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藝
(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四川 綿陽621010)
結構力學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核心課程[1],它既是前續材料力學課程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后續專業課程如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和多高層結構設計等課程的基礎[2];結構力學知識掌握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工作也具有深遠影響[3],因此結構力學在整個專業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結構力學的綜合性以及與各課程有承前啟后的關系,因此導致學生在結構力學的學習過程中感覺內容繁雜、頭緒眾多,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果,從而使很多學生對結構力學感覺乏味[4]。為提高結構力學的教學效果,很多文獻在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1-6]。本文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探索和提出了啟發式教學、帶動式教學等方法。實踐應用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教學方法主要是針對結構力學內容較多、不易掌握,從而導致學生產生害怕、畏難、厭學等情緒而提出的,這些方法包括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以優秀學生和老師為榜樣的帶動式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方法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老師講得多、學生講得少;老師想得多、學生想得少;老師動得多、學生動得少,其帶來的結果就是無論老師講得多賣力,但學生就是不給力;無論老師自我感覺多好,但學生評價就是拉倒;無論老師在臺上講得如何手舞足蹈,但學生在臺下不是睡覺,就是吵鬧,或者上課遲到,甚至干脆不到。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老師“太忙”了,學生“太閑”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角色被無形地偷換掉了。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只有重新恢復學生的主體角色,讓其從“聽眾”、“觀眾”的角色復原回其原本的“演員”和“主演”的角色地位才有可能。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此法的內涵可以體現在課前復習、課堂講解和課后作業點評三個階段之中。
在課前復習階段,老師不必急于告訴學生上節課講了什么,老師要做的事情是引導和提問學生上節課講了什么,讓學生來思考和回答、充當“主演”和“運動員”的角色,而老師只做“聽眾”、“導演”與“裁判員”的角色。
在課堂講解階段,老師同樣不必急于把全部知識點或解題過程通過PPT或板書展示給學生看并不停地講解,而PPT顯示的首先應該是問題,然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思考與回答,把解答步驟根據引導與回答逐步寫在黑板上,最終再將PPT上的結果與結論打出,用作對比與總結。
而在作業點評階段,老師同樣不必急于告訴同學問題出在哪,而應將作業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寫到黑板上,讓同學來判斷問題出現在哪,并讓其上臺來糾正和告訴別的同學,這樣,同學的主體地位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習的印象就會很深刻,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增。
實踐證明,應用啟發式教學后,全學期不用點名,但同學們遲到率、曠課率都比往屆點名時還要大大降低;而課堂上講話、睡覺的現象也比往屆大大減少,幾乎沒有;相反,抬頭認真聽、低頭認真做筆記的同學比例卻比往屆大幅增加,說明啟發式教學可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帶動式教學就是以先進帶動后進,為后進分子樹立模范與榜樣,鞭策后進分子,激發其學習興趣與動力。本文的帶動式教學方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 “以學帶學”,即讓優秀的學生做為榜樣,以帶動其他學生向其學習;二是 “以師帶學”,即老師以身作則,以老師自身的實際行動來感染學生,從而達到帶動學生認真學習的作用。
在“以學帶學”方面,可以在兩個環節中加以實施。
第一個環節就是思考與課堂練習環節。在這個環節,通過鼓勵與指定優秀學生回答問題或上臺答題,并給予適當點評與表揚,主要想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第一個作用是讓后進學生對課堂樹立起正確的認識,因為別人能回答,而如果自己不能回答,則問題不是出在別的地方,而是出在自己身上;第二個作用就是讓后進學生重新樹立信心,因為別人能回答,自己是和別人一起考進同一個班的,故經過努力,自己最終也一定能回答;第三個作用就是讓后進學生找到差距,從而激勵其努力學習;第四個作用就是人都想得到表揚的本性鼓舞后進生積極學習。
第二個環節就是課后作業點評環節。這個環節主要是對做得認真和做得好的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公開點名表揚,而對做和馬虎與缺交作業的同學進行不點名的批評。這樣,對優秀同學的公開點名表揚會對后進同學起到鼓舞和鞭策的作用,對懶散同學的不點名批評會讓其自身有一種羞愧感,從而最終引導其向優秀同學學習,達到優秀帶動落后的效果。
在“以師帶學”方面,也可以在兩個環節中加以實施。
第一個環節是在備課講課環節。在這個環節,老師要盡可能將課備得充分些,PPT質量做得好些,課講得精彩些,使學生感覺到老師在備課上花了心血、在課件上灑了汗水、在課堂上盡了責任,這樣,學生也會受到感染,努力去學習。
第二個環節就是在作業批改環節。在這個環節,老師一定要認真,有詳細的批注,學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在其作業本上書面表揚,做錯的地方要幫其指出與糾正,做得馬虎不用心的地方要適當指出和批評,對學生作業的整體情況和典型問題要做好記錄和點評。學生作業是否認真老師可以看得出,同樣,老師批改作業是否認真學生也是可以看得出來的。老師的認真、付出與表揚會使好的同學更加認真努力,老師的批評與指正同樣會使差的學生逐漸認真與上進。
實踐教學表明,“以學帶學”的帶動式教學可極大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刺激其表現沖動與學習欲望,在思考提問環節從低頭不敢看講臺、膽怯害怕到抬頭看老師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從羞羞答答不敢開口回答到主動舉手主動作答;從越難越不敢回答到越難越想搶答,所有這些變化,都是非常令人欣喜若狂的。而“以師帶學”的帶動式教學,其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在第一次作業時,馬虎、照抄、不交的現象非常之多,但歷經了老師的認真批改和點評后,第二次作業的這些現象就大幅減少了,而且很多優秀學生的作業后來是越做越認真、越做越詳細。
教學實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啟發式教學與帶動式教學方法效果是顯著的,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可看到上文所提到的效果外,從期末成績和教學評價同樣也可以看到良好的效果。從期末成績看,運用本文所提出的教學方法后,在試題難度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最高分及高分人數明顯比運用前大幅提高,比如,運用該方法前一屆考生的最高分數只有90分,而運用該方法后本屆考生的最高分數高達100分,而80分以上的人數也比前屆明顯增多。從教學評價看,在總共52位同學當中,有40位同學認為對教學方法表示非常滿意,6位表示滿意,2位表示基本滿意,只有4位同學表示不滿意。
[1]魯彩鳳.“歸納、比較”教學方法在結構力學課程中的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115-117.
[2]魏水平,張格紅.結構力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J].2010(24):159,19.
[3]李國華,羅健,董軍,戚承志.結構力學教學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81-83.
[4]邱繼生,任建喜,侯俊峰.如何提高結構力學的趣味性[J].2011,32(1):94-96.
[5]吳藝.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著實提高結構力學教學效果[J].科技信息,2012,(18):62-63.
[6]袁健,丁科.結合專業課程知識的結構力學教學方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