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千帆
浙江大學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學主辦的國家一級出版社。作為國家“走出去”方陣中的一員,浙江大學出版社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成員,多次承擔“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國家科技出版基金”“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等重大項目,并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等重要獎項,發揮著學術出版“走出去”的積極作用。整體上,針對出版走出去,浙江大學出版社是從以下思路來開展進行的:
一、立足高校,凝聚精品學術資源
浙江大學出版社的母體——浙江大學,具有120年的辦校歷史,擁有兩院院士28人、國家“千人計劃”學者60人、“長江學者”66人、國家“杰青”99人、“優青”36人、“青年千人”46人,學科建設和學科聲譽具有很強的國際化影響,為浙江大學出版社提供了高品質的學術原創來源和保障。從這樣一個精品的作者團隊出發,浙江大學出版社延伸與作者所活躍的各研究機構、學會和團體展開合作,為作者及其機構服務,引導其將學術研究轉化成出版內容。經過過去幾年積累,浙江大學出版社已與相關領域的多位學者、專家以及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國家及教育部各重點實驗室等開展合作,推出了《中國科技進展》《中國能源和資源的清潔轉化與高效利用》《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中國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國企業科技創新管理研究》《未來建筑競賽》等多個大型英文原創系列圖書項目。其中,《中國科技進展》與德國Springer合作出版,開創了國內英文原創出版走出去的模式,現在國內已被廣泛推廣。
二、品牌合作,挖掘合作領域空間
“與優秀的人共舞”是浙江大學出版社對自身在國際出版舞臺定位的認識,通過有傾向性的選擇和培育,目前已形成了各領域品牌合作平衡發展且不斷深化的架構。在科技醫藥方面,主要牽手Springer、Elsevier,一方面以圖書和數字形式合作出版英文原創科技專著,共享業務上的資源;另一方面派送編輯海外培訓,進行人才隊伍建設,相互交流探索當代出版的思路和做法。在人文社科方面,主要以版權輸出為主,比如將《通往市場之路》輸出至Taylor& Francis,將《漢代的謠言》《中國的早期近代經濟:1820年華亭-婁縣地區GDP研究》輸出至劍橋大學出版社,讓中國學者對中國歷史和當代進行的思考和研究成果以譯著的形式走入歐美主流市場。高端藝術方面,則是發展海外館配網絡進行實物出口,將國家級項目《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實物圖書輸送至日本、歐美、港臺地區。《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全球范圍內首次對中國古代繪畫最全面、最高品質的研究、遴選、收集和印刷,目前已完成《宋畫全集》和《元畫全集》。很多圖片經由海內外多家收藏機構授權拍攝得來,出版后再次被海外等機構單位收藏,充分證明了中國古典繪畫的魅力,也肯定了浙江大學出版社為推廣和傳播中國藝術和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三、數字轉型,積蓄持續發展動力
作為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出版產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浙江大學出版社著力于大眾出版、教育出版、學術出版與發行營銷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已形成以數字閱讀服務、數字教育服務、數字學術服務、數字營銷服務四大業務驅動的數字出版發展格局。2013年,浙江大學出版社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國家數字化轉型示范單位”。“求是國際數字出版項目” 以跨平臺、社區式學習的“求是書城”“求是教材”等應用類產品進行數字化教育,用動漫、互動等數字化表現形式更親密地黏合學生。與Springer合作出版的《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學報三份子刊全部進入國際權威檢索SCI,其中(A、B輯)數字化版本在Springer的網絡平臺SpringerLink供全世界用戶直接付費下載。
文化出版“走出去”一直是國家在世界之林提高軟實力的政策和要求。訪問中亞四國的時候,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地跨歐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各級主管單位和部門也在給予文化出版走出去更多、更大的關心和資助。浙江大學出版社將回應時代的號召,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繼續承擔中華民族的文化建設和傳播任務,攻堅進取,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