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邦倫
摘 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堂教學中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倡導開放式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關鍵詞 開放式教學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028-01
開放式教學旨在通過開放的學習環境、開放的教學思想、開放的學習方式、開放題的練習,促進數學教育的開放化與個性化,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和新教材的實驗與推廣,加大了教學改革的力度,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間,開放式教學就是在教學中突出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思想,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梢婇_放式教學很注重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形成。
一、動手實踐的意義
所謂開放式教學中的“動手實踐”教學就是師生在民主、愉悅的學習氣氛下,根據創設的問題情境與提供的定向指導,通過動手操作學具、實物等,探究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結論、理解數學知識的教學方式。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都比較強的學科,而小學生年齡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正好處于一個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形象思維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之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倡導學生動手實踐正是解決培養訓練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好辦法,其重大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
1.動手實踐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開放的學習環境、開放的學習方式能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于創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于發表意見;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嘗試,交流操作中的經驗,發現和提出新的見解問題,都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興趣。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僅可以在于同學交流中獲得知識,增加見解,增強交流合作能力,還能在老師指導下,舉一反三,拓寬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更能樹立起學習的信心。由此可見,將動手實踐操作的教學模式納人開放式教學的研究和實施中是非常必要的。
2.動手實踐是學生生理特征的需要。研究表明,人腦在結構上分為大腦和小腦。大小腦在功能上有不同的分工,分別處理不同的信息,但是在具體完成某一活動時又是協作統一完成的。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可以利用操作的直接性、實踐性,使大腦和小腦都得到鍛煉。這樣一來可以調節大腦的疲勞;二來學生的認知建立在具體操作活動基礎上,手腦并用,可使大腦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發揮應有的作用。
3.動手實踐符合兒童智力發展的認知規律。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在論智力形成的幾個基本階段時說:只有物質的(或物質化的)活動形式才是完備的智力活動的源泉。這就是說,兒童的智力活動是在對物體(或物體的替代物)的動作中形成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研究也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來自于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數學的學科特點與兒童思維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小學數學中的動手操作活動是學生智力活動的重要源泉,而且也是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重要途徑。
二、動手實踐教學的一般流程
所謂開放,是不是就讓學生自由的、想當然的擺弄呢?當然不是,我們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必須遵循兒童年齡特征和智力發展規律,進行恰當的開放性操作。動手實踐的教學活動模式一般流程為:準備、復習——定向指導——操作——歸納——鞏固——應用。
準備復習環節是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是對固有知識的一個承上啟下,復習時,可以采用基礎知識的形式進行。
定向指導是對學生進行操作前的一個提示,雖然兒童都會玩,但玩和正確的操作是兩回事,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良好的定向指導能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操作環節在實施過程中可采用“個體自學”“同桌互學”“小組群學”“師生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
歸納環節為學生在個體自學與群學的基礎上,對知識點的總結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獲取經驗的過程。
鞏固、應用兩個環節的安排是數學教學的特點所決定的,也是力求當堂掌握所學知識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彈性練習。
六個環節構成教學的三個階段,使得整個課堂教學結構既有序、完整,又符合數學課堂教學一般規律,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沒必要每節課都面面俱到,可以有所側重,也可以對以上基本結構進行變式。
總之,開放式的動手實踐在于創造一種“易起反應的教學環境”,從而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力得到開發。正如從事“開放式”教學研究的葉瀾教授所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創造還給老師,讓教育成為智慧的事業;把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顯現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