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雯 (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淺談版式設計中的“黃金比例”
付瑞雯 (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本文通過詳細闡述黃金比例的產生及發展,系統的分析黃金比例在現代版式設計中的應用,進一步深入研究完美比例形成的視覺效果。根據對黃金比例所產生的效果來論述黃金比例對版式設計的重要性。此論文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設計者更好的運用黃金比例,使理性的格局之美與感性的情感之美相結合,將現代設計理念表達的更加充分。
版式設計;黃金比例
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黃金比例的應用十分廣泛,自包豪斯之后,在設計中更加具體的體現出了黃金比例,它形成的穩定和諧的理性視覺與現代先進的設計思想相融合,簡約中不失典雅,理性中不失情感表達,在如今紛繁復雜的設計中依然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在于通過研究黃金比例在版式設計中所營造出的優雅端莊的次序美,將完美穩定的黃金比例與現代多元新穎的設計理念相結合。
黃金比例就像是上帝給予人類的饋贈,人們通過觀察自然而發現黃金比例并獲得無限的啟發與靈感,取其精華應用于設計之中,從而創造出無數擁有完美比例的優秀作品。
黃金分割比例(Golden Section)的定義是:將一條線段整體一分為二,其中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條線段與較大部分之比,約等于1:1.618。它因為具有非常科學完美的特性和非常高的藝術價值而被命名為“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來源于自然界的各個角落,其中最典型的是貝類的殼上面的螺旋輪廓線,這些曲線每一段都可以構成一個黃金比例的正方形。20世紀德國數學家阿道夫?蔡辛發現并詳細總結了植物形態中存在的黃金分割比例關系,證明對黃金分割的偏好不僅限于人類的審美,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等形態也具有這種顯著的比例關系。
而人類文明中最早出現關于黃金比例的是記載于公元前20世紀左右的史前巨石柱的數據。它最初產生于幾何學中,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事物之間之所以能夠和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因為擁有科學的比例關系,并提出“黃金分割率”。
黃金比例在藝術領域的運用時間并不是很長,但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實際的指導作用。古希臘的建筑家馬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人類是自然界創造的最佳藝術品,身體各部位都擁有非常完美的比例,而莊嚴雄偉的神殿和描繪神靈的繪畫作為對神的崇拜與敬仰,應采用與人體比例相似的比例構成方式。
雕塑家多里弗羅斯的雕塑作品《持矛者》中完美比例的人體身高和完全伸展開的手臂長度相等,以腹股溝為分界線均分為上下兩部分,肚臍位于黃金分割點。著名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的建造也是維特魯威理論的體現。黃金比例矩形中的最大的正方形構成了大教堂最重要的主體部分,二次黃金分割的矩形則剛好位于該建筑頂端的兩座塔樓。在宗教盛行的封建社會,黃金比例是最為符合貴族階層對建筑結構嚴謹、外觀端莊的要求,表現了封建文化的莊嚴肅穆的特質。
到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在人體完美比例的研究和繪畫中延續了維特魯威的理論觀點。蒙娜麗莎的面部五官幾乎都處于黃金分割線上,嘴角處于黃金分割點上,使得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一種特定的形式美。對科學的渴望促使追求完美的藝術家開始探討藝術應具有的幾何知識,黃金比例作為理性的幾何構圖在這一時期盛行。
黃金比例在繪畫及建筑雕塑上的成功運用使得20世紀之后的設計師們將之作為一種穩定科學的構圖版式,并運用到入到廣告招貼、包裝等平面設計中。因為有了完美的比例關系,人們得以在視覺上獲得無以倫比的享受,在欣賞和使用中體會到板式設計的美妙之處。
版式設計的關鍵在于如何將圖片與文字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形成具有美感的版式。黃金比例的在版式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就說明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完美性質使版式達到了完美和諧的效果。
具有黃金比例關系的矩形更加容易贏得公眾的喜歡,因此普通書籍的尺寸都是接近于黃金比例1:1.8長寬之比。內頁中運用端莊穩重的黃金比例可以為書籍增添一份厚重感,使書籍能夠更好的傳達出自身的思想品質。圖3中,橫條圖片在兩個頁面之間穿插,使得圖片的長度與書面的長度之比剛好為黃金比例之比,同時將文字放置于黃金比例分割線上,更好的引導了讀者在關注圖片的同時注意到文章的精彩部分。
在網頁設計中最重要的是將主要信息準確清晰的傳達給瀏覽者,而黃金比例在如何排版網頁中紛繁復雜的信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圖4中,簡潔大方不失典雅的黃金比例構圖巧妙的將登陸窗口放在螺旋分割線上,符合人的視覺順序和審美觀,使整個頁面顯得高端大氣又不失細膩和諧。
黃金比例雖然只是一種固定的構圖版式,但設計師們應當緊跟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設計理念,同時學會尋找設計中的規律,在不斷改進之中學會靈活的使用黃金比例,找準設計理念與構圖技巧之間的契合點,使黃金比例在設計中融合的更加巧妙完美。
付瑞雯,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2014屆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