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

60年前,羅杰·班尼斯特實現了人類在過去數十年中遙不可及的夢想:用3分59秒4跑完1英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4分鐘內跑完1英里的人。但他創造的世界紀錄只保持了6個星期——其后的世界紀錄也一一被人超越。直到1999年,摩洛哥運動員奎羅伊跑出了3分43秒13。
人類如何不斷突破曾以為不可逾越的極限?是否這是人類的獨有特性?動物是否也會越跑越快?“最簡單的基于數據的答案是:動物不會。”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的應用生理學和生物力學教授彼得·韋揚德指出。
動物速度達到極限
韋揚德專門研究人類的運動極限。他引用了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家馬克·丹尼在2008年發表的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
丹尼盡可能搜集了過去一百年中所有紀錄,發現賽馬和賽狗的表現在過去數十年里停滯不前,與此同時人類卻在不斷提高。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最簡單直白的回答是,靠選擇性育種你只能做到這程度,賽馬和賽狗已經是選育所能達到的最優結果了。無論我們再做什么,都無法更進一步優化。”韋揚德介紹說,“為什么人能越跑越快呢?這才是最復雜的問題,而且只有一部分原因與生理有關。”
例如:班尼斯特打破4分鐘1英里紀錄的時候,腳下踩的還是用碎煤渣和泥土筑成的跑道。而現代的橡膠或合成跑道,每英里平均可以讓運動員節省3到4秒時間。除此之外,我們還發明了各類有助于提升成績的藥物,以及大量補品——比如維生素。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助于提高成績。
科技讓人跑得更快
但韋揚德也說,影響因素還不僅于此。他用摩爾定律做比:摩爾定律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集成在一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每24個月會增加近一倍。換句話說,在激烈競爭和經濟利益吸引之下,某行業的發展速度將會遠遠大于其他類似行業。
韋揚德的觀點是,人類運動員所處的環境和摩爾定律的描述差不多,在競爭、獎勵和科技的共同作用之下,人類會越跑越快。“田徑運動是一種競爭激烈的專業賽事。”他解釋說,“運動員數量眾多,而且經濟獎勵特別豐厚,這些激勵因素都有助于提高成績。更別提那些同樣能讓我們越跑越快的最新科技了。”
韋揚德認為,基因興奮劑和假肢也許能在不久的將來創造出更快的世界紀錄。
人類已達生理極限?
但1英里跑項目有一點奇怪。奎羅伊在1999年創造的世界紀錄,在后來的15年中從未被人打破。
韋揚德指出,這一停滯現象出現的時間,與國際田徑聯合會和奧運會開始檢測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時間剛好吻合。而促紅細胞生成素正是一種曾被廣泛使用的,有助于提升成績的藥物。
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人類其實和賽馬、賽狗一樣,也已經達到了我們的生理極限?韋揚德說:“也許確實如此,但我不會妄下結論,因為我不知道人類還會做出什么樣的發明創造,幫助我們提升成績——也許是訓練,也許是裝備,也許是跑道,也許是其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