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輝
【摘 要】當前,我國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即將邁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期,發展是第一要務。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的不斷壯大。隨著“十三五”規劃進程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由原來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優化市場環境實現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產業發展協同,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各自的優勢,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提高生產社會化程度和經濟發展質量。
【關鍵詞】民營經濟;發展;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9-0120-02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貧弱到強盛,在發展經濟、穩定社會、繁榮文化、優化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舉足輕重的成就,促進社會形態的變革和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但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民營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一些懷疑甚至否定民營經濟的言論甚囂塵上,在社會上廣為傳播,產生了消極的效果。為了促進當代民營經濟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對習近平關于民營經濟的重要論述進行整理分析,以期更好地開辟民營經濟發展的道路。
1 民營經濟發展的價值邏輯
企業是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微觀主體,生產社會化使生產不同產品的企業之間形成分工協作的關系,市場經濟又導致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之間產生競爭關系。企業的協作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產業鏈協作,不同的產品需要社會化分工來獲得價值的補償和回收;二是產業間的協作,即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企業間的分工協作網絡就越復雜。與此同時,從事相同業務企業之間在市場經濟中產生競爭關系,公平適度的競爭將推動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制度優化等提高生產效率,而技術革命及制度創新又會促進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新的課題,新的課題催生習近平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的實踐。例如,“八八戰略”提出“充分發揚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不斷深化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九屆四在全國明確指出“健全支持民營經濟的法治環境”“完善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和商會服務保障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提供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允許民營資本自由進入,并使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下進行充分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生產效率。
2 民營經濟存在的可行性分析
民營企業本身具有與生俱來的劣根性。民營企業是由自然人發起成立的經濟組織,受發起人知識與水平、資金實力、科創層次、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小微民營企業的生命周期平均也就3年左右;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由于沒有形成規范有效的公司治理,因此還是按家族企業、夫妻店模式運營,特別是企業主的家長制管理作風導致企業經營風險較大;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大部分民營企業能夠培育自己的企業文化、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積聚優秀人才、提高企業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市場核心競爭能力,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存在盲目投資等問題。這些問題與民營企業由少數自然人控制關聯性很大,加上民營企業沒有行為上的硬約束,風險概念高也就成為一種與民營企業共生的特征。盡管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各種問題,但不可否定其對社會經濟、創新、就業的貢獻。
長期以來,在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關系問題上形成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國有經濟天生低效率,與“民”爭利,擠壓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并利用壟斷妨礙公平競爭,拖累民營經濟發展;解決之道在于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讓民營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簡言之即“國退民進”。另一種觀點認為,民營經濟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的產物,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造成我國收入差距不斷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必然要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并且國有經濟發展速度應快于民營經濟;簡言之即“國進民退”。關于“國退民進”與“國進民退”的爭論至今仍未停止,尤其是在國際或國內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表現得特別突出。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掀起了“國進民退”的討論熱潮;2018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中國企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新一輪“國進民退”討論再次興起。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社會產生和通流的直接承擔者,也是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的主要力量。
3 民營經濟路徑的展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對待民營經濟的態度和看法,既是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勝之年,尤其在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何把不利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而較好地防控疫情和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是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給予正面且科學回答的新課題和新挑戰。在2020年1月8日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已于2020年1月16日經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這是全國范圍內第一部有關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這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出臺的一部地方性法規,這是“民企新28條”發布后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必將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為全國貢獻“浙江經驗”,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向個性化、分散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趨勢下,民營經濟必將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月23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客觀實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之中”“堅持一切從客觀現實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不變和變,也要洞悉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來的新特點”。
4 總結
毋庸置疑,當前我國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協同發展關系更加凸顯,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競爭合作關系也不斷改善。因此,要進一步調動國有資本和企業、民營資本和企業等生產的積極性,為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等,構建“國民共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格局,共同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習近平關于民營經濟的重要論述為大幅度提升國民福祉和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指導意義。
參 考 文 獻
[1]林柳琳,吳兆春.習近平關于民營經濟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理論特質與時代價值[J].改革與戰略,2019,35
(10):9-17.
[2]楊衛敏.習近平關于非公經濟領域“兩個健康”思想研究[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1):4-19.
[3]王祖強,潘家棟.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J].浙江經濟,2017(21):26-27.
[4]賈亭.習近平關于非公經濟領域“兩個健康”思想研究[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1):40-43.
[5]王祖強.正確把握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相互關系[J/OL].上海經濟研究:1-8[2020-01-26].https://
doi.org/10.19626/j.cnki.cn31-1163/f.20191220.001.
[6]萬立明,邵文靜.習近平關于新時代非公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重要論述探析[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9(9):22-26.
[7]王祖強.推動浙江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J].浙江經濟,2019(2):11-13.
[8]吳應寧.習近平金融思想的核心要義[J].黨的文獻,2018
(1):18-24.
[9]康德顏.習近平關于新時代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論述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