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我國文壇巨匠,他的小說新穎獨特,又極具諷刺意味,通過詼諧幽默的描寫,突出人物形象,展現文章主題。魯迅的小說在語言風格上凝練、含蓄,以一種沉郁的氛圍為基調。在詞語運用方面,注重動詞和形容詞的斟酌。善于借助“白描”手法和個性化語言塑造人物,善于運用留白的藝術方法烘托意境,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他的小說內容豐滿,用詞簡練,創作獨特,文章思路清晰,營造詼諧幽默氛圍的基礎上,又極具諷刺力,突出個人的寫作風格??偟膩碚f,魯迅小說的語言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魯迅小說的魅力就在于其用詞簡練卻能達到傳神的效果,寫作風格含蓄卻達到言之有物,描繪深刻意象,通過景物的描寫以一種沉郁的氛圍預示了整個文章的基調,為文章主題埋下伏筆。
在中國古典詩詞的寫作中,傳統文人最講究用字的簡練傳神,即所謂的“煉字”。凝練的一個字,能夠有效地提升整個文章的檔次,達到一種出神入化的地步。深受中國古典文化熏陶的魯迅,在煉字方面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例如在小說《藥》中,魯迅這樣寫到“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通過這幾個連續的動詞“掏”、“抖”、“按”,能夠生動形象地體現出華老栓對這些錢的珍惜,言簡意賅地從側面表現了其貧困的現狀和大洋的來之不易。在魯迅的另一篇小說《祝福》中,在祥林嫂臨死的時候,對其進行了如下的外貌描寫:“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痹谶@篇文章中,魯迅創造性地運用“間或一輪”來描寫祥林嫂臨死之前的虛弱和疲憊,這個詞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他使我們能夠很容易地聯想到黃昏的道路上,疲憊的老牛拖著重重的大車,步履蹣跚前進的景象。這樣一個簡單的詞語就將祥林嫂臨死之前死板的神情、疲勞的神態和呆滯的目光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了,達到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創作講究重視含蓄的功能和作用。魯迅則將這種含蓄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不僅在小說內容的設計上講究布局,即使在小說人物的名字上也能夠映射文章主題。大家所熟知的《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名字就已經預示了人物的命運,往往具有一石二鳥的功效。而魯迅在其小說創作中則深諳此道,其小說言近而意遠,通過樸實無華的描寫,意境卻是高遠。魯迅的小說中很多人物都有自己的諢名,如紅眼睛阿義、假洋鬼子等,這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名字,它具有一種指代意義,通過咀嚼這些諢名,便可以大致想象出這個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神情舉止等內容。而魯迅在整個小說的謀篇布局中并沒有直白地說出人物特征,通過這些諢名就已經達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在小說《祝?!分惺沁@樣描寫新年的場面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傳統的新年景象應該是火紅的燈籠、熱鬧的人群、香噴噴的年夜飯,但是在這篇小說中沒有紅火熱鬧的場景,反而透露出一股悲涼、壓抑的氣氛,字里行間傳遞著一種沉郁感覺,通過對比,為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奠定了基調,為文章的展開做了一定的鋪墊。除此之外,在魯迅其他的小說中也經常運用這種抒情的方式為小說內容的展開埋下伏筆。通過這種沉郁的抒情,形成一種對比,構成了魯迅小說的一種獨特的敘事風格
古典小說中一直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描寫,通過簡筆勾畫在神韻上豐富文章內涵。魯迅一直倡導剛健質樸的藝術,反對文章的無病呻吟,他的小說在敘述風格上繼承了中國古典白話小說追求精簡傳神的審美效果。魯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大量運用白描的方法,通過質樸的語言,在使人物形象豐滿的同時,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聯想空間。
例如在小說《孔乙己》中,魯迅只用了三十個字來描寫孔乙己的外貌:“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但是這三十個字卻達到了一百個字帶來的效果。魯迅緊緊抓住了孔乙己的特征,展開描述,沒有拖拉,干脆利索,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孔乙己落魄書生的神韻,不僅豐滿了人物形象,更給讀者留下了聯想空間。
除此之外,白描手法在進行人物語言描寫時,更關注的是語言所傳達的言外之意,抓住對話的內涵,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故鄉》中寫到閏土成年后,我再一次見到閏土時,對閏土的描寫——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老爺!”雖然沒有心理活動的描寫,但是通過簡單的語言描寫,就能夠想象到當時的閏土是多么的市儈和麻木。使得成年之后閏土的形象躍然紙上,封建社會環境對人性的桎梏和扼殺,就這樣清晰、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在小說的創作中,人物語言是創作者刻畫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作家會根據人物所處的背景、成長環境、身份、職業、生活經歷等,為人物匹配不同的、個性化語言,從而表現人物的特征,使得塑造的人物具有代表性。魯迅在通過人物語言展現人物性格方面也是一個佼佼者。在他的小說中,除了主角之外,各個次要人物和配角的語言都是和他們的身份極為吻合的,都是個性鮮明的。在他的小說中,人物形象的豐滿關鍵還是在于有個性的語言作為支撐。
例如在小說《孔乙己》中,針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人物形象,魯迅并沒有過多地進行語言描述,但是孔乙己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嚴格符合個人身份,同時又完美地體現了人物的個性。在孔乙己對于偷書這件事的辯駁上,采用一種無賴的方式,認為作為讀書人,只有嚴重的偷書叫竊書。這一段話的反駁,是極其符合孔乙己的角色定位的,通過對他的語言描寫,我們能夠看到封建制度下孔乙己對自己作為讀書人的驕傲和自滿,同時這段話也泄露了他內心想法的愚昧落后。在封建制度下,讀書人的思想被嚴重桎梏,在孔乙己的意識中,讀書人若是和偷竊行為聯系在一起,是一件十分有損顏面的事情。因此才會有他種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表現,當由于偷竊被打斷雙腿時,為了面子寧可說成是跌倒造成的。通過這一系列符合人物身份的個性化語言,將孔乙己這樣一個封建思想的讀書人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完美地展現了人物特征,充分揭示了封建傳統觀念對孔乙己的毒害。
綜觀世界范圍內的文學作品,各個大家對作品中的詞語運用都是很講究的,魯迅也不例外。他在詞語運用方面更是精益求精,力圖通過犀利的語言,表現時代的復雜,在刻畫人物性格和命運的同時,通過鏗鏘有力的文字揭露人性,為世人敲醒警鐘,鞭策國民的劣根性,達到醫治國民精神疾病的效果。在魯迅的小說中,詞語的運用非常準確,并且富有表現力,甚至能起到一字傳神的效果。魯迅先生在其作品中表現的精益求精和語言運用功底,往往只是通過一個字、一段對話甚至關于人物的一段描寫,就能描繪一部巨著,展現一個時代的縮影。
在魯迅的小說中,無論是描寫人物還是抒情,添加的動詞都十分細致,使整個作品更加生動,在平凡的內容中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作者鮮明的態度,更對主題的深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透過簡單質樸的語言,躍然紙上的是充實豐滿的人物和魯迅精神的人文關懷。例如在小說《藥》中進行了這樣一段描寫:“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這一段主要是描寫華老栓在刑場上圍觀的情形,革命戰士被斬首示眾,而他苦苦為之奮斗的大眾在面對他的苦難時,便是這樣一種愚昧無知的看客心態,通過短短幾句話,寥寥數語加上幾個傳神的動詞,就將當時人們的麻木神態展現得淋漓盡致,形象生動,準確而又傳神。動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將作者所要呈現的社會狀態生動地刻畫出來。
通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獨具匠心的形容詞運用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例如在小說《故鄉》中對成年后的閏土進行了這樣一段描寫:“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作者通過對童年的閏土和成年之后的他進行對比,采用了一系列形容詞——紫色和灰黃,紅活和粗笨,圓實和開裂??梢娮髡邚纳系较录氈碌挠^察,臉色的變化、外觀的直覺、動作的變化,透過這些簡單的形容詞確實能深刻凸顯社會環境對閏土的改造。童年可愛、帥氣、勇敢的閏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這個呆滯麻木的成年人。社會環境、生活的重擔對這個英俊的少年英雄的改變透過粗笨的雙手傳遞出來??梢姡擅疃志碌男稳菰~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小說主題更加高遠、思想更加深刻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作為世界名家、文壇巨匠,魯迅小說作品的高質量和藝術性是不容置疑的,他的小說充滿了時代特色和時代氣息,同時又兼具強大的召喚性。在塑造其作品的召喚性方面,最重要的手法則在于語言空白的運用。在語言空白的運用方面,《狂人日記》可謂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在這個作品中真正發揮了文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功能,文章中埋下的語言空白,激發了讀者無限的聯想能力,召喚讀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作品進行獨特的詮釋。這樣就把原本平面的文字內容活生生地展現出來,賦予作品鮮活的動力,讓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小說《阿Q正傳》中,在描寫阿Q向吳媽示愛的情景時,阿Q并沒有直白地說“我愛你”、“我喜歡你”之類的話,而是用了“我和你困覺”的說法,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讀者會進行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阿Q為什么要向吳媽示愛呢?為了找一個女人,為了傳宗接代,更通俗地講是為了生兒育女,因此“困覺”是最直接、最形象的表達方式,達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生動地詮釋了阿Q內心的想法。這個詞留給讀者充分的思考空間,又不會顯得過于淺顯,使文章充滿內涵。
魯迅的小說中,通過大家所熟知的民俗習慣,為讀者留下了語言空白。在小說《祝?!分?,祥林嫂再次回到魯四爺家中做女傭時,“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此時應該叫她“老六嫂”,但是鎮上的村民依然叫她祥林嫂,這并不是魯迅先生的筆誤,而是刻意為之。這是我們不難聯想到的,祥林嫂改嫁給賀老六是有違婦德的,雖然她也進行了反抗,但是依然是罪不可恕的。鎮上的村民依然叫她祥林嫂,是對她的一種鄙視,只承認她是祥林的女人,而對她改嫁給賀老六的行為直接無視。魯迅在這個小說中,通過把握民間習俗和文化,進行人物經歷的刻畫,將魯鎮村民的封建腐朽思想,以一種無言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為小說內容的展開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欲語還休最常以省略號的形式出現,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從而表達感情需要。省略號留給讀者一些思考:省略了什么內容?省略了多少內容?這就需要讀者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個人視野并結合整體上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對省略內容加以豐富和擴展,從而進行合理地推測。
曲筆,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在文章寫作的時候離開本來的主題,書寫其他方面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在文章中留下空白。例如魯迅在小說《藥》中提及清明節時,華小栓和夏瑜的母親去祭奠自己的兒子時發現在墓地的所有墳墓中只有夏瑜的墳上有一圈紅白的花環,確實沒有人知道它從何而來。這便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是誰送來了這個花環呢?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合當時的時代潮流,讀者便能得出答案。魯迅采用這種給讀者留下空間探索答案的方式,使得文章主旨更加深刻,讀者的領悟也更加深刻。
魯迅的小說內容充實,語言獨到,具有很深的文化功底,不僅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一筆巨大的思想文化財富。他的小說具有很強的語言特色,在表達個性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審美的新形式,深刻體現了其作品獨特的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魯迅的作品不僅有利于我們思考和培養藝術素養,還能促進我們了解歷史、體味人生和感受社會。
[1]李麗芬.論魯迅小說語言的空白藝術[J].魯迅研究月刊,2011(02).
[2]張勉,張志琦.語文教材中魯迅小說的語言藝術[J].教研天地,2004(12).
[3]周愛華.淺析魯迅小說、散文的語言特色[J].文學評論,2013(06).
[4]矯健鷹.論魯迅小說語言表達方式之詞語修辭[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