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獻英
校園的四月,春光明媚,滿園芬芳,我帶著學生們在草地上吹泡泡。泡泡一串串地冒出來,大大小小,晶瑩剔透,五彩繽紛;學生們在草地上快活地玩耍。這是六年前我進行作文教學活動時的一個場景。
那時候,我常常帶著學生們去“體驗”各種活動,一遍又一遍地指導他們如何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觀察和描寫活動中的人物,如何把一件事情寫具體。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多數學生在我的指導下,漸漸學會了把一件事情寫具體。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直到小學畢業也沒學會,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每次提筆寫作就仿佛在擠牙膏,半天才能寫出一兩行。
如今,新帶的這一屆學生又到了三年級。如何讓他們盡快學會“把一件事寫具體”呢?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轉而用一顆童心,用孩子的語言,自然地與他們對話,引導他們學會觀察和寫作的方法。
一次習作課上,我發現值日生沒有把白板擦干凈,白板上這里灰一塊那里藍一塊,成了一個大花臉。我靈機一動,不想按原計劃上課了。我決定現場指導學生寫值日生擦白板這件事。于是我把值日生“請”上了講臺,囑咐他擦白板時“有意放慢”每一個動作,要求臺下的學生仔細觀察,“用照相機(手勢)”拍下值日生擦白板的每一個動作,并記下來。學生們一聽,馬上活躍起來,個個興奮得小臉通紅。值日生剛拿起板擦,我作著手勢提醒:“孩子們,趕緊‘用照相機拍下來喲!”學生們紛紛舉起小手,用手勢做照相機狀,嘴里快活地喊著“咔嚓”“咔嚓”,“第一張相片”就這樣被大家拍下來了。這時,值日生把板擦高舉過頭頂,只聽到教室里又一片快活的“咔嚓”聲……等值日生完成了擦白板的所有工作,我讓學生以“白板變干凈了”為題寫一篇習作,要求把剛才“拍”下來的一連串動作按先后順序寫下來。很快,一篇篇生動有趣的習作便交了上來。以下是兩位學生的作文片段:
今天,老師剛走進教室,就看到教室里的白板臟得像一張大花臉。老師皺了皺眉頭,問:“今天是誰值日?”小軒的臉漲得通紅,他快步走上講臺,拿起板擦,舉過頭頂。他停了一下,仿佛在想:先擦什么地方呢?之后便見他走到了白板的左側,舉起板擦輕輕一擦,白板上馬上出現了一條寬敞的“公路”。(張元元)
小軒伸長手臂,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地擦著,可是,他怎么也擦不干凈白板右上角那塊地方。怎么辦呢?小軒靈機一動,拿起了噴水壺。只見他對著白板用力一噴,一片水珠灑在白板上,又一顆顆往下滾,白板上出現了一道道“淚痕”。這時,小軒趕緊拿起板擦,使勁一擦,白板便光潔如新啦!(林小禾)
……
從學生的習作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已經知道了如何用上一連串表示動作的詞,把一件事情寫具體,就連班里那幾個平時咬斷筆頭也寫不出幾個字來的小朋友,也寫出了一篇篇生動具體的習作。
老師眼里的“童話”世界,終于變成了全體學生快意的作文體驗。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