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舟橋
●磨牙癥是什么? 磨牙現象在口腔醫學里稱為磨牙癥(Bruxism)。顧名思義,它是指睡眠時會習慣性地磨牙,甚至在白天也有無意識磨牙的習慣。絕大多數情況下,磨牙的發生都同時伴隨“喚醒反應”,即睡眠深度突然改變,睡眠者可能突然醒來或者睡眠深度變淺,同時可能伴隨肢體運動、心律呼吸增快等生理變化。因此,夜間磨牙癥也被認為是喚醒反應的一部分。
●為什么會磨牙? 當神經傳導通路的協調功能出現紊亂時,肢體就有可能出現不自主運動。目前認為,基底神經節功能紊亂以及中樞神經系統遞質分泌異常,可能是磨牙癥的重要神經生物學機制。一些干預神經遞質代謝的藥物的確會對磨牙癥造成影響。對于成人磨牙癥患者來說,心理、精神因素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一直被認為是導致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研究顯示,生活壓力過大是磨牙癥的顯著危險因素。因此,有較多心理問題,如容易發生抑郁、應激障礙的人,更有可能成為磨牙癥患者。除了心理因素,咬合不正、咬合干擾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過敏、內分泌紊亂、營養不良,以及消化系統疾病等)都被認為可能導致磨牙癥的發生。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研究都難以得出肯定性的結論,導致磨牙的原因仍眾說紛紜。
●兒童磨牙與腸道寄生蟲 有別于成人磨牙癥,對兒童磨牙的討論通常會特別提到寄生蟲的問題。盡管各地區發病率有所不同,但總體約有30%的10歲齡以下兒童有磨牙的問題。由于兒童同時是腸道寄生蟲病的高發人群,所以民間可能是因為這二者相似的高發率而將它們聯系到了一起。實際上不僅僅是民間傳言,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學者提出腸道寄生蟲是磨牙的危險因素等說法,并認為如果對寄生蟲病加以防治的話,可能減少磨牙癥的發生概率。盡管這個觀點提出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但與之相關的臨床研究并不多。檢索醫學數據庫(PubMed)只找到兩篇與這個話題直接相關的對照研究。一項來自巴西,另一項研究來自伊朗。但由于研究寄生蟲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所以在探討這個問題時,如果能有中國兒童的研究數據將更具意義。
●磨牙即驅蟲,不可取 那么磨牙是否意味著肚子里有蛔蟲呢?盡管在兩項國外研究中,兒童腸道寄生蟲的感染率都不低,但其中僅有一例蛔蟲病感染,且該兒童并無磨牙癥。因此“夜里磨牙是因為肚子里有蛔蟲”這樣的說法是沒有得到證實的。所以單用磨牙來推測兒童是否感染寄生蟲,甚至指導使用驅蟲藥是很不可取的。目前,腸道寄生蟲的檢驗手段成熟準確,到醫院做檢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更為穩妥。至于磨牙癥,如果嚴重的話會對健康不利,因此最好也去醫院尋求緩解之道。而指甲上有坑就是有蛔蟲,或者把面部、指甲上的白斑稱作“蛔蟲斑”等寄生蟲檢測“小妙招”則更是無稽之談,現代醫學也都不支持。如果磨牙癥狀較輕,應該注意避免生活中的壓力因素,調整生活方式給自己減壓;如果癥狀進一步持續且無好轉時,應當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機構幫助,心理咨詢、口腔咬合干預、藥物輔助等多種手段都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