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再是貪官“護身符”
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連續查處貪腐的退休官員,折射出反腐斗爭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6月8日,新華網刊發《退休不再是貪官“護身符”——反腐劍指退休官員現象調查》,迅速引發輿論關注。6月9日,媒體解讀和網民跟帖將輿論熱度推至高峰,相關信息達到11323條。
網民“清風漯河”:退休官員靠什么才能“平安著陸”?那就是廉潔從政。然而正所謂“魚過千層網,網網有漏魚”,即便是反腐機制十分完備,也不乏有在位時濫用權力、腐化墮落,卻能逃脫制裁的“漏網之魚”。因此,“退休等于平安著陸”的說法,無論是從邏輯還是常理都是講不通的。
網民“李子風”:扒下“退休”這層保護衣,對官員的身前身后事進行全面無縫隙監管掃描,表明了黨中央對腐敗官員“零容忍”的態度和力度,彰顯反腐無死角。退休官員的落馬,對在職官員也是一種威懾,敲響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警鐘。
網民“風清揚”:追查退休貪官的同時還要將反腐關口前移,不斷健全完善反腐制度體系,將權力牢牢關進籠子里,堅決堵住貪腐之源,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制度環境,減少退休貪官案件高發現象。
“咬鉛筆超鉛”折射了什么
近日,湖南省衡東縣大浦鎮村民反映,當地300多名兒童被查出血鉛含量超標,村民懷疑與村口一家生產電鋅的化工廠有關。然而,當地官員稱,超標原因不能確定,嘴里咬鉛筆“也可能超鉛”。6月15日,衡東縣委回應稱,當地已成立事件調查組,依法啟動調查程序。
網民“木須蟲”:污染事件牽一發而動全身,“咬筆致血鉛”絕非一個人的冷血,而是制度層面上,扭曲而偏執的政績觀和民生環境基本權益保護剛性約束缺失,使得原本最樸素的“良知血液”被污染,在利益的選擇中自欺欺人而變得麻木。
網民“江德斌”:這充分暴露出地方政府對污染治理的曖昧,為了政績不惜犧牲民眾的身體健康。而更令人震驚的,是當地政府對污染企業的呵護態度。明明該項目違反了國家政策,卻依然通過環評得以建設,環保部門和官員亦對污染行為置若罔聞,背后是否存在著利益輸送?
網民“法報”:當環境污染成為這個時代的陣痛,各地領導干部難道能逃其咎?正所謂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一個地區如果環境污染嚴重,其主政官員就是最應該對此負責的人。而如今累積的很多環境污染問題,恰恰是因為一些官員長期對環保問題的漠視,甚至是大力主張“黑色GDP”而導致的惡果。
“千萬罰單”能否剎住“亂收費”
6月15日,廣東省發改委向20家醫療機構開出大罰單,處罰相關違法收費行為,合計處罰金額1079萬元。廣東省發改委此次檢查發現,醫院主要存在自立項目、擅提標準、分解項目、重復收費等6類違法收費問題。相關負責人透露,下半年起還將進一步采取更嚴格的執法手段,整治醫療衛生服務價格秩序。
網民“張漲”:相對于“萬眾矚目”的藥品價格,醫療服務收費更具專業性,醫院與患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亂收費現象可能更加隱蔽。要不是有關部門及時曝光,可能至今很多花了冤枉錢的市民仍然蒙在鼓里。
網民“鄭渝川”:監管部門如果真要積極履行這方面的職能職責,就不能滿足于一年半載才開展一番價格檢查。日常監管檢查不能流于形式,也要設法為患者查詢收費是否合法合規提供方便。當下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了,技術上完全可以滿足掃描醫療機構收費二維碼,即可獲知收費項目合法合規性的要求。
網民“楊于澤”:既然有些地方罰款多少可以討價還價,就存在醫院繳罰款后繼續亂收費的可能。因此,開“大罰單”,并非是醫院亂收費的治本之策。問題的關鍵在于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定位未落實。相應的解決之道,就是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醫院經費由政府財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