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森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040-02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興奮點,若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暢然步入狀態,則是一門成功的藝術。讓語文教學的導入充滿誘惑,充滿激情,讓激情綻放,讓誘惑持久。本文通過對生活的幾個方面的論述,說明了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幾種形式。
一、暖余溫
興奮升溫,容易調動人的情緒,使興奮加值。抓住剛剛過去的,但學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導入的一個點,既合學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開教學。例如,教《祝?!愤@課時,剛過了新年,學生還在回味著熱鬧的新年,臉上洋溢的那份快樂難以掩飾。一上課我就祝福他們,雖然這是遲來的祝福,但他們還是很高興,趁機我讓他們講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探親訪友的快樂,此時他們都樂于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和過新年時的樂趣,因而他們很快就能放開來講,很興奮,這樣很快就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也為他們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做對比,為理解文章做了鋪墊。
二、及時雨
及時的大雨總能讓人心生快意,也讓求雨的萬物歡喜若狂。我覺得生活中的巧合也是及時雨,雖然巧合不是生活的長青之樹,可遇不可求,但它卻是那一點靈動的色彩,僅一點靈動,也能閃耀一時。巧合不是偶然,但偶而遇之,及時利用,也能成為課堂的動聽音符,利用生活中的巧合,讓巧合也成為課堂導入的一員,有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學中應該嘗試這樣的導入。如從文本的中心句切入。大多數文本都有中心句,不僅概括主要內容,還能體現文本結構,反映中心思想,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們往往是理解一篇文本的捷徑,因此,以中心句為切入點來展開課文教學,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課堂上以中心句為切入點,將這個句子的理解和課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機糅合在一起組織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主脈絡清晰,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條理地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系統性,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比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我們只要找到這句“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就可以解釋黛玉在剛進賈府為何如此拘謹的原因以及賈府的奢侈豪華的情狀。
三、歷史風
歷史是風,從遠古吹來,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過去的每一天都成為歷史,歷史待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陰里。讓歷史作載體,讓歷史作紐帶,讓歷史見證昨天,讓歷史啟迪今天,從而借助歷史作語文課堂的導入,學生腦中再現了歷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課堂。例如,有關戰爭題材的文章,或許現在的中學生接觸的并不多,但從歷史課本上他們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許多戰爭,從現在的新聞上也了解到了還在進行的戰爭,戰爭場面大多是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是硝煙,是戰火,是哀嚎,大部分學生都知道這樣的戰爭場面。上《荷花淀》那課時,我先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戰爭的場面和自己對戰爭的看法,讓他們說說戰爭的場面是不是總是那樣:風煙滾滾,槍聲四起呀等。而后進入文章,讓他們領略與他們的想象相距較遠另一種戰爭的場面,這樣就能啟發他們的思考,進入新的文章。戰爭題材的文章很多,戰爭的自然環境,場面,人物等都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用來導入不同的文章。善用昨天的歷史,也要善用今天的歷史,讓歷史的風吹醒沉睡在舊模式下的語文課堂,讓歷史的風吹出語文課堂導入的新意。
四、百花園
生活是萬花筒,花在怒放;生活是多彩筆,五彩紛呈;生活是永不停歇的時光,永遠前進。抓住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課堂導入的調劑品,那么,課堂也如生活那樣多姿多彩。人人都在生活,每一個人都是一本生活的書,教師在讀懂教科書的同時也得讀懂學生這本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向前走。在現在生活的銀幕上我們發現了很多變化:革命歌曲遠去了,流行歌曲在線;圖書館冷清,網吧火爆;四大名著安靜地休息,言情、武俠、科幻忙得天昏地暗;傳統戲劇難覓知音,電影電視熱播,但這也是生活,五味人生呀!生活的潮流我們阻擋不住,生活的逆流我們防不勝防,既然如此,干脆我們換一種生活方式去適應他們,轉變舊的觀念,站在潮流的前端,緊跟時代走。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對現在的學生的生活產生恐慌;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現在的教學前止步不前。
五、注意點
1.導入方式簡單、單一。大多數教師常常都采用復習式、過渡語式的導入, 這種模式死板固定,缺乏活力的導入必然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學習興趣不濃。
2.導入靈感來源比較狹窄。有部分教師是通過教材、教參以及現成的教案參考或是直接在網上下載的現成方法來獲取信息,照本宣科。
3.導入語缺乏吸引力。大多數教師在組織導語時比較隨意,語言貧瘠,不夠生動,缺乏感染力,教師本身亦缺乏講課的激情。學生未能產生學習的沖動,注意力不能快速地集中到課堂上來。
4.導入的目的不明確。每堂語文課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有的可能偏重于知識性或工具性的把握,有的可能偏重于過程性或體驗性的嘗試,有的可能偏重于情感性或感受性的體悟。一些教師,在導入課堂的時候,不能有效地把重點突出來。同時,部分教師在授課時只關注授課的內容,而不是授課的主體——學生,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還有的教師在導入時過分地夸大自己的作用,把導入變成了個人的展示舞臺,學生看得或高興或欽佩,但理解的內容實在是有限。
5.導入占用的時間太長。課堂導入一般在3~5分鐘為宜。若導入時間過長,一是占用時間,影響整節課的進程,減少了課堂容量,二是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注意力轉移,達不到課堂導入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同時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的目的。
6.導入只重形式的多樣。在筆者看到一些公開課中,一些教師只注重藝術導入的形式,對課文內容的準備不足。特別是年輕教師運用多媒體導入,只是為了趕時髦,擺花架子;有的教師為了表示導入的藝術美感在課堂上過多的播放視頻;有的教師為了創設情境而精心醞釀,這本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不夠自然得體,顯得刻意雕琢,或是過分渲染;還有的教師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種多樣,課堂上如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等層出不窮,但課文卻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沒有對課文的深入分析、闡發、挖掘等,這就是只注重熱鬧而忽視教學內容忽視學生主體。
學生是百花園中的花,各具特色,我們的教學也應該像花一樣怒放,像花一樣多姿多彩,語文課堂的導入應充分體現生活的豐富美麗,跟時代的步伐走,隨生活的腳步前進,在變化中導入,在導入中變化,永遠不變的是生活的熱情與綻放的激情。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讓語文課堂的導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
(責任編輯 劉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