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賡
2014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相伴隨的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廣泛、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件件高潮迭起的網絡熱點事件,因為,在每一個網絡熱點事件中,網民關注、媒體推動、媒介運用等,無不透露出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及所帶來的改變。筆者以2011年會理縣“懸浮照”為例,用結構洞理論去淺析面對網民關注和質疑,面對網絡PS娛樂化狂歡,會理縣不僅很好消解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成功地向廣大網民推薦了會理縣的優美風光,這“化危為機”背后的原因和帶給我們的啟示值得研究。
結構洞的內涵
何為結構洞?結構洞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社會學和戰略學教授羅納德·伯特提出的。關于結構洞的論述和觀點,主要集中在其著作《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一書中。簡單地說,結構洞就是指人際關系交往過程中,某人與其他個體的非直接、弱關系連接。非直接聯系的現象,好像網絡結構中出現了洞穴,這個洞穴就可稱之為結構洞。結構洞所強調的是現實中的人在自己所處的關系網絡中,通過結構洞擁有更多非冗余的社會關系,獲得更多非重復、有價值的信息,在談判以及其他競爭過程中占得先機,為成功提供先決條件。正如書中所寫道的,結構洞理論的核心是以自由的理論代替了權力的理論,以討價還價代替了絕對控制。它描述了一個競爭場域中的社會結構如何為人創造機會,由此影響人際關系。概而論之,關于結構洞:一是指處于競爭關系的人際關系交往,這是其存在的場域;二是指人際關系交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是弱關系,這是其產生的條件;三是指結構洞能夠給人帶來預想不到的信息,這是其發揮的作用。
結構洞作用的發揮
結構洞理論雖著眼于現實社會,但網絡是現實社會的影射和反映,也存在著結構洞相關理論運用的土壤和條件。
互聯網為新的關系場重構提供虛擬空間。“懸浮照”事件中,網民“jiaoao592”的帖文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線。但在現實社會中,網民“jiaoao592”是該縣的普通市民,他是會理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的眾多讀者之一,可以說是默默無聞,他們兩者之間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任何交集點。可是,當網民“jiaoao592”在天涯社區發布名為《太假了,我縣的宣傳照片》帖文爆料稱,會理縣政府網站上的一張領導視察的新聞圖片用PS技術合成之時,顯然,他們之間在虛擬空間中已經連接,并且是強關系。《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稱,強關系意味著缺乏結構洞。但是,此帖引爆了“懸浮照”事件,構筑起了一個涉“懸浮照”的關系場域,以及所隱含的質疑、否定態度傾向,為結構洞作用的發揮提供了條件、場域和可能。
交織的網絡媒介使信息傳播復雜結構洞大量涌現。每一個網民都有自己的QQ、微博好友和微信朋友圈,都存在于這個或那個群中,在自媒體、移動終端等的推動下,每一個網民的網絡關系狀態更錯綜復雜,再加上網絡媒體、各類論壇等不同場域的相互疊加串聯,讓任何一個網民都存在于巨大的關系場中,廣泛、無限、隱蔽、可變性成為常態。“懸浮照”事件中,網民“jiaoao592”26日在天涯論壇發帖,當晚至27日,被眾多網民轉至微博并進行瘋傳,“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信息傳播過程中存在巨大的個人差異,信息下一秒以什么樣的形態出現具有不可預知性,這就讓我們既看到了滿世界游走的PS照,又看到質疑政府工作作風的聲音,整個關系鏈條呈現出開放的增長狀態,顯示出特殊的輿論意義。隨后,會理縣政府接受媒體采訪,披露更多信息,引發商業網站轉載,影響進一步擴大。論壇、微博、網站、傳統媒體等相互疊加,關系面不僅橫向擴大,縱向也不斷延展,參與面擴大,更多網民參與其中。不斷延長的關系鏈,不斷擴散的參與面,讓強關系變得困難,弱關系、非直接、非緊密、斷裂式的聯系占據主流,依照結構洞理論,結構洞隨之產生,其數量和半徑不斷擴大,將會理縣人民政府推到網絡輿論的風口浪尖,也使網絡輿論一浪高過一浪。
網來網去積極回應,彌補縫隙贏得主動。“懸浮照”事件中,從競爭角度看,會理縣政府、網民“jiaoao592”、其他網民處在競爭關系場中。會理縣政府是處于守勢,網民“jiaoao592”和其他網民處于攻勢。但這時網民更多的是點對點關注會理縣人民政府的態度、處理方式,網民關注點變換也預示著網民與會理縣人民政府的鏈接線縮短,這為會理縣政府與廣大網民建立直接聯系提供了條件。此時,會理縣政府以誠懇和開誠布公的態度進行回應并道歉,這樣的行為贏得網友的好感。同時,圍繞會理縣特色、風土人情等進行宣傳,不僅有力稀釋了“懸浮照”的關注度,還讓網民看到會理縣的其他方面,形成新的關注點,成為信息源頭。這時,網民與會理縣人民政府建立的是強關系,強關系意味著結構洞的產生條件的消失,讓會理縣政府贏得主動,也將危機轉化為一次推銷城市的機會。
結構洞效應啟示
“懸浮照”事件的化危為機,留下不少思考和啟示。
善于發現長尾價值,積沙成塔。會理縣的“懸浮照”事件中,網友“jiaoao592”是事件的點燃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其他網友積極轉發帖文、發表觀點,雖然很多只是諸如“頂一下”之類的網言,卻形成了更多的非直接聯系、更長的弱關系鏈,正是這些無數散狀的發聲源,這些長尾推動了輿情不斷呈現高熱的狀態。正如結構洞理論所強調的,洞連接的不是我們看得見的玩家,它們連接起來的往往是一些無形的玩家。這些玩家雖然個體力量微弱,但能匯集成為一團熱火。因此,要有大數據思維,做到尊重每一位網民的主體性地位,善于傾聽、打撈網民意見,還原一個個網民的真實面貌,贏得先機。
積極營造良性關系,和諧共振。網絡世界中,政府與網民之間、網民與網民之間都存在一種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競爭博弈關系。比如,在“懸浮照”事件中,會理縣政府想盡快平息事件,網民卻是各種質疑、惡搞,在平息與惡搞之間,實際在這一來一往中,政府與網民之間是一種博弈和競爭關系。面對網友的質疑、惡搞,會理縣政府沒有回避問題、沒有遮遮掩掩,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互動、誠懇道歉,扭轉了劣勢,從而占據主動。誠懇態度,不僅贏得了網民支持,也將一起危機事件化解為一次城市營銷。
及時發現節點信息,有的放矢。會理縣政府公眾信息網作為信息的發布源,可以掌控什么時候發布信息、發布什么內容,但信息傳播過程具有廣泛性、復雜性、隱匿性,受眾情況也千差萬別,使得傳播過程不可控,效果無法預測。這需把握關鍵環節、發現節點信息。“懸浮照”事件中,網友“jiaoao592”扮演著引爆者的角色,是我們能最早察覺的信息源和第一個節點。在整個事件發展中,如能及時發現,及時應對,也許事件就不會造成這么大的影響。以此類推,在相關輿情應對中,要做好對敏感節點的發現、研判,以點促面、抓點帶面,第一時間回應,消除不利影響。
增強信息內容權威,正本清源。“懸浮照”事件的發生,根本在于信息內容不嚴謹、有失權威。事件得以成功解決,在于會理縣政府和當事人誠懇道歉的態度,并將原圖貼出以證明事件的真實。在秒傳播的互聯網空間中,沒有信息內容的權威性,沒有內容結構邏輯的嚴密性,自然就給網民提供了可以自由臆測、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可能,讓信息在傳播過程中,被肢解、被添加,引發網民圍觀,形成網絡熱點事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