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奎
我們要看到,在推進國家文化中心建設過程中,尚未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包括政府、銀行、企業、社會等多元化融資主體在內的多層次、寬領域、開放型的投融資格局。如何進一步破解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如何進一步通過資本的力量推動國家文化中心建設,依舊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重要課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出了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動員令,尤其是對進一步拓展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渠道提出了諸多新的政策措施,如“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絡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等。 前不久,國務院又接連頒發了《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和《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國發[2014]13號)兩個文件,圍繞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國家重點文化企業的財稅支持和金融支持,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2014年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提出了十條具體措施。這些政策“忽如一夜春風來”,給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和發展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的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國家文化中心作為國家賦予北京的重要功能和責任,不僅是一個城市功能的文化象征和文化符號,還強烈地彰顯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文化中心建設,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主導作用。國家文化中心的建設,離不開廣大文化企業的普遍參與,離不開經濟杠杠的有力支撐。我們要看到,在推進國家文化中心建設過程中,尚未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包括政府、銀行、企業、社會等多元化融資主體在內的多層次、寬領域、開放型的投融資格局。如何進一步破解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如何進一步通過資本的力量推動國家文化中心建設,依舊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重要課題。
一 、當前國家文化中心建設中的文化企業融資模式
從主流融資路徑上看,在國家文化中心建設中,主要包括政府扶持資金、銀行質押、股票融資、私募基金、天使投資等五種模式。
1. 政府扶持資金
中央宣傳文化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資助大型國有出版傳媒企業出版物的前期開銷。國家文化產業專項資金重點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七大領域,一般要求有項目申請單位同時有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國家出版基金面向具有重大文化積累和文化傳承價值的圖書出版項目。北京市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主要面向京內管轄的中小文化企業。
2. 銀行質押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先后與北京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文化創意企業開辟貸款綠色渠道,加大貸款力度。北京銀行“創意貸”產品已累計審批貸款1700余筆,達270多億元,占北京文創市場70%以上,不僅幫助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青青樹動漫科技等一大批文化創意企業迅速成長壯大,還打造了《第一書記》《西游記》《畫皮》《孔子》《葉問》等一批影視文化精品。
3. 股票融資
上市成為眾多大型文化傳媒集團和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的主流選擇。截至2011年,北京已經有40多家文化傳媒企業或登錄國內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或登錄香港聯交所、美國納斯達克等海外資本市場,首發融資近400億元。
4. 私募基金
2008 年,民營文化公司磨鐵獲得深圳基石創投 5000 萬元投資,隨后獲得了鼎暉投資和基石創投共計 1 億元的第二輪風投。 2013年,紅杉資本出資約1.5億元投向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用于重點版權和渠道建設。根據投中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間,國內共有33家民營文化企業累計獲VC/PE投資5.09億美元,平均單筆投資規模為1544萬美元。
5. 天使投資
北京是全國最早引進天使投資的城市。天使投資同時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和運營管理,逐漸扶植了一批知名文化企業。
二、當前國家文化中心建設面臨的融資問題
1. 政府投入相對有限
自啟動國家文化中心建設以來,中央及北京市政府積極發揮財政金融手段的引導作用,通過財政撥款、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重點采購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且投入力度逐年有所增長,但是,資金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北京市政府用于文化產業的投入在本級財政支出中仍有待提高。
2. 政策法規不完善
盡管當前的增值稅、營業稅政策對文化企業有優惠,但優惠空間不大,期限不長。盡管對國家重點鼓勵的創意和設計產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但同時一些重點文化企業將隨之減少出口退稅。現有法律法規對國有文化企業和民營文化公司的法律主體地位的確認是不對等的,對文化產業基金和風險投資的進入界定過嚴。
3. 社會資本進入較難
2002年以來北京市多次出臺相關政策,降低產業投資準入門檻,對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進行了一些政策扶持。但由于文化產業涉及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文化安全,對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的進入總體保持“積極謹慎”的原則,這使得社會資本在進入時依然面臨較大程度的產業壁壘,或在進入后遭遇較明顯的“玻璃門”和“彈簧門”。
4. 資本市場門檻高
我國初步建立了包括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但是上市融資的門檻過高、難度過大,對于大多數中小文化企業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此外,受有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和IPO退出渠道日益狹窄的影響,國內風險投資除對網絡傳媒比較感興趣外,對文化產業的其他領域總體涉獵較少。北京有不少文化產業基金,但大部分是投向網游、電影、藝術品等盈利預期強、回報周期短的領域,向傳統紙媒和出版企業投資較少。
5. 評估擔保體系不健全
現有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存在著較嚴重的結構性、經營性缺陷,不便甄別和評估文化企業的信用。文化產業擁有的專利權、專有出版權、著作權、影視改編權、網游視頻改編權價值不菲,但是缺乏專門的這類“軟資產”的評估實體機構和專業化人才。現有的政策性擔保公司可擔保的貸款額度大,但融資費用高、工作效率低;民營擔保公司雖然費用低,但可擔保的貸款額度有限,融資成本也較高。
三、完善文化企業融資模式,加快加強國家文化中心建設
1. 完善財政稅收政策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一方面,財政部國有資本預算金、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國家出版基金等中央財政資金要繼續加大北京市的文化項目投入力度,優先安排具有戰略性、支撐性、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另一方面,北京市政府要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規模,擴大覆蓋面,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
二是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在增值稅方面,對圖書、報紙、雜志、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等產品在制作、出版、發行、進口環節進一步降低現行13%的稅率;在所得稅上,對于高成長性、創新能力強的文化傳媒企業,提高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比例,適用15%的優惠稅率。
三是試點文化產業彩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通過發行彩票募集文化發展基金的辦法,試點政府發行文化事業彩票,推動文化產業的基礎建設。
2. 積極穩妥吸引社會資本
一是合理放寬民營資本準入。對于導向正確、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型民營文化企業,進一步放開其與國有資本之間的選題策劃、內容制作、欄目設計等領域的合作限制。對于導向正確、規模較大、資產較優、資信較好的大型民營文化企業,逐步頒發新聞出版資格許可證,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納入當地出版管理體系。
二是積極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在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有步驟地允許境外著名文化企業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國有文化企業改制上市、兼并重組,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完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水平。例如,可采取中外合資、中方控股的辦法成立合資公司,設立由中方代表擔任的首席內容官,參照中國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中方對內容導向具有一票否決權。
3. 優化銀行融資體系
一是探索建立文化銀行。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北京市屬商業銀行探索建立“文化銀行”的商業模式,創新業務審批機制,完善內部評級體系,對文化企業服務專營金融機構、金融監管機構實施差異化監管,通過風險撥備、不良資產核銷等差異化監管,提高風險容忍度,提高服務文化企業的專業化水平和綜合能力。
二是完善質押體系。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版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藝術品經營權質押、融資租賃等貸款品種,逐步擴大收益權質押貸款的適用范圍,延長回款周期,提高融資額度,更好地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三是完善融資配套服務。制定《北京市文化企業投資目錄》,構建文化產業項目推介平臺,公開披露文化產業信息,搭建銀行、企業定期交易平臺,解決銀行、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
4. 拓展多層次融資渠道
一是加大股票融資力度。繼續支持北京市的大型國有文化傳媒集團和骨干文化企業在主板和境外上市;適當放寬中小文化企業的盈利要求和規模限制,支持更多有潛力的中小文化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展交易。
二是加大債券融資力度。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設立一個專門面向文化產業的SPV公司,構建基于未來現金流、收益權、版權等為基礎的知識產權資產池,再通過資產評估、上市發行等方式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鼓勵大型文化傳媒集團發行企業債、公司債、集合信托、集合債。鼓勵有條件的中小文化傳媒企業發行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
三是加大PE/VC融資力度。合理放寬準入條件,明確投資權利,鼓勵更多的PE/VC投資文化產業的新媒體、新業態,鼓勵更多的PE/ VC投資資源豐厚、品牌響亮、成長性好、發展穩健的傳統紙媒企業和印刷復制企業。
四是探索互聯網融資。借鑒國外文化企業的P2P融資模式,以版權、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的反擔保方式,通過與北京本土P2P平臺易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共同打造“投融保”互聯網金融產品。圍繞一批有潛力的電影、話劇、網游產品,圍繞一批富有創意、市場意識強的創作團隊,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經濟特質的眾籌融資模式。
5. 創新評估擔保機制
一是探索文化評估業務。完善文化產品價值評估機制,在全國率先建立專門的文化企業資產評估機構,對著作權、改編權、品牌授權等無形資產的市場潛在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制定一套文化產品的市場估值指標體系,按照公允價值在適度區間內對虛擬資產及其成長性開展第三方評估,建立一個公開、公平、自由競價的知識產權價值估值市場。完善北京產權交易所、文化產權交易所功能,完善著作權、企業品牌、專利等登記、評估、托管、質押、流轉和變現的管理辦法。
二是探索文化信用業務。參照標準普爾等國際著名評級機構的有關標準,在全國率先建立權威、客觀、獨立的北京市文化企業信用評級機構,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成長性的文化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完善文化產品信用評級體系。
三是探索文化擔保業務。設立更多專業性強、綜合實力強的中小文化企業擔保公司,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政府應加大中小文化企業專項擔保資金支持力度,明確擔保業務補貼及補助認定標準,提高擔保覆蓋面,服務更多實力較弱、成長性好、市場估值高的中小企業。
四是探索文化保險業務。探索開展知識產權侵權險,演藝、會展、動漫、游戲、各類出版物的印刷、復制、發行和廣播影視產品完工險、損失險等新型保險業務。鼓勵保險公司投資文化企業的債權和股權,引導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參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鼓勵保險公司探索開展信用保險業務,完善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重點項目的出口信用保險服務。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本文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一般研究項目《國家文化中心的區域格局研究》之結項成果,項目編號:ICS-2012-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