。威廉斯和尹表示,中國企業將創新過程分為眾多階段性小目標,然后分別交由不同團隊完成。西方軟件企業通常將“半成品”發給試用團隊試用,但中國企業更有可能將其直接投放市場:讓消費者充當合創者,運用消費者反饋迅速調整產品。豪特和邁克爾注意到,某些中國大企業為保持靈活性下放大量權力:海爾由上千家“小微企業”組成,并直接向董事局主席匯報。這與日企沉溺于論資排輩和創建共識形成有趣對照。他們還強調部分中國企業在需要從零打造整個生態系統時表現出的創造力。▲(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