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
有人說,閨蜜就是女人的另一個自己,或是一件貼心棉襖。可是,當你真誠地、掏心掏肺地對待她,換來的卻是她的利用和欺騙;當你想要和她分享幸福,她卻對你滿懷嫉妒,對你惡語相向……難道閨蜜情只是你一廂情愿的錯覺?
再也回不到過去 Susan 31歲 公司財務
我和閨蜜是真正的發小,同年出生,一起長大,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之前,都沒有分開過,感情一直很好,無話不說。23歲那年她結婚了,我單身。25歲那年她就離婚了,我剛談戀愛。閨蜜離婚的原因是因為她個性比較強勢,加上收入差不多是他老公的10倍,覺得她老公上進心不夠。不久之后她又陸陸續續交了3個男朋友都以分手告終,后來聽說,她患有多囊卵巢癥,很難要孩子。因為工作的原因她去年底被調去了上海的分部。那段時間我們還是經常打電話聯系,天南地北聊各種八卦,當時覺得,再遠的距離也無法影響到我們深厚的閨蜜情。
去年,家里人都在催我和男友結婚,說是我倆年齡不小了該要孩子了。我和男友就商量說不避孕,如果懷孕了就去領證。我就把這件事打電話告訴了閨蜜,她當時就說我不應該這樣,還說像我身體那么瘦弱,也不一定懷上,就算懷上了也不一定健康,干嗎要把婚事跟懷孕裹在一起。我當時聽后很生氣,覺得閨蜜的話很惡毒,沒說幾句就把電話掛了。事后她又打電話來道歉。
今年剛過完春節,我發現自己懷孕了,拿到檢查結果的時候我第一個打電話告訴閨蜜,想和她分享這個好消息。但是感覺她語氣冷冷的,還說恭喜我懷了個討債的賠錢貨。我當時好失望,像被人潑了盆冷水。這之后,我倆聯系少了,但我還是會主動問候她一下。第一次去做B超看到小寶還是個孕囊的時候感覺好奇妙,就把B超圖片發給她看。她回復說,“還是拿給你老公看去吧。”我還是什么都沒說,當作沒發生一樣,在她回老家的時候,照舊請她吃飯,挺著大肚子跑去她家看她。但是我感覺彼此明顯話題少了,變得有點生疏。
6月1日是她的生日,發微信給她,她沒有回復,6月2日從她的朋友圈得知她回老家了,我讓老公去買海鮮叫她過來吃飯,她以要回家看父母的理由說不來了。誰知道當天晚上看到她朋友圈的更新,是和另外兩個朋友補過生日去了。我很生氣,發誓不會再拿熱臉貼別人冷屁股。雖然覺得這么多年的情誼不該這樣就放下了,但是又無法再繼續下去,總覺得兩個人再也回不到當初了。我不明白,究竟是我哪里做錯了?還是因為我比她過得好,她無法接受?
? 專家點評
價值觀不同導致的矛盾
首先,Susan與她的閨蜜一開始是在懷孕與結婚是否聯系在一起的問題上有分歧,閨蜜對這件事的看法是負面和消極的,Susan則是充滿期待的。分歧逐漸讓Susan認為閨蜜“惡毒”,對閨蜜感到失望。閨蜜不一定是真惡毒,但對生活的關注點和需求的確不同于Susan。接下來,閨蜜有意疏遠Susan,拒絕了她的邀請,可能只是比Susan更清楚地意識到了她們價值觀的分歧而已。
在這個案例中導致閨蜜“腹黑”的原因,一方面是Susan不能理解為何閨蜜有諸多負面思維、消極觀點,另一方面是Susan的自我中心和主觀,幾個回合的主動交往,她都是從自己的喜好出發,而沒有重視閨蜜的興趣和偏好,婚姻、愛情、孩子是她津津樂道的話題,但卻很可能是閨蜜的隱痛,所以她表面上的分享,實際上卻變成了對閨蜜的傷口上撒鹽。要想改善與閨蜜的關系,一是在觀點相左的情況下應開放思維、求同存異,嘗試去理解接納對方思維背后的情緒,二是面對閨蜜的負面信息、負能量,自己內心要足夠強大和自信,才不至于一聽到對方流露消極觀點自己的情緒就大起大落;三是要多關心閨蜜的需要,了解她的喜好,再投其所好,而不是將自己的喜好強加于對方。與閨蜜交往,尋找共同點才會有交集、昔日才能重來。
防火防盜防閨蜜? 悠然 29歲 法務
我和菜菜成閨蜜是從高中開始,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兩人之間沒有任何秘密,餓了可以一起吃一袋泡面,有錢就一起瀟灑,當時覺得,有這么一朋友,這輩子真的夠了。
后來我先交了男友,是大學室友的表哥。記得大學室友曾告誡過我,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可以跟女友共享,唯獨男友不可以。我當時只是覺得這話太俗了。菜菜情感的發展卻一直不是很順利,交往的不是紈绔子弟花花公子,就是冷酷的負心漢。多少次,失戀的她都要跑來找我,是我和男友一起陪她買醉,或者帶她一起去旅行,伴她一次次走過她的人生低谷。
男友強是個少言寡語的男人,但是穩重、責任心強,這也是我最看重他的地方。禁不住我的反復要求,強把自己單身的哥們兒都介紹了一遍給菜菜,但都不合菜菜的心,菜菜不經意地跟我說過:“要是有你家強那么好我就收了。”我把菜菜的話當玩笑跟強說起,強聽完皺皺眉頭,沒發表意見。
然后那個我曾不屑一顧的橋段終于上演在我身邊了,閨蜜搶了我的男人。我是個神經很大條的人,對強又一向放心,但是很多細節讓我不得不心存疑問:他的手機加了密碼,不再讓我隨便看;手機幾乎不離他身,在家也放在視線可及之處,只要微信提示音響起,他總會快速拿到手里,避開我回復過去;好幾次他接到電話就出門去樓道里接,我想聽也聽不到;情人節、七夕節,但凡浪漫點的日子,他總是“恰好有事”不在家……最奇怪的是,菜菜也變得無比繁忙,強不在,我想跟她“廝混”,她要么在加班,要么跟同事聚會。我把自己的不安第一個告訴菜菜之后,菜菜很反常地一言不發。之后我收到她的短信,她說,她愛上了強,強也愛她,她希望我能放手,成全她,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愛上一個對的人”。我把短信拿給強看,他抱住我,只說了一句對不起。強最終還是選擇了我,我和菜菜也徹底完了。
直到現在,從來沒有過的恨意還是滔滔不絕涌上心頭,對這兩個人,我都是付出了所有真心,我把他們當成了親人,為什么到頭來,我會被如此辜負?世界上到底存在閨蜜這種朋友嗎?我后悔沒有對閨蜜設防,我想,我未來的生命里,再也不會有閨蜜這個角色了……
? 專家點評
任何感情都需要保護和經得起考驗
首先,悠然認為“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可以跟女友共享,唯獨男友不可以”這話太俗了,是什么意思呢?悠然顯然沒有開放到能跟閨蜜分享男友這種程度,但是卻從心底認為這種事情不過是俗人的杞人憂天,壓根就不會發生。這種想法看似是對友情和愛情的信任,但實際上卻破壞了愛情和友情。
要打消情緒上對男友和閨蜜的恨,就應該從思想觀念上進行自我調整,重新認識男友出軌,不管出軌的對象是不是閨蜜,都是對戀愛關系的真實考驗。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悠然反倒應該感謝男友和閨蜜,讓她和男友的關系經歷了挑戰和考驗,從而才有日久彌新、更上層樓的機會,同時對閨蜜關系也有類似的作用。
真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天要下雨,人要變心,就看當事人在觀念上怎么想和自身修為、造化深淺了。防火防盜防閨蜜都是杯弓蛇影,根本矛盾還在于關系本身的變化。
真閨蜜,偽閨蜜? 匯匯 28歲 編輯
說到閨蜜,總是讓我想起巧玲。她是我的中學同學,因為兩家住得近所以總是一起上學下學,6年時間幾乎每天都泡在一起,她哪天生病不來學校我都會覺得不適應。巧玲大學考得不理想,只上了一個二類走讀大學,而我則去了自己理想的一類大學,這才分開了。但兩人還是好得不得了,不能見面就互相寫信,寫自己的大學生活,討論自己的同學、老師和暗戀對象……
到了畢業后找工作,巧玲因為學校背景比較普通,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我在大學期間就通過媽媽的關系,在一家大報社實習之后留下了,當了一名記者。焦慮的她來找我,希望我能跟主編推薦一下來我們這里實習。我幫了她這個忙,不僅出于我們的親密關系,更因為我了解巧玲的能力,果然,她很順利地通過了實習期,分到了另一個欄目,和我一樣,成為了一名正式記者。
原以為這下我們的關系更親上加親了,不僅住得近,還在一起工作,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不知為什么,不僅在單位很少看到巧玲,想約她吃飯和聚會,她也總說自己忙,沒時間。我沒太在意,覺得她對這份工作比較珍惜所以也會投入更多精力要努力做好吧。后來她變得越來越忙了,聽說她在聯系銷售部,想去做廣告;之后關于我自己的一些閑言碎語突然多了,什么我父親是這家報社的大客戶,所以我進報社是走后門,擠掉了本來同學的位置……一個知情的同事后來跟我說,這些都是我的閨蜜巧玲放的話,而且因為我倆這份特殊關系,銷售部也痛快地給巧玲調了部門,現在巧玲在銷售部干得風生水起……
知道這些內情后我心里很不好受,總有種被人利用了的感覺。我找了一天堵在巧玲部門等她下班,約她對質這些是是非非。面對我她沒有一點慚愧,反而很冷淡很客氣地感謝了我的“知遇之恩”,然后對我說了幾句讓我心里很不舒服的話,她說,我家境好,父母關系多,隨便找個好工作易如反掌,什么也不缺。她不同,她家境一般,下面還有個在讀書的弟弟,父母都退休了也指不上,得靠自己努力,沒時間陪我風花雪月聊友情聊小資生活,掙錢是她現在最要緊的事兒。這以后,我們便形同陌路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改變了我們之間單純的友誼,抑或是,對巧玲而言,我從來也不是她的閨蜜。
? 專家點評
閨蜜的成長太快,友情怎能不變?
匯匯不知道是什么改變了她和閨蜜單純的友誼?其實閨蜜已經給了她答案,因為人家沒時間陪匯匯風花雪月閑聊清談,可以說是雙方需求不同導致閨蜜成陌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以想見匯匯的閨蜜在學生時代就心事重重、深藏不露,她很可能羨慕匯匯優渥的家境,自卑心有點重,而且少言寡語。跟匯匯相比,閨蜜一定是個好聽眾,否則不會讓匯匯對她推心置腹、暢所欲言。但是畢業工作之后,隨著自身條件和地位的改變,閨蜜的自信增強了,才能也逐漸在合適的環境和工作舞臺上展現出來,閨蜜開始變得霸氣外露,能在匯匯面前不卑不亢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情緒和動機了......
所以閨蜜分手的原因也可以說是緣于成長的速度,閨蜜已經從窮人家的孩子成長為職場女漢子了,而匯匯則從當年的溫室里的女神嬌小姐快變成明日黃花了......所以要想繼續延續友情,匯匯一方面要設身處地了解、關心閨蜜的興趣和需要,二是要加速成長,減少對父母家庭的依靠,心智上更成熟獨立,能享受孤獨、善于獨處,人生目標更明確,才會過得更充實,而不至于對閨蜜產生依賴,在被拒絕和冷落的時候感到意外和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