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張小閱
微電影,作為一種新的傳播載體,近幾年來借助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然而,無論是其創作團隊還是傳播平臺,都具有鮮明的草根性、小眾化甚至非主流的特征,雖為大眾所接受卻并未被大眾所熟知,更是與主流的宣傳模式涇渭分明。地方新聞網站如何積極引導并主動作為,為本土微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新平臺、大空間,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微電影產業孵化巧解發展之“困”
東莞微電影業組織松散,生存空間狹窄。相對于全國大部分地區,東莞微電影起步不算太晚。早在2004年,東莞首部探索短片《十二夜探戈》誕生,可視為東莞微電影文化的開端;2006年,東莞首個電影興趣小組“觀音像”成立;2010年,一批民間創作團隊相繼推出《莞少時》《尋子》《紋身》等多部微電影,標志著東莞微電影文化氛圍逐漸形成。
微電影的活力源于草根,其潛在問題也源自草根。民間團隊的作品有些非常有新意,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但由于他們大多是自發形成的組織,玩票居多,創作隨意性大,有些工作室以追求獵奇、刺激、好玩作為創作方向,創作思路存在脫離現實、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三脫離”現象,因此創作出的作品顯得晦澀難懂,觀眾看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此外,2013年以前鮮有微電影民間組織,各創作團隊之間缺乏交流,組織松散,受眾主要通過民間團隊自發舉辦的公映活動來了解微電影,偏于小眾化,社會影響力不足,大多數團隊的生存空間非常狹窄。
東莞官方主動引導,微電影創作迅速升溫。東莞微電影的悄然興起,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關注。為保持微電影活躍于民間的創造力,東莞市委宣傳部以培育引導為主,并無強行規管。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潘新潮公開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關注東莞微電影創作,出臺了系列文化精品創作和文化產業發展扶持與獎勵政策,希望借助紀錄片和微電影的形式,向外界展示東莞的城市形象。”2012至2013年,東莞市委宣傳部連續兩年主辦“發現精彩”原創DV大賽,并以東莞陽光網為活動官方網站,每年收集到近百部優秀作品。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廣告公司、個體愛好者拿起攝像機創作微電影,東莞本土微電影創作迅速升溫。
與此同時,東莞廣播電視臺、東莞日報社等媒體機構也紛紛投入微電影的推介和創作中。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研與摸索,2012年東莞陽光網牽頭成立了微電影產業項目組,主動擔起推動東莞微電影產業發展的重任。
首先,發揮媒介特性,力促微電影創意產業孵化。從微電影的傳播特性來看,它非常適合通過網絡來推廣;而且微電影有別于大電影,目前政府對電影的審核管制還未涉及這個領域,從宣傳放映渠道來看,它難以從院線或其他播出機構進入公眾視野。東莞陽光網不僅能為本土微電影傳播提供優質平臺,而且能借助其品牌優勢以及與各大視頻專業網站的友好合作關系,不斷推動本土微電影文化對外傳播,拓寬傳播渠道和社會影響力。
其次,依托東莞廣播電視臺的軟硬件優勢,東莞陽光網擁有豐富的演藝人才、攝制團隊、先進的設備、龐大的客戶資源、專業的營銷團隊和全媒體推廣平臺,這些都是傳統媒體和個體廣告公司難以企及的優勢資源。所以,微電影項目啟動之初,東莞陽光網就按照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去規劃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重點,使其能穩步、健康地可持續發展。
此外,大部分微電影團隊缺乏資金支持,沒有固定的推廣平臺,社會認知度不高,難以對接市場,產能有限。“有工開”是微電影團隊一直希望保持的狀態,但由于勢單力薄,沒有客戶資源和高效的營銷團隊,很難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進而獲得規模化、上檔次的文化效益。東莞陽光網近八年的建設,積累了較高的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在推廣運營上有優勢,能夠很好地發揮其媒介特性,對接微電影團隊與產業市場,形成微電影創意產業孵化的綠色通道。
打開通道,微電影產業發展走上正軌
突破創意孵化瓶頸,推動資源要素對接。東莞陽光網微電影產業項目上馬之后,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的平臺作用,打通產業發展各個環節的掣肘,推動本土微電影與其相關的各類資源要素進行對接。
一是對接微電影創作團隊。東莞陽光網在摸清本土微電影創作團隊的狀況后,先后與莞少時、80影像、86工作室等十多個活躍的微電影團隊主動聯系,確定合作意向與合作形式,整合訂單資源,確立協同創作的思路。
二是對接客戶資源與需求。東莞陽光網利用自身的營銷團隊與客戶資源無縫對接,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微電影攝制和宣傳推廣方案。2013年,針對東莞特殊的行政架構,東莞陽光網微電影產業項目精準定位,創新性地把這種新型傳播載體嫁接到鎮街的傳統宣傳中,并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幫助洪梅、橋頭、大朗、虎門四鎮成功拍攝反映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產業的微電影,實現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此外,通過與行業協會對接,攝制家居建材行業微電影《設·界》,受到行業好評。
三是對接專業視頻媒體。除了自身的網絡播放平臺以及東莞廣播電視臺強大的電視媒體播放資源外,東莞陽光網還利用其與56、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專業網站的友好合作關系,將本土創作的微電影免費推送至這些平臺播放,進一步增強傳播效果。
四是對接生產要素資源。客戶(或微電影團隊)需要的演員、編劇、美術、燈光、拍攝、制作、設備設施等生產要素,均可通過項目組聯系,實現資源整合與對接。
至此,東莞陽光網微電影產業項目較好地解決了本土微電影團隊的產能、推廣、協作等方面需求,也有效解決了企事業單位攝制微電影與宣傳策劃聯成一體等問題,有效地完成了資源要素對接,突破了本土微電影產業發展的瓶頸。
主動引導,扶持草根創意融入主流文化。2013年,不少本土微電影創作工作室開始調整創作思路,把鏡頭對準現實生活,拍出了《衣戀情迷》《燈夢奇緣》《迷失的孩子》等優秀作品。東莞陽光網微電影產業項目組主動引導,為創作團隊牽線搭橋,扶持源于草根的優秀創意文化走進主流社會,使處于邊緣化的草根微電影逐漸融入更多積極向上、健康勵志的元素,影響主流人群,肩負起傳播優秀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媒體使命。同時,東莞陽光網也在著力挖掘自身優勢與本土特色的前提下實現了差異化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