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徐培喜
2014年4月23日至24日,“互聯網治理的未來——全球多利益相關方會議”在巴西圣保羅市舉行。會議由巴西互聯網指導委員會(CGI.br)和1net聯合主辦,前者負責制定與巴西互聯網的使用和發展相關的戰略指導方針、協調并整合該國影響互聯網服務項目、提高所提供服務的技術卓越性、創新性和傳播性;后者是一個匯集了參與互聯網治理的眾多國際利益相關方實體的論壇機制,為互聯網治理問題的探討提供了一個兼容并蓄的平臺。 97個國家的1229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77個國家派出部長級代表團參會。
本次會議目標有兩個:制定互聯網治理的原則、勾畫互聯網治理生態系統未來發展的路線圖。會議最終出臺的成果文件強調保護隱私權,反對大規模監控。結合公布的會議記錄和成果文件,尤其聯系此前各方在這個領域的全球辯論,筆者有以下幾方面的觀察:
其一,將“多利益相關方模式”作為互聯網治理所有相關議題辯論的總體指導方針。新力量對“多利益相關方模式”做出了初步闡釋?!岸嗬嫦嚓P方模式”本來是公民社會力量為了爭取在信息社會世界峰會參與權而提出的模式,是一種融合政府、市場、公民社會力量的模式。77國集團和中國大多認同政府主導模式;美國提倡市場主導模式;為了協調中美立場,并結合自身傳統,歐盟曾提出公共模式或加強合作模式(政府制定互聯網治理原則,市場落實細節,民間力量參與),這雖然更加符合多利益相關方模式的真正意圖,但曾招致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那時不允許中間立場的存在。后來各國、各方都接受了“多利益相關方模式”這種更加包容的說法。此次會議上,巴西既認可歐洲的看法,又帶有新興國家的鮮明特征。在開幕致辭中,羅塞夫總統強調所有政府平等參與及所有利益主體共同參與的重要性,“各國政府平等參與,一個國家不應該比另一個國家更重要”,“完全交由政府間機構進行治理,而排除其他利益主體,不能體現民主?!?/p>
其二,將“人權和共享價值觀”作為互聯網治理的核心原則之一。在4月23日的開幕式上,羅塞夫總統當場簽署了互聯網“權利法案”(也稱“互聯網憲法”)。該法案強調互聯網的公共屬性,保護在線隱私,要求互聯網公司將巴西用戶數據儲存在巴西境內的服務器上。會議成果文件也強調保護線上隱私權:“人們在線下擁有的權利在線上也必須同樣得到保護?!薄半[私權必須得到保護。不能任意或非法監控、處理以及使用個人數據。當侵犯發生時,人們有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薄皯撘员Wo隱私權為目的,重新審核跟通信監控有關的程序、實踐以及立法,重新審核對個人數據的截取和收集,包括大規模監控、截取以及收集在內,以落實國際人權法律中的所有承諾。”通過互聯網治理論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論壇,各方應該就此問題開展更多國際層面的對話,爭取在所有相關方面取得共識。
其三,將“開放標準”作為互聯網治理的核心原則之一?!盎ヂ摼W治理應該促進開放標準,利用個體和集體技能,通過大致共識做出決策,為所有人提供全球的、交互的、穩定的、有韌性的、安全的互聯網絡?!睆淖置嫔峡?,提倡開放標準符合數字時代的基本常識。但是,在全球層面將其提升為互聯網治理的核心原則需要面對強大的商業利益集團,需要極大的勇氣。傳統時代的版權理念過于嚴苛,已有《知識產權協定》(TRIPS)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是傳統時代的產物,傾向于保護大公司的商業利益,并試圖將同樣嚴格的法律復制到本性更加自由開放的互聯網。巴西政府早在十年前的信息峰會上就鼓勵發展中國家使用開源代碼和自由軟件,避免電子時代的新殖民主義,此次會議更是將主張直接提升到核心原則的地位。
其四,將“文化和語言多樣性”作為互聯網治理的核心原則之一。會議成果文件要求“互聯網治理必須尊重和促進所有形式的文化和語言多樣性”,廣義層面的國家和網絡安全與此息息相關。如果這個原則得到充分尊重,會減少大量的摩擦。巧合的是,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指出“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耙私飧鞣N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敝袊I導人在全球場合闡述了自身對文明、文化以及宗教的基本觀點,恰能回應當下全球互聯網治理領域存在的核心分歧。
其五,會議討論了美國政府將放棄ICANN監管權的問題,并討論了過渡階段的監管,這將是未來互聯網治理及網絡安全多邊討論的核心議題。2014年3月14日,美國政府宣布將放棄ICANN的管理權。美國政府試圖通過撇清自己和ICANN之間的關系,表明美國政府本身將不再直接插手互聯網核心資源的治理,從而安撫世界各國對美國政府大規模監控互聯網的憤怒。但實際上美國的真實意圖是“以身作則”,削弱所有政府在互聯網治理方面的作用,從而直接將美國高科技企業放進駕駛室,強化美國一直堅持的“市場主導原則”。而本來,在眼下的全球互聯網治理實踐中,美國高科技企業的利益已經得到充分保護乃至縱容。以最近的例子來看,微軟公司棄全球5億用戶的利益不顧,宣布從4月8日開始不再為Windows XP系統提供更新和支持,導致這些用戶受網絡攻擊的風險加大。而Windows XP系統仍是中國用戶使用最多的系統,此外還有美國政府和民間的用戶。本例可以看出,當下的全球互聯網治理已經是“市場主導權”的體現。美國政府已經明確說明,拒絕國際政府間機構監管ICANN。這表明互聯網企業在未來的話語權可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其六,會議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文本來抵制美國大規模網絡監控。此次會議并沒有獲得各國媒體的廣泛報道,但在專業領域卻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美國提倡的網絡自由等數字外交、價值觀外交口號在專業領域和全球公眾層面失去光環,并且遇到全球范圍的反噬,這減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意識形態方面所面臨的外部安全威脅。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來說,在網絡安全議題上,它們是兩方面的受害者。一是真實的網絡安全威脅;二是意識形態攻擊的受害者。網絡安全位于多種安全的交叉點。中國目前從輿論上擺脫了原先的困局,是騰出精力應對真正的黑客威脅、加大自身建設力度的大好時機。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小組著眼于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統籌協調涉及經濟、政治等各個領域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中國正在加速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挺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