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落下大幕,但這一話題熱度卻依然不減,各大媒體爭相重點報道。201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939萬人,較上年增加27萬人,也是連續五年下降后的首次上升。數據顯示,“2014高考”熱門話題三天時間在微博的討論量已達4.7億次。各類型門戶網站,如能抓住這一高居榜首的國民話題好好策劃,必定能將高考學子、家長、老師等相關人群的關注需求一網打盡。筆者看來,能否“服務”好目標群體,能否從硬性需求到軟性感受,從理性支招到感性共情將“服務”做到極致,是成敗關鍵。
備考工具箱:全方位多角度立體服務
高考政策改革解讀要有指引性。2014年,政府針對“高考改革”給出了時間表。總體方向是最早從2017年高考起,文理不分科,英語科目不再進行高考統考。具體而言,高考改革怎么改,在考試、招生、監管、推行等方面有何明確方向,各地高考改革又有什么動向,都是各地學校、考生及家長想知道的。如網易教育在今年3月和5月相繼推出《圖解2014兩會熱點:中國高考改革可行性報告》《2014高考改革大調查》,分別從政策解讀和互動調查這兩個角度,傳遞政府聲音,傾聽民眾心聲,并計劃于6月下旬推出本次調查報告,供網友分享。具體到地方而言,可在地方高考改革動向上做更多關注,并做出直觀、準確的解讀,提高策劃的指引性與服務性。
備考指導要細致、全面、實用。“備考”的主體不只是考生,還有老師、家長;“備考”內容不僅是考試本身,還有心理、飲食、生活狀況等因此,策劃“備考指導”時應細致地關注方方面面的需求,結合本地實際,盡可能去服務和滿足。較常規的策劃如“2014高考考試大綱與解析”“高考真題與解析”“各科答題技巧與預測”,比較有新意的如騰訊教育與精品課聯手推出的“高考錯題本”,邀請各高考科目的名師針對考生容易出錯的題型進行解析,以錯題實例傳遞各類題型的答題技巧,通過視頻直觀呈現,易于加深考生印象。另外,針對高考考生的各種心理困惑答疑,幫助考生釋放壓力說出內心聲音的《高考幫幫忙》與《高考大聲說》,同樣是騰訊教育高考策劃的亮點所在。此外,新浪教育借由新浪微博互動平臺發起的微話題“舌尖上的高考故事”,吸引了逾700萬人的閱讀,近3000人參與討論,不僅為備考的家長提供了借鑒,還勾起了無數歷經高考的學子們的集體回憶,這份珍藏心底的特殊滋味一定很獨特,散發出高考以外的溫情與精神共鳴。
招辦面對面,志愿填報幫你忙。與高考備考同等重要的,還有志愿填報。一個對子女未來負責的家長,對志愿填報的關注應該不低于對高考的關注。如何篩選學校?選擇哪個專業?怎么合理組織志愿? 基于考生及家長的以上需求,各類型門戶網站可以在充分領會當地志愿填報政策、流程、技巧的同時,根據高考志愿填報“三部曲”做好服務,首先是“自我評估”,幫考生找好自己的位置,評估自己的學業水平、性格特質、職業定位等,做好正確的自我定位。門戶網站可以多開辟一些考生與專業人士的交流平臺,也可以介紹一些相關的經驗技巧與案例參考。第二步,“篩選學校和專業”,這是最重要的一環。由于目前大部分地方采取“知分知線填報志愿”,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結合自身的潛能特點選擇學校和專業即可,網站首先應做好囊括所有高校及專業基本信息的數據庫,方便考生查詢;同時提前約請各大高校招生辦,介紹各校最新招生動態,解答考生關心的熱門問題,如網易教育策劃的“高校招辦主任零距離”,共約請大陸及港澳近40所高校招生辦主任對話,權威解讀該校招生政策、培養特色,優勢專業、就業率等重要信息,“干貨”信息很多。第三步,組織合理填報志愿表,根據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的特點,考生按照“沖、穩、保”的思路進行填報。關于此項,各大門戶網站都開發了智能的高考志愿填報參考系統,能根據考生實際,有針對性地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可謂貼心至極。
見證高考:“我們和你在一起!”
高考見證,鏡頭跟著考生走。十年寒窗苦讀,迎來關鍵的那兩天。考場上奮筆疾書的是937萬學子,可考場外是翹首以盼的考生家長、老師,還有時刻為考生服務的執勤警察、醫務工作者、賓館酒店等,牽涉人群以千萬計。作為門戶網站,在高考期間,也應該讓自己的鏡頭、網頁跟著考生走,關注考場內外的熱點人物和事件,關心考生及相關人士的喜怒哀樂。譬如,新浪教育做了72小時高考大直播,今年6月7日至9日,連續72小時通過微博、圖片、文字形式等直播高考盛況、考場內外、高考后考生百態。東莞陽光網《莞視界》欄目記者6月3日起便開始蹲守高考直播,以《東莞各中學進入“喊樓季”為高三學子加油》拉開帷幕,再到《高考前一天 老師送“祝福卡”減壓》《2014全國高考拉開帷幕 東莞3萬考生奔考場》《有一種狂歡叫“高考結束”》,用12篇原創采訪稿件,記錄了東莞考生的高考時光,以及他們從備考到結束這一過程的心態變化,各種表情都被鏡頭捕捉。
作文全民探討,各科試卷名師點評。隨著高考每一科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享受荷槍實彈押運的高考試卷終于褪去了神秘面紗,全國不同地區的高考試卷及答案便立即被上傳到網上,網友可以在線下載,并參與難度調查。值得稱道的是,網易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名師解析各科試題,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如6月7日上午語文考試11:30結束,當天13:00就推出了專家對語文試卷的解析,其他科目也都在當天考試結束2-3個小時內推出解讀視頻,讓眾多沒在考場但同樣關注高考的人士如同身臨其境。當然,受關注程度最高、可探討空間最大、探討人群最廣的莫過于高考作文。文如其人,文如其時,高考作文題往往帶有時代的印記,年代愈久,印記愈深。因此,各大門戶網站都拿作文題做起了文章。如網易教育獨家推出的《高考名家作文點評團》,邀請社會各界名家趣味點評高考作文,同時讓名人以假如我是考生的設定選擇“最想寫題目”和“不想寫題目”,并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寫出理由,給想要回味的考生另一個角度的啟發。
品味高考:走出考場陪你成長
高考結束,并不意味著高考情懷的戛然而止。太多的情緒、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恩,都因為要心無旁騖地高考,被考生所暫時忽略或壓抑。考試結束,讓這些情感宣泄來得更猛烈些吧。各大門戶網站也不失時機地推出各自的獨家策劃,以溫情的畫面和視頻,為這種考后情緒釋放推波助瀾,同時也表達著媒體的共情,“我們懂你,關心你,支持你!”譬如,騰訊教育推出的《高考·父母心——致最偉大的爸爸媽媽》,以五位有代表性的考生父母的訪談對話來呈現,視頻不長,但五位家長的講述卻感人至深。高考,考的不僅是考生,還是家長。家長這一年來的付出、糾結、痛苦與淚水,在對孩子的美好期待中化為笑臉。這些是考生看不到的,但是門戶網站幫你看到了,最偉大的爸爸媽媽最真摯的情感,最深沉的愛和最牢固的支持,對考生的心靈洗滌和成長是一劑強心針。
理性思考,成長需要反思。走出高考考場,考生們將告別最辛苦的高三生活,迎接更燦爛的大學校園,或者走向社會這所更大的學校。高考的結束,意味著中學時代的落幕,孩子們步入成人軌道,要能更好地獨立思考,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能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媒體的社會責任,在客觀報道的同時亦能洞悉世間百態,理智審視潛在的問題和風險并予以警示。在這場全民讓路高考的盛宴背后,的確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反思。有的門戶網站就及時做出了這樣的理性思考,如新浪圖解天下推出的《“燙手”的高考賬單》就理性地歸納出花樣百出的高考消費清單,如考前消費項目就可分為常規消費,包括輔導班、復習資料、營養補充等;新興消費包括助考家電、高考保姆、高考心理咨詢、高考狀元房、高考神器等;考后消費項目包括謝師宴、考后放松游……若家長全部選擇作為高考投資,總成本達五萬元以上。
2014年高考已落幕,更多的學子又將備戰2015年高考。或許不久的將來,“一考定終身”的局面將徹底改變。但對于門戶網站而言,一刻不停地用心鎖定學子們的全部需求,逐一分解再一項項去滿足,總是沒錯的。只有用戶對你的服務“點贊”了,再到一年高考時,他們才會不請自來。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