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勇
互聯網因其天然的開放、互動、分享與零門檻、弱把關、無國界、超鏈接等特性,而成為社會映像與社會輿論放大的倍增器,更成為新聞敲詐與假新聞亂象的樂土。當前,我們必須痛下決心,動真碰硬,扎實開展專項行動,真正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網絡亂象:阿喀琉斯之踵與潘多拉魔盒
網絡是現實的折射與放大。有如“阿喀琉斯之踵”與“潘多拉魔盒”,在給輿論生態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幸的災難與淵藪。
有資質網站地方頻道或專欄亂承包。目前,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必須具有工信管理部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的雙準入,才具備從事新聞信息服務的資質。擁有資質的網站,在人員、資金、管理與服務能力不具備的條件下,紛紛通過與地方媒體、地方非新聞單位企業甚至個人合作,以開辦傳統媒體網站、賣頻道、賣專欄等方式,以年度為單位,進行承包式、賣斷式經營。而這些不具備經營能力的承包者,大多以拿錢的正面新聞報道或收錢消災的輿論監督之名,以真的新聞或真的假新聞來行新聞敲詐之實。同時,一些正規的網站,也存在以輿論監督為由,通過收錢刪帖、廣告合作等較為隱蔽方式進行的新聞敲詐與假新聞亂象。
非法個人網站上竄下跳。一些帶“中”字頭、“人”字頭、“外”字頭、“法”字頭的非法網站,打著一些所謂的高層協會名義,私自開設網站并在各省開設地方頻道,私自將這些頻道承包外賣,“人民監督網”等甚至把服務器放在了境外。而這些沒有任何新聞從業資質的人員,通過網上搜索舉報信息、到市民上訪處接訪、接受相關利益群體托請,要不通過所謂的正面宣傳來撈取好處,要不給相關群體進行輿論監督,要不借某些黨政部門有瑕疵曝光之名收取好處。有的甚至直接到區縣去開設所謂的分中心,一間房子、一個牌子、兩張桌子、幾臺電腦就成為所謂的網站。
論壇博客商業化生存。國內一些有影響力的知名論壇通過開設地方頻道或區域性辦事處,開通城市首頁與細分專題欄目,并與有影響力的個人博客聯動,建立板塊化的具有新聞聚合功能的社區平臺,并通過下達年度經營指標的形式,將地區論壇首頁置頂、頭條加粗推薦、字體變色、沉帖與刪帖等管理功能下放,一方面對有合作的單位進行廣告投放與軟文推廣,另一方面,則以加精推薦與輿情點評等形式對網上負面信息所涉地區與單位施壓與點評,形成了完整的創收渠道。而一些區縣與行業的未經批準的地方性或行業性論壇,利用在當地的影響力與通達性,更是以負面曝光與輿論監督為能事,大勢進行輿論炒作,坐收實利。
非法網絡公關鏈條化運作。一些非法網絡公關公司,通過各種手段,積極建立從機器發帖、水軍評論、大V轉評、網絡刷票、傳統媒體報道、網站推送、論壇微博刪帖等貫通網絡輿論運作上、中、下游的全方位的關系鏈條,他們堅持給錢就辦事的原則,不辨是非善惡,不分青紅皂白,要不通過街頭行為藝術,要不通過性、金錢、暴力等話題策劃為噱頭,捧紅網絡紅人,棒打指定的競爭對手,形成網上“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滔天”的輿論龍卷風,讓不少單位、企業與個人躲著中槍。
獨行俠式的實名舉報背后隱藏著利益輸送。近年來,網上出現一些傳統媒體記者個人或律師,借助原有的職位影響力,利用網絡平臺,精心選擇節點,主動設置議程,實名舉報某些有問題的官員,在形成輿論關注后,讓傳統媒體與相關部門卷入,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輿論風暴。這些舉報的背后,有的是為了正義與道義,有的則是借反腐之名,行爭奪虛名浮利之實。
真假難辨與虛實相生的眾神狂歡。真假網站、記者身份混淆,有的甚至唱“雙簧”。前臺假記者、假網站出面實施新聞敲詐,未果再由后臺真記者、真網站實施輿論監督。 “先開槍,再瞄準”式的煽風點火、捕風捉影式的迭代式新聞生產,通過網民的無厘頭圍觀,傳統媒體甚至權威媒體的被動卷入,讓小事情成為大事件,讓局部問題成為整體問題。眾神狂歡讓更正消息有時只是一個傳說。輿論的風潮完全褪去后,有時都不知道誰在裸泳。
空間清朗:西西弗神話與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前,開展網上的新聞敲詐與虛假新聞的專項治理,要防止西西弗式的治亂更替,亟需一把“臨絕地而不衰”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方能真正落實“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總要求”,切實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規范主體準入。要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建立主體雙準入與年審制。一是對網站的地方頻道或傳統媒體電子版的地方專欄,要實施雙準入制。既要上報國信辦備案,又要征求所在地網信主管部門的同意后,方才能在所在地開設分頻道。嚴禁跨區域的所謂分頻道、虛擬地方頻道的存在。要建立地方頻道年審制,推行黑名單,強化動態管理與退出管理。二是對區縣或行業論壇要實施雙準入制。論壇審批必須向上分別征得通信管理部門與網絡內容主管部門的雙同意,并經所在地網絡管理部門同意后,才能獲取準入資質,同時對其推行年審制與動態退出制。
堅持依法管理。要通過立法管理網絡新聞敲詐與假新聞亂象。一要制定上位法。要在清理現有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等條例的基礎上,尊重原有的司法解釋,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簡明實用的管理規定,杜絕法律管理盲區與空檔。二要加大執法力度。對于出現的網絡新聞敲詐與假新聞,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輿論曝光力度。三要借鑒國際通則。加大互聯網依法治理對外合作。
加強技術反制。要治理網絡亂象,必須立足于云端、雙屏、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慧媒體、物聯網等技術前沿,加快研制反制措施。一要建立網絡關防。加大對有害信息與反動網站的封堵力度,做到震得住、管得了。二要建立證據保全系統。加大對網絡新聞敲詐與假新聞的證據保全,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抓得住、判得了。三要實施新技術風險評估與準入。要對新媒體、新技術、新應用,建立風險評估與前置準入制,做到先評估、再上線。
抓住重要節點。抓住了節點,網絡才是可運營、可管理的。一抓網站主體責任。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明確網站在網絡新聞敲詐與假新聞亂象中的管理責任。二抓發起人責任。對網上出現的新聞敲詐與假新聞亂象,要找準首發者、擴散者、發酵者,讓其言責自負。特別要對非法網絡公關團隊進行嚴懲。三抓當事人責任。對于幕后指使者與策劃者,依法依紀予以嚴肅處理。
實施社會治理。網上亂象,表在網上,根在社會。一要做好實體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與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減少社會結構性怨恨,進而減少網絡輿情的非理性繁榮與流動性過剩。二要建立社會舉報渠道,開通專門舉報電話與網站。三要提升媒體素養。分層次提高各級領導干部與普通網民的網絡媒介素養。四要發揮行業自律。要通過網絡媒體協會等平臺,發揮行業與網民的自律作用。
面對多元輿論共生的互聯網,做好網絡新聞敲詐與假新聞亂象治理工作,責任重大。唯有綜合施治,久久為功,方能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