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地質大隊,黑龍江 大慶 163001)
薩中開發區自1960年開始經歷了50多年的開發,油田開發進入高含水開發后期,開發潛力主要集中在低滲透率的二三類油層。從動用程度上看,基礎井網和一次加密井網射孔較寬,其中有效厚度小于1.0m油層射開比例達到60%以上,層間差異大,使各類油層動用不均衡,有效厚度小于1.0m油層動用較差,且厚度越小,動用程度越差。從水驅控制程度上看,薩葡水驅井網采用250~300m井距不規則五點法面積井網、高臺子井網采用300m×300m井距反九點法面積井網,對于薄差油層開采井距偏大,水驅控制程度較低,建立有效的驅動壓力梯度難度較大,造成動用狀況差。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對薩葡高低滲透率三類油層進行小井距加密調整潛力研究,探索減緩產量遞減幅度、提高薄差層及表外儲層動用程度和完善砂體注采關系的有效途徑。
由于開采時間長,老井網布井不規則,加密調整為小井距開采后,形成流線關系復雜。新井的SP油層位于SP老井網分流線上 (見圖1),在分流線上的采油井占新井的76.2%。新井的SP油層位于SP老井網2口注水井之間流線上 (見圖2),注水井之間井距200m,此類三次加密采油井占新井的8.3%。新井的薩葡油層位于薩葡老井網注采井之間的主流線上 (見圖3),在主流線上的三次加密采油井占新井的18.7%。

圖1 新老井分流線布井示意圖

圖2 新老井水井間流線布井示意

圖3 新老井主流線布井示意圖
由于開采層位交錯,新老井之間注采關系復雜。統計數據顯示,新注水井與老油井連通砂巖厚度比例為21.9%;老注水井與新油井連通砂巖比例為15.1%。
由于井網不規則,在形成小井距規則井網后,造成新老井同井場狀況較多,且同井場類型分為4種情況:新老注水井同井場 (見圖4),共有14組,共射砂巖厚度占新井砂巖厚度的23.5%,占老井的20.9%;新老采油井同井場 (見圖5),共有15組,共射砂巖厚度占新井砂巖厚度的15.7%,占老井的24.1%;新注水井與老油井同井場 (見圖6),共有11組,共射砂巖厚度占新井砂巖厚度的18.7%,占老井的11.7%;新油井與老注水井同井場 (見圖7),共有9組,共射砂巖厚度占新井砂巖厚度的16.6%,占老井的18.4%。

圖4 新老注水井同井場井位圖

圖5 新老采油井同井場井位圖

圖6 新水井老油井同井場井位圖

圖7 老水井新油井同井場井位圖
新老水井同井場存在共射層水源過多的矛盾,導致近井距新井連通層快速水淹,但2口注水井做好匹配調整,也是最有利于均衡調整、均衡受效的一種井位關系。新老注水井層段互補的二合一注水方式,應用細分封堵技術與周期注水技術相結合,確保不同類型油層得到均衡動用。
分流水線上老注水井距200m,新采油井位于水線上,與老井井距較近,投產方式類似于 “先投注后投產”,投產后新井采出點形成泄壓點,新老井共射層已高水淹,這種井位流線關系最易形成高含水投產的矛盾,后期含水不易控制。需要老井封堵水線方向新老井連通層,新井周期停注和調剖控制吸入狀況較好的薩葡油層。
新井投產同時老注水井精細封堵高水淹共射層,投產初期效果好,緩解了高含水投產的開采形勢。
新老采油井同井場存在新老采油井共爭水源的矛盾,老井優先受效,未措施新井開發效果較差。因此需要新采油井、注水井措施改造與老井封堵相結合改善開發效果。具體做法是采油井采取壓裂手段改善效果,周圍新注水井壓裂酸化保證供液能力,同時老井封堵,控制老水線方向突進。
由于共射層的存在,且注采井距近,新注水井在對應層位的注水極易引起老采油井含水的迅速上升。因此,需要在生產過程中,根據采油井的生產狀況及時進行調整,在初期注水受效后進入含水上升階段時,需要對新注水井進行周期停注或淺調剖,控制水線的推進,從而控制老采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
1)二三類低滲透率油層發育較差,適合小井距合采加密開發。
2)掌握調整挖潛時機,綜合分析新老井流線與井位關系實施匹配調整挖潛,有效地改善了平面、縱向注水結構,油田開發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