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長平
廣告雖是介紹商品、報道服務內容的,但我們從中也可以學到不少語文知識。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這是某化妝品的廣告用語,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夸張是為了更加突出、更加鮮明地強調某一事物,而特意對那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或數量等方面作擴大或縮小的表達的一種修辭手法。說得籠統點,夸張就是故意“言過其實”。試想一想,今天20歲,到了明年,不應該是21歲嗎?怎么會是18歲?這樣做,是為了突出該化妝品的功效:用了它,能使人變得越來越年輕。
阿里山的瓜子,一嗑便開心
“一嗑便開心”說的是阿里山瓜子的特點:只要一嗑,瓜子殼打“開”,瓜子仁(心)兒便蹦將出來叫“開心”。另外,嗑瓜子還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這廣告語用的是一種叫雙關的修辭手法,瓜子開“心”人開心。雙關是讓一個(或幾個)詞語、一句(或幾句)話關聯到兩個方面的一種修辭手法。主要利用詞語的多義性或同音情況構成。
間間都是黃金鋪 鋪鋪都是搖錢樹
這是某商鋪正式發售前的廣告語,仔細想一想,短短的14個字的廣告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1)對偶。上句的“間間”、“黃金鋪”與下句的“鋪鋪”、“搖錢樹”相對。(2)頂真。上句結尾的“鋪”與下句開頭的“鋪”相接。(3)比喻。“黃金”本指金子,這里比喻寶貴。“黃金鋪”者,十分寶貴的鋪面也。“搖錢樹”,神話中一種寶樹,一搖晃就會從樹上落下許多錢來。后來多用來比喻以獲取錢財的人或物。廣告是說這里的鋪面會讓購買者發財致富,以調動購房者的積極性。
中國電視報 報中國電視
將“中國電視報”的詞序一調換,變成了“報中國電視”,意思就變了:由一家全國性的電視報的名稱變成反映這家報紙的功能:報道覆蓋中國中央電視臺所有頻道的電視信息。我們讀這則廣告,可以悟出詞序變化之奇妙,可以體會“頂真”(頂針)修辭手法的特點: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作下文的開頭。
輕靈的文本 輕松的敘述 輕快的閱讀
某出版社推介一批圖書時,曾用過的廣告語,連續三個“輕×的”構成一組排比句。讓人一口氣讀下去,馬上就會想到這批圖書的優越性所在。排比,是用三個(或更多)結構相似、字數大體相等的句子(或分句,或短語)來表達相似或相關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藥材好 藥才好
這是制藥廠生產的六味地黃丸的廣告語,都讀“ yao yao yao ”。“材”與“才”同音,字形各異。讀的時候,停頓也不同:前者讀“藥材 / 好”,后者讀“藥 / 才好”。意思當然也跟著變。“藥材”,中藥的原料或者飲片:“藥”,藥物。它告訴我們:只有藥的原料好,生產出的藥物才會好。它還向患者透露了這樣的信息:我們廠中藥的原料呱呱叫,藥效當然不賴,完全可以放心服用。
靈山大佛 佛大山靈
江蘇無錫的靈山大佛高88米,是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它的廣告詞運用了回文詩的形式:“靈山大佛 佛大山靈”。這廣告詞,既告示了景點的名稱,又揭示了景點的特色。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看廣告是這樣,其他地方也不例外。看一條標語,聽一段談話,寫一個片段……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我們留心周圍的語文環境,時時刻刻做有心人,多動腦筋,我們的語文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