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錦
《傳媒大轉型》涉及面比較廣,有些觀點和建議也未必成熟,但其可貴之處是為傳媒業的轉型提出了比較完整的思路。
傳統媒體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在這過程中探索和研究者不少,但真正進行系統研究的不多,郭全中算是其中的一員。其新著《傳媒大轉型》正是系統研究的成果,呈現出良好的轉型思路,值得一讀。
進入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后半期,傳媒業、IT業、通信業等行業的融合速度進一步加快,Google、亞馬遜、微軟等大型泛傳媒公司高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和嚴峻挑戰,西方發達國家的傳統媒體尤其是平媒普遍遭遇滑鐵盧,美國的諸多報紙破產倒閉,放棄出版紙質版而轉戰網絡版。我國的傳統媒體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下,也紛紛進行轉型的艱難探索。由于傳統的習慣和固化體制的制約,轉型之路迷茫而艱難。因此,除了要進行體制創新,如何擯棄傳統的思維方式,以新的思路尋找突圍之策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背景下,郭全中在進行比較全面、客觀調研的基礎上,以新的視角寫成了《傳媒大轉型》一書,這無異于雪中送炭。
郭全中博士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工作站出站之后,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戰略運營部副主任并主持工作,此后進入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任董事會秘書,目前在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工作。本書是他基于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和高層管理經驗,并利用先進的理論來分析、研究我國傳媒業的力作,在系統性、前瞻性、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性、方法科學性等方面進行了創新。
第一,本書是國內鮮見的系統研究傳媒業轉型的書籍。傳媒業的轉型作為一項工作量大、任務艱巨、周期較長、關系全局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工作,必須從觀念、戰略、體制、機制和媒介形態等方面進行整體、全面的轉型。此前,雖然也有很多業界和學界的專家撰文探討傳媒業的轉型問題,但是多為零散之作,目前國內還見不到系統探討傳媒業全面轉型的專著問世。郭全中博士在2011年推出《傳媒業大變局》一書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傳媒業在傳媒業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科學地進行轉型,系統地分析了傳媒業的現狀、環境變化、技術變遷、商業模式突變、國內的轉型實踐,進而提出了觀念轉型是導向、戰略轉型是方向、體制轉型是保障、機制轉型是動力、媒介轉型是主體的整體轉型框架。
第二,本書視角廣闊、前瞻性強。郭全中博士以行業融合為背景,跳出傳媒看傳媒轉型:一方面以國際化的視角,另一方面以大信息服務業的范圍,提出了傳媒業要實現轉型,一要從“內容”角度轉變為“信息”角度,由“內容為王”理念轉變為“信息服務為王”理念;二要從適應于傳統媒體的“內容”基因轉變為適應新環境的“技術”基因;三要打造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語義網”,實現信息的智能化匹配。這些轉型建議都表明作者涉獵廣泛,戰略前瞻性強。
第三,理論和實踐實現了有機結合。郭全中在本書中通過引進生態系統、云計算、大數據、平臺化等最新的理論,為傳媒業的轉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并且和自身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有機融合,研究了國外傳媒業轉型的最新實踐和國內最為鮮活的探索,進而提出了傳統媒體轉型的五個方向。內容經營轉型:收縮陣線——成為單純的“內容提供商”;產品經營轉型:延伸價值鏈條——成為綜合營銷服務商;產業經營轉型:延伸產業鏈條——成為產業運營平臺;信息平臺轉型:成為智能信息服務平臺;資本運作平臺轉型:成為文化產業資本整合者。這些轉型方向建議無疑對傳統媒體的轉型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第四,研究方法科學。本書實現了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一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既有大量的數據說明又有指導性很強的定性分析;二是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相結合,既有Google、亞馬遜等國際大型傳媒集團的鮮活經驗又有南方都市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等一線的最新探索;三是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結合,既有轉型框架等理論性分析又有19樓網站等案例研究。
《傳媒大轉型》涉及面比較廣,有些觀點和建議也未必成熟,但其可貴之處是為傳媒業的轉型提出了比較完整的思路。由于我們正處于轉型這一重大歷程的起步階段,尚缺乏已經成功的案例及經驗,尚需要從業人員進一步深入研究。思路決定出路,而要形成新思路實屬不易,這需要有探索的勇氣和持之以恒的堅持。我作為郭全中博士的導師,為學生的這一探索精神感到欣慰。在這里,我之所以鄭重向廣大傳媒業從業人員和研究人員推薦此書,一方面是因為此書擁有可供借鑒的翔實材料,某些觀點有獨到之處,分析也比較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贊同或不贊同其觀點的人能進行交流、碰撞,在形成新思路的過程中推動我國傳媒業往良性方面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