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文峰 葉小寶
周瘦鵑的編譯出版思想及啟示*
◎ 葛文峰 葉小寶
周瘦鵑是民國時期頗具影響力的編譯家、出版家。他以報刊圖書為陣地,行走在文學翻譯與編輯出版之間,緊追時代步伐、寓教于樂、編輯手法新穎、傳播渠道多樣是其編譯出版思想的特點。他的編譯出版活動融時效性、可讀性、啟蒙性于一體,既順應了現代稿酬制度,培育了大批文學翻譯人才,又推動了書刊出版的革新,促進了文學創作的創新。直至當下,周瘦鵑的編譯出版思想與實踐仍具有現實意義。
周瘦鵑;編譯思想;出版活動;啟示
周瘦鵑(1895~1968)是鴛鴦蝴蝶派“五虎將”代表作家之一,以悲情小說聞名于世,人稱“哀情巨子”。然而,周瘦鵑作為出版家的外國文藝編譯活動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鮮有論述。事實上,周瘦鵑是一位著、編、譯皆精的“文字勞工”。有學者呼吁,周氏應以作家、編譯家和出版家“這個有分寸的評價列入近現代文學的史冊之中”。①文學翻譯與編輯出版始終是周瘦鵑文學活動中的兩條主干脈絡,“譯”中有“編”,“編”中有“譯”,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翻譯與編輯的跨界結合,使得周氏在編譯出版實踐上的業績并不遜色于小說創作的成就。編譯出版工作貫穿了周瘦鵑的一生。他主編了十余種文藝期刊,“尤其是20年代的《半月》《紫蘭花片》和《紫羅蘭》,在雜志界素有‘霸王’之稱”,②是當時期刊界的一面旗幟。他還編譯圖書二十余部,涉及五百余種譯作,其來源極廣,涵蓋27個國家,既包含了法、英、俄等國諸如莫泊桑、狄更斯、柯南·道爾、契訶夫等名家名作,還涉及歐美被壓迫國家的弱小民族文學。這些譯作先行在報刊雜志上連載,然后結集出版。周瘦鵑編輯出版的《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刻》(1917)被魯迅贊譽為“用心頗為懇摯,不僅志在愉悅俗人之耳目,足為近來譯事之光”。③作為出版家,周瘦鵑的編譯出版思想特色鮮明,頗具可資借鑒的啟示意義。
周瘦鵑將文學翻譯與編輯出版巧妙聯姻,在豐富的外國文藝編譯出版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
1.符合時代背景,注重讀者接受
周瘦鵑所處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正處于新舊交替的歷史節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西方文化三者相互碰撞、交流,在這種激蕩的歷史語境中,讀者的閱讀習慣與審美視野,一方面開始向現代化與多元化方向革新,另一方面又難以割舍封建傳統與道德倫理。周瘦鵑編譯思想的首要特點就是準確把握譯文讀者的閱讀心理與期待視域,既廣泛引介西方文學作品,又以時代背景為基礎,加以“增、刪、改、編”。唯有如此,才能迎合廣大通俗文學讀者群的閱讀品味,擴大報刊的發行量。
晚清翻譯小說高潮以譯印西方政治小說為主。民國建立后,國民對小說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政治題材。周瘦鵑審時度勢,在他主編的刊物上及時刊行明確標注“譯述”的社會、哀情、教育、偵探等小說,迅速滿足了讀者不斷延伸的閱讀訴求。在民國初年,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女性地位顯著提高。在最早
開埠、接觸西方現代愛情觀念最多的上海,自由戀愛已成為公開挑戰封建傳統婚戀桎梏的利器,言情小說自然成為都市中產階級讀者的消遣文學。對于西方言情小說,周瘦鵑編譯起來更是得心應手。1925年7月,周瘦鵑大規模策劃、編輯的“言情”系列叢書“我們的情侶”(4冊)出版,末冊《心弦》即周氏編譯的歐美愛情小說集。他將十部小說縮譯為“愛情十記”,置于一冊之中,每“記”含四至五章。周瘦鵑曾言,“迻譯西方名家小說,今人尚直譯,良有以也。然中西文法不同,按字直譯,終有鉤辀格磔之弊,奈何”?④其中的“鉤辀格磔之弊”雖出于語言差異的原因,更多則為基于當時讀者接受的考量,因此“改譯”“節譯”與“摘譯”的編譯方法不可避免。《心弦》中第八記為《重光記》,這個縮譯本是勃朗特的代表作《簡·愛》在中國的最早譯本。主人公Jane Eyre、故事發生地Thornfield Manor被周瘦鵑譯為“嫣痕伊爾”和“霜飛邸”這樣富有中國氣息的名字,甚至稱“霜飛邸”為中國讀者所熟知的“古廈”“居宅”“廟宇”,這自然能消除西方莊園(Manor)的陌生感。《簡·愛》這樣一部彌漫著浪漫主義色彩的現實主義小說被周瘦鵑視為“一部極偉大的言情小說”。⑤他抽取其中的若干故事情節,編為“怪笑聲”“情脈脈”“瘋婦人”“愛之果”四章,自立自強、克服磨難、敢于爭取自由平等的簡·愛完全被追求真愛的嫣痕伊爾所替代,哥特式的恐怖與浪漫愛情被無限放大,這無疑是呼應時代、增強可讀性的有效編譯策略。“周(瘦鵑)敢于把《簡·愛》縮譯為區區八九千字,與他迎合讀者,看重言情故事的審美趣味是分不開的”。⑥
2.突出消閑宗旨,兼顧啟蒙功能
民國時期的上海作為東方最為繁華的現代都市,其書刊編輯出版與城市生活息息相關,最能直接反映相對獨立年代的文學觀。以周瘦鵑為主要代表的鴛鴦蝴蝶派曾經倡導“游戲的消閑的”通俗文學觀,這種強化文學娛樂功能、“去雅回俗”的閱讀觀念,是對“文以載道”傳統文學觀和“為人生”的近代文學觀的挑戰。著名報人王鈍根稱《禮拜六》“一編在手,萬慮都忘,勞瘁一周,安閑此日,不亦快哉”。⑦周瘦鵑稱《快活》就是“給大家快活快活,忘卻那許多不快活的事”。⑧細讀周氏編譯出版的圖書與期刊之后,不難發現,其“消閑娛樂”思想的背后還隱匿著教育啟蒙功能。
最具消閑特點、最能滿足讀者獵奇心理的莫過于編譯外國故事叢話,如異邦的名人軼事、宮闈秘史和政客黑幕。1919年,周瘦鵑編譯的《世界秘史》由上海中華圖書集成公司出版,書中錄入“秘史”數十則,如《拿破侖帝后之秘史》《俄皇后之秘史》《華盛頓之情場秘史》等,幾乎將西方政壇名人的“趣聞”囊括其中。胡寄塵在其“序”中稱“此編搜羅所及,尤為廣博,更何須吾稱道之”?⑨因爆料極多,一時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被譽為“世界大黑幕”。周瘦鵑對拿破侖的故事譯介較多,他先后編譯過《拿破侖之子》《六年中之拿破侖》《情場之拿破侖》《拿破侖之友》《多情之拿破侖與波蘭之愛國女子》《拿破侖少時之情人》《拿破侖后妻之情史》《拿破侖的情書》等。在周瘦鵑的譯筆下,拿破侖的私密生活瑣聞比他叱咤歐洲大陸的政治軍事英雄偉業更能愉悅“窺視欲”的讀者。另一方面,這也是一次給歷史巨人祛除政治崇拜的嘗試,“對偉人隱私的偷窺欲包含著有權暴露偉人隱私的‘民主’權利”,⑩可謂一種人人平等民主意識的啟蒙。周瘦鵑編譯或譯審的言情、科幻、偵探與虛無黨文學作品也釣足了消閑讀者的胃口,并寓教于樂,具有勸世揚善、開啟民智的現代性教化意義。如《不閉之門》里熱戀中的男女主人公因誤會而生分,在雙方長輩的苦心勸說下重歸于好,締結美滿姻緣,小說宣揚了懺悔之心與自我意識的覺醒;《飛行日記》《療妒》《電》中分別出現了現代飛行器、催眠術及用“電”這樣的新事物;偵探翻譯小說中頻頻出現依靠現代科技手段斷案的情節與現代法律意識。
3.強化圖像敘事,拓寬傳播渠道
20世紀初,中國的現代化印刷、攝影與制圖技術發展起來。周瘦鵑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在編輯出版西方文學作品時積極將繪圖繡像、攝影插畫融入報刊圖書中,強化西方文學編譯傳播中的圖像敘事,做到圖文并茂,加深讀者閱讀印象。尤其是周氏主編的雜志,每期的譯文多附有插畫,極具特色,足見他編輯的用心和深意。《紫蘭花片》中的翻譯小說“均為歐美名家
小杰作,……每篇俱插小圖,以助興味”。?《小說家拿破侖》一文中插入了拿破侖的肖像圖片,《上海畫報》介紹甘地的編譯文字配有多幅生活、工作肖像。他的譯文佐以圖像,向大眾呈現以“真實”為表征的西方世界,同時,讀者也從這些圖像中洞察到“真實”的異域景觀。
周瘦鵑編譯文學作品時,或將西方小說改編為戲劇,或將外國電影譯述為“影戲小說”,或以翻譯小說為底本編制電影劇本,以此拓寬編譯文本的出版傳播渠道。開啟周氏筆墨生涯的改譯劇本《愛之花》,原本是《浙江潮》雜志中的一篇短文,講述法國軍人的愛情故事。周瘦鵑欲將其編譯為小說的嘗試,卻因“小說結構嚴謹,前后連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作罷,隨即覺得“編做劇本……(這)比寫小說容易得多”。?月余,五幕“改良新劇”《愛之花》編譯完畢,在1911年《小說月報》9至12期連載,后來被春柳社采編為話劇,公開演出,廣受好評。周瘦鵑是早期電影影迷,尤其偏愛外國影片。觀看無聲電影之后,他不滿足于這些停留在畫面上的沉默故事,繼而將其情節加以改編、翻譯,以西方“影戲小說”的形式出版發行。先后共有《阿兄》《何等英雄》《龐貝城之末日》等十余篇,以期刊連載故事的方式助推歐美電影文學的傳播。他把影像中的西方“新女性”形象、西式生活體驗與現代抒情語言,通過編譯訴諸文字,這有利于中國觀眾更好地欣賞外國電影。周瘦鵑又以編譯小說為底本,參與中國電影制作與生產。他以多面手的編譯家身份拓展了西方文藝的傳播路徑,“使電影與文藝副刊、消閑雜志一起聯手打造時尚的鏡像世界”。?
周瘦鵑海量的編譯實踐與新穎的編譯出版思想表明,他對我國現代文學翻譯及編輯出版事業作出了歷史貢獻,其啟示至今仍值得我們探究。
1.順應稿酬制度,培育翻譯人才
在清末,現代稿酬制度已初現端倪,賣文為生的職業作家、譯家日漸增多。因為翻譯少了創作的構思難處,編譯文學作品產出更快,稿費回饋更迅速,這樣,周瘦鵑早年就認準了編譯的謀生之道。《愛之花》的稿酬是十六元(值幾石米),這無疑激發了當時生活窘迫的周瘦鵑的興致,使他認識到編譯也可以“為稻粱謀”,因此他“那五十年的筆墨生涯,就在這一年上扎下了根”。?《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刻》的出版也是周瘦鵑為了籌集結婚費用所采取的一種“生財之道”,他“將歷年在報刊上發表的譯作及新譯作品共50篇連版權一起賣給中華書局,得稿酬400元,使婚禮辦得頗為風光”。?周瘦鵑以文謀生,為他所在的鴛鴦蝴蝶派及南社樹立了榜樣,而他主編的眾多刊物,也為同仁們提供了發表譯文的陣地。另一方面,當時的許多文學社團成員紛紛加入譯介外國文學的隊伍,順應、促進、發展了現代稿酬制度。
正如周瘦鵑早年由《小說月報》主編王蘊章獎掖,成功走上編譯道路,最終成為著名翻譯家一樣,他成名之后,積極提攜年輕后輩,培養了大批翻譯人才。他把自己主編的報刊變成為他人提供發表譯作的園地。此外,他還譯審他們的譯作,加以教導。他與其他鴛鴦蝴蝶派新人(如程小青、孫了紅、陳小蝶等)一道翻譯西方偵探小說,促使他們最終成為小說翻譯名家。在他贊助的“上海小說專修學校”,他親自教授“小說譯學”課程,專門培養小說翻譯人才。
2.接觸西方雜志,推進辦刊革新
周瘦鵑編譯的選材多源自西方雜志,因此,他能學習西方雜志的辦刊長處,革新傳統報刊的編輯出版方式。周瘦鵑追求雜志的編排美觀,“圖文并茂”的方法便師承自西方。《紫羅蘭》排版為20開,輔以木刻畫與仕女圖,“此系效法歐美雜志,中國雜志中未之見也”。后來刊行圖文并重的唯美《紫羅蘭畫報》,“此亦從來雜志未有之偉舉,度亦為讀者歡迎乎”!?
周瘦鵑主編的《禮拜六》直接脫胎于美國知名雜志《禮拜六晚郵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晚郵報》“歷史最長,銷數最廣,是歐美讀者最喜愛的讀物”。?1908年,該刊的發行量已突破百萬。《禮拜六》從刊物命名到欄目設置,從讀者定位到選材取舍,從低廉定價到出版發行,無不與《晚郵報》保持一致。甚至有的封面畫、插圖與文章直接截取自《晚郵報》。《禮拜六》出奇制勝,在編輯理念、出版實踐方面確立
了新的范例,因而在眾多刊物中脫穎而出。正是通過積極效仿、借鑒外國流行期刊,“以《禮拜六》為代表的鴛鴦蝴蝶派雜志成功樹立了自己的摩登風貌,成為中國近代雜志界新風尚的領頭者”。?“紫色”系列刊物也實踐了周瘦鵑學習西方刊物的心得,不斷推陳出新,繼續著西洋風味十足的時尚敘事。
3.學習西方文學,促進文學創作
在編譯出版西方文學的過程中,周瘦鵑自覺總結其文學特征,并吸納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促進自身的文學創作由“舊”向“新”轉變。
周瘦鵑的文學編譯與創作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中國傳統小說陳陳相因的俗套技法使得求變求新的他在翻譯與創作之間取長補短,假借翻譯之名,自行杜撰一些外國小說。“余為小說,雅好杜撰,年來所作,有述西事而非譯自西文者,正復不少”。?如《鐵血女兒》《鴛鴦血》《鐵窗雙鴛記》《賣花女郎》等都屬于“偽翻譯”、真創作的小說,這些小說的敘事主線是西方國家的故事情節,敘述者(作者)卻從未踏出國門,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異域小說”。這其中既有異域風情的他國形象,又有中華民族的“家”“國”想象。周瘦鵑這些編譯活動彰顯了他調和東西方文化的非凡能力,也為他畢生的文學創作夯實了基礎。
在編譯出版大量言情小說之后,周瘦鵑將西方現代戀愛觀念輸入到小說創作中。西方愛情中的自我犧牲精神是中國傳統小說所摒棄的,而在周瘦鵑的小說中卻得以成功移植。如《行再相見》的男女主人公糾纏于愛戀與仇恨之間,女主人公為報殺父之仇而毒殺戀人,繼而為其殉情,這于中國傳統才子佳人小說大團圓結局而言,是一種嶄新的構思。在敘事層面上,周瘦鵑的創作中充滿了西方第一人稱、倒敘與插敘的技巧,突破了以往第三人稱的全知敘事。在編譯出版的影響下,他開始使用現代白話文創作小說,也為五四時期倡導“白話文運動”做了前期鋪墊。這種編譯出版西方文學的經驗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正展示了周瘦鵑文學歷程由傳統向現代過渡的歷史軌跡。
“周瘦鵑憑借自身極高的文學修養,集編、寫、譯于一體,堪稱現代文學史上的出版大家”。?毫無疑問,文學翻譯及編輯出版的業績使周瘦鵑成為出色的編譯家、“出版大家”。他積極譯介、傳播出版現代西方通俗文學作品,推動了我國現代通俗文學期刊的發展,對民國時期文學翻譯及編輯出版事業的貢獻卓著。他超前的編譯出版思想直至當下仍值得我們繼承弘揚。
(葛文峰,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葉小寶,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翻譯與借鑒:周瘦鵑的小說漢譯及創作研究”(課題編號:SK2012B412)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范伯群.著、譯、編皆精的“文字勞工”——周瘦鵑評傳[A]. 欒梅健.鴛蝴派開山祖——沈枕亞[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163~180.
②陳建華“.一生低首紫羅蘭”——周瘦鵑的“自我再現”與都市鏡像[A].雕籠與火鳥[C].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48~159.
③⑨王智毅.周瘦鵑研究資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309、292.
④周瘦鵑“.自由談”之自由談[N].申報·自由談,1921-3-20(14).
⑤周瘦鵑.重光記[A].弦心[M].上海:大東書局,1925:3.
⑥李今.周瘦鵑對《簡·愛》的言情化改寫及其言情觀[J].文學評論,2013(1):69~77.
⑦⑧11 12 14芮和師,鄭學弢.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7、19、26、271、300.
⑩陳建華.拿破侖“三戴綠頭巾”——民國初期都市傳播文化的女權與民主傾向[J].學術月刊,2013(3):15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