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各地的神秘古畫
地球上所有的遠古巖畫藝術,都有著許多類似之處:畫面上的人物穿著臃腫的上衣,戴著帶有天線和觀察孔的圓形頭罩、手套,身著寬腿褲,背上背著奇特裝置。從正面看,人物只有線條構成,表現手法笨拙。即使在最成功的作品中,人物也只能看到側面輪廓,他們的身高似乎在一米到六米之間。在世界各大洲,包括最偏僻的海島崖穴,無法攀登的高山洞穴和人跡罕至的密林摩窟里都發現了這樣的史前繪畫。
1956年,法國考古學家弗蘭茨·帕斯卡在意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區,發現了一幅新石器時期的吉利奧巖畫。該巖畫上描繪著一個人,身穿臃腫服裝,背著圓筒形呼吸器,戴著圓形密封頭罩,頭罩上有觀察孔和天線。
1961年7月,人類學家C·沙茨基在哈薩克斯坦的納沃伊鎮附近考古時,發現了兩幅有五千年歷史的巖畫。第一幅古巖畫表現的是一個頭戴類似于潛水員頭罩的類人動物,他的頭部周圍光芒四射。另一幅古巖畫則畫著好幾個攜帶呼吸器的人。
1964年,美國考古學家布魯斯·巴爾頓在中美洲的薩爾瓦多發現的一個陶盤上,繪著一個奇怪生物駕駛著長長的、形狀如同雪茄煙的飛行器掠過棕擱樹上方的情景。
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和阿卡德,發現過一些石板雕刻,上面可以看到被光環圍繞的星星,光環周圍分布著大小不同的星球,還有頭上頂著星星的人物,以及駕著帶翅膀的圓球飛行的奇怪生物。圖畫中還描繪這樣一個場景:一些小球環繞同一個圓等距離排成一圈,交替放出輻射線。
1969~1970年間,在非洲尼日利亞的阿伊爾山區發現了許多此類摩崖石刻。法國專家們研究認為,在該地區附近有一個蘊藏豐富的鈾礦。其中一幅石刻上,有一個人物,他也穿著奇特的連衣褲,褲腿肥大,腳登飛行員那樣的靴子,胸前配有奇特的技術裝置,頭上戴著裝有天線的圓盔。
1974年,在俄羅斯哈坦加的一處山洞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幅半浮雕巖畫,畫面表現的是一種類似“宇宙飛船”的物體:兩根巨大的柱子托著一個方框,框內有十個相互緊挨著的圓,上面還有幾個對稱分布的小圓。
而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發現。在云南省昆明市附近,由于一次地震,幾塊金字塔形的石塊從湖底被拋到地面上來,石塊上刻著一種紡錘形的機械圖形。機械裝置正向天空飛去。大家知道,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火藥助推的火箭。但是這種機械裝置,似乎不是中國人的發明。
1985年,考古學家E·阿納蒂在瑞士卡莫尼卡谷的巖壁上發現了一些巖畫。上面的人物穿著與當今飛行服相似的連衣褲,頭上的圓形頭罩帶有天線,手里拿著一種三角形物品。這些“頭罩”是什么東西?它們有什么用呢?這些類似的問題困擾著眾多考古學家。
印度巖畫中的外星人檔案
如果我們的祖先看到天上有個不明飛行物,也就是今天所說的飛碟的話,那么他們一定要比我們更感到驚異,因為古代地球上還不曾有飛機、火箭、衛星、宇宙飛船等飛行器。不久前,幾位科學家在印度中央邦人跡罕至的偏遠山區原始叢林中發現了一個隱秘的山洞,而洞中墻壁上的遠古巖畫和符號讓專家們為之震驚: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巖畫繪有一個戴頭盔、身穿紅色宇航服的人形生物;巖畫上還有一個飛行的碟狀物體,其上面還有一個圓頂,這和我們如今偶爾發現的UFO何其相似!難道這就是我們的祖先曾經發現外星人的檔案記錄?
另外,在這個宇航員和飛碟之間還有一個奇怪的螺旋形狀的物體,仿佛是蟲子的蛀洞。也許是在告訴人們,這些外星人是如何來到地球上的。
印度考古學家表示,這樣的巖畫還是第一次在印度被發現。這或許證明,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與外星人有過接觸。似乎也為幾十年來一些科學家堅稱的理論提供了佐證,這種理論認為:人類遠古的燦爛文明是在外星生物的幫助下創造出來的。
撒哈拉巖畫的神秘寫實
撒哈拉沙摸位于非洲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公元前430年,希臘著名史學家希羅多德最早提到撒哈拉。他描述,那是干旱無水、不適合人類居住的一片大漠。時至今日,撒哈拉還是世界上最大最荒涼的沙漠。但是,隨著近代地質學家、考古學家連年不斷地對這片大漠進行考察與研究,人們發現撒哈拉并非自古就是不毛之地。在8000多年以前,這里曾是遍地牛羊、青蔥肥沃的草原。遠在史前時代,撒哈拉就已經有人類居住,其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在該地區洞穴中或巖石上數以千計的古代圖畫,尤其在恩阿哲爾高原最多。可以說,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巖畫最多的地方。這些巖畫一再證明撒哈拉沙漠曾出現過高度繁榮的遠古文明。
1956年,法國研究工作者亨利·洛特在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塔西里高原的杰巴倫地區,發現了數以百計布滿繪畫和雕刻的巖壁,總共有數千個動物和人物。其中有些人的衣著,完全沒有那個時代的特征。他們手持一些圓環,圓環連接著正方形盒子。兩人身穿“潛水服”,圓形頭罩上裝著類似天線的東西。壁畫上還有二十來個穿著這種笨重服裝的人物,他們同野獸形成鮮明的對照。在高原中部一塊突兀的巖石上,刻畫著“火星大神”的塑像。塑像高達六米,神情冷漠威嚴。“火星大神”的服飾與宇航服極其相似,完全密封,在臃腫的肩上托著一個與服裝連成一體的圓形頭罩,正對鼻孔和嘴的地方開有一個小口。專家們發現,這尊巨形塑像的創作,表現了出色的空間和透視技巧。他們還認為,就當時來說,出現這樣的“服裝”令人匪夷所思。
撒哈拉的巖畫繪制得美妙絕倫。在恩阿哲爾洞中的壁畫上,人們可以看到長頸鹿、羚羊、水牛、鴕鳥和大象聚集在一起的精美畫面,整幅壁畫具有明顯的寫實風格,再現了距今4000年~8000年前那些動物和人在草原生活的場面。塔基迪多馬坦的石壁上是一幅5000多年前的巖畫,從畫面中可以見到牧人們忙碌的情景:一只水牛拴在小屋前,一只長角牛正從牧地回來。這栩栩如生的壁畫令現代人如癡如醉、流連忘返。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這些5000多年前的巖石壁畫中,卻夾雜著一些非現代的神秘人像。在撒哈拉的塔希里山脈,有一些被稱為“偉大瑪斯神”的巖畫,畫中的人像戴著圓形的密封頭盔,穿著連體的緊身衣,很像現代宇航員的樣子。有的學者認為“這只能證明早在7000多年前,其他行星的生物就已到過撒哈拉沙漠”。
當這些笨頭笨腦、裝束奇怪的人像不是一幅,而是許多幅一再出現的時候,人們不得不感到震驚。考慮到撒哈拉巖畫在具體風格上的寫實性,人們很難想象這樣的畫面是史前人類的即興之作。或許,它是以某種生活原型為依據的。
“外星使者”奎扎爾柯特爾
在中美洲地區,有許多地方都刻畫著戴有面具的“外星使者”奎扎爾柯特爾的畫像,如陳列在托魯卡博物館的奎扎爾柯特爾的雕像。墨西哥國家宮里也有奎扎爾柯特爾的畫像,畫著他乘著蛇形飛船從太陽方向降落大地。據傳說:外星文化使者奎扎爾柯特爾披著航空羽翼,從一個有翼的飛船上下來,他皮膚很白,滿臉胡須。奎扎爾柯特爾經常被描繪成頭戴“防風面具”的形象,這面具的形狀像一個長鼻或鳥嘴,正如我們現代的氧氣面罩。
托魯卡博物館也陳列著他的雕像,不同的是,他戴的面具能被摘下來。據某些記載,奎扎爾柯特爾和諸神一起在“天上”時是不戴面具的,只有在下到地球時才戴面具。或許他們只是在其他星球上不同大氣層中進行宇航開發時,才戴上幫助呼吸的面罩。
在危地馬拉,一幅奎扎爾柯特爾的半浮雕已有四千年歷史。浮雕上有兩個真人一般大小的人物:其中一個發長須短,跪在另一個面目古怪的奎扎爾柯特爾面前,奎扎爾柯特爾站立著,雙手放在胯間。穿著肥大臃腫的“宇航服”——長統靴、寬松褲子、硬料上衣、腰帶。胸部左側有一個圖盤,戴著特制手套(不分指頭,很像拳擊手套),膝蓋、腰間和其他關節處有密封接縫。面罩正面有鉚接的觀察孔,里面的眼睛和鼻子清晰可見。嘴部有一個“鳥喙”一樣突出的部分,猶如防毒面具的過濾器。圓形頭罩還有根蛇形軟管,通過轉接器伸向背上的貯氣筒。所有這些東西對遠古的該地區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無法想象的畫面。更何況,在危地馬拉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這樣的裝備完全是用不上的,也是不合適的。而且,僅從該裝置來分析,除非裝置絕對密封和增壓,否則人是無法穿戴和配置它們的。
中美洲的某些雕塑還把奎扎爾柯特爾的臉刻在蛇嘴里,這是對宇宙人戴的帽盔的一種象征性的描繪。據傳他將許多文化珍寶帶給墨西哥的居民。他向印第安人傳授天文知識和數學,編制了最精確的歷法,他還教給他們建筑原理。當仇敵破壞奎扎爾柯特爾傳播文化的使命時,他乘坐一艘蛇形飛船離去了,一路上發出強烈耀眼的光芒。
卡雅波部族的宇航英雄
古代有許多民族流傳著一些神話和傳說。傳說,有一些從天而降的不速之客來到地球。但一些至今都與世隔絕,過著封閉式生活的部落,他們壓根就沒有現代航天飛機以及與星外人聯絡之類的概念,而他們中間也流傳著天外來客的故事,這就更讓人困惑這其中的真實性了。
“卡雅波”部族生活在亞馬遜河下游的巴西境內,屬印第安民族。古時,他們居住在熱帶稀樹干草原一帶的山腳下。據卡雅波部族人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奇怪的人從山上降下,他身穿一件奇特的連褲衣,叫做“鮑”,手持一把叫“科”的武器。他的突然光臨使整個部落一片驚慌,大家都把他視為入侵的敵人。于是部落中一些最勇敢無畏的戰士挺身而出,準備與這位叫“別·科羅羅吉”的不速之客廝殺一番。然而,手中的武器剛一碰到他的衣服,他們就被一種看不見的力推倒在地。別·科羅羅吉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將武器“科”對準石頭和樹木,而沒有對準部族人,只見剎那間石頭和樹木煙消云散化為烏有。此時,印第安人才明白過來,別·科羅羅吉并非敵人,并沒有想消滅他們,相反,他還想與他們交朋友。他博大精深,比部族中的許多長者都要聰明能干。他告訴他們許多鮮為人知的趣事。部族人遵照他的吩咐建起一座叫“恩格·奧比”的房屋,在這里,成年男子給年輕人傳授生活經驗,少年兒童則在此聽人講有趣的故事,學習處理緊急事件,掌握手工藝術。部族人在這里不斷地改善勞動工具,改進傳統技術。現在看來,這無疑就是一所學校,別·科羅羅吉無疑就是一位教員。此外,別·科羅羅吉還組織大家討論如何解決部族貧困和需要關照的問題。
后來,別·科羅羅吉娶了一位印第安姑娘為妻。他們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為“尼奧波鳥季”。為了生計,他本人也參加部族的狩獵活動。但是,如果遇到部族獵人一無所獲的話,他就會取出能發出雷鳴聲的武器,在很遠的地方擊斃野獸,其尸體不留傷痕。他把自己的俘獲物大部分送給部族獵人,留下極少部份自己帶回去,他自己是不吃常人的食物的。
據傳說,有一天這位偉人向大家告辭,說要暫時離去。許多天之后,他重新與大家見面。當他再次與大家分手之后,有很長的時間,印第安人都無法清醒過來。當時,他從部族的一塊空地發出可怕的叫喊聲,邊喊邊退,逐漸往山的方向離去;當他到達山頂時,山上傳來一陣轟隆聲把大地都給震動了。伴隨著聲音和火光,別·科羅羅吉消失在天空一縷縷青煙之中。過后,山頂上留下一塊焦土地,野獸也隨之跑離,從此部族人開始過著缺食的生活。
別·科羅羅吉走后,他的女兒尼奧波鳥季與她的男人一起到了一個無人知曉的偏僻地方,在這里有一根像是木桿的東西立著。她爬到這根“木桿”上,回頭要她的丈夫將一根樹枝似的東西接觸一下大地。這個東西一與大地接觸,頓時引起了一場爆炸。尼奧波鳥季也隨之消失在團團煙云中。她的丈夫被眼前所發生的事驚嚇得差點死去。過了幾天,那根不尋常的“木桿”又出現在原地,別·科羅羅吉領著女兒從“木桿”里鉆出來,他們帶來一大籮筐的食品,這些正是印第安人所迫切需要的食物。
又過了不久,這位太空人借助那根會冒煙,發出轟隆聲的“木桿”消逝在天空之中。從此,他們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是一個十分離奇的傳說,難以讓人相信。但是,至今“卡雅波”部族人仍然敬重這位別·科羅羅吉。每逢節日,他們都穿上叫“鮑”的特殊衣服(是一種用麥草編織而成的酷似今天的宇航服),手中持著叫“科”的武器,進行祭祀與拍照等紀念活動。
沒有答案的質問與假說
地球上所有這類遠古巖畫與史前壁畫的藝術,都有明顯的類似之處:臃腫的上衣、帶天線和觀察孔的圓形頭罩或面罩、手套、緊身褲,以及背上的奇特裝置。難道這些在世界各地的遠古藝術家都上過同一所繪畫與雕刻藝術學校,或者他們曾相互訪問,交流過藝術創作的思想和心得?
如果說這些服裝是祭祀儀式上用的服飾和頭罩,那么,為什么即使在氣候條件從來不允許穿這種服裝的地方,它們的畫法也絲毫不差?
如果說遠古人這樣畫、這樣刻是因為他們“笨拙”,那么,為什么阿爾米塔拉、拉斯考克斯、塔西里和馬爾索拉斯的人們都創作了當之無愧的藝術作品呢?
另一方面,考古學家們最初以為遠古人這樣畫、這樣刻的是動物,但是同表現動物的通常手法相比較,這種解釋卻站不住腳。而后,科學家們“發現”他們可能是“神”,但“神”這個概念在石器時代是沒有的,這些“神”出現的形式與古代和中世紀不同。在石器時代,人們崇拜動物、火、太陽或雷電,但他們絕沒有把大自然的“神”當成人的形象來描繪。
當然,科學家們也會質問:這些巖畫石刻藝術表現的是遠古人們在當時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人物:身穿宇宙服、乘坐飛行器從天而降的宇航員。這種假說難道一點道理都沒有嗎?
王莊林 譯自《大西洋匯刊》 周周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