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目前我國職業籃球聯賽進行的如火如荼,籃球市場也向我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非職業”的裁判員同“職業球員”和“職業教練員”相比的不夠和諧已經拖了中國職業籃球的后腿。籃球裁判員職業化發展現階段是否可行,我們借助現代管理學的態勢分析法,分別從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4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實施職業化發展的建議。
對抗激烈的職業聯賽對裁判員職業精神和素養的迫切渴望,以及迅速增加的各項籃球賽事,以及大量不同層次和水平的籃球比賽,讓我們看到籃球市場對于高水平、具有職業道德的裁判員有著巨大的需求。
近幾年,在籃管中心的管理下,中國籃球運動逐漸走上了高速路,且在不斷的改革中保持穩定前行。我國管理機構的改革都是由上至下推行的,主管部門的決心和行動將為籃球裁判員職業化提供充足的動力。
我國現有多層次立體化的裁判員培養、考核體系是寶貴的財富,它為我國裁判員事業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儲備,初級階段的職業裁判員依然將從各省、市、自治區以及行業協會裁判員的佼佼者中產生。
初期的職業裁判員數量可能不多,但是不論他們在聯賽中的執法還是日常生活,都將對其他裁判員起到示范甚至是監督的作用,逐漸消滅一些不良的風氣,職業裁判員可以開啟中國職業籃球聯賽新的篇章。
真正職業化的裁判員應建立獨立的企業或從屬于獨立運營聯賽的組織機構,這個機構既是所有裁判員的管理者和組織者,也是他們利益的代表者,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而目前我國所有競賽項目裁判員的管理權力均在各運動項目中心。
我國高水平裁判員素質近年有較大提高,2010年參加全國裁判員培訓班的87人中,教師職業占80%,沒有一人學歷是本科以下。但文化水平同裁判能力似乎相關性不高,裁判員職業更強調其對規則的精通和運用。從職業聯賽和國內外大賽的表現上看,我國鮮有達到職業標準的裁判員。
職業裁判之路雖然充滿了機遇,但其間風險更大,目前我國高水平裁判員職業多為教師,其工作穩定性和相對較小壓力以及地位和待遇是難以讓人割舍的,而裁判員職業道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是否放棄已經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去追求新的目標是一個難題。
對于職業籃球聯賽利益分配,聯賽管理部門除考慮各俱樂部的訴求之外,主要利潤上繳了行政主管部門。在比賽中裁判員承擔著比較大的工作壓力和執裁風險,同其它國家的職業裁判員以及國內其它職業化相對較好的項目相比,作為相對弱勢群體裁判員所承擔的風險同分配的經濟利益不相符。
法律制度不僅能夠保護裁判員自身權利和利益,也是約束裁判員行為的規范,這種保證是通過法律和制度對裁判員行為的監督形勢及仲裁作用而體現出來的。我國雖然陸續推出了《勞動法》、《合同法》和《體育法》,以及主管部門制定《中國籃球協會裁判員管理辦法》和男女籃聯賽官方手冊等,但職業裁判員管理的專門法規和制度還需研究制定。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推進獨立的職業裁判員管理、使用、監督部門甚至是企業,推動主管部門職能轉變,既符合時代精神,又能夠促進籃球運動的長遠良性發展。
籃球運動的快速發展產生了大量的優秀運動員,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多更高水平的比賽應運而生,這也為優秀籃球裁判員的產生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國際籃球比賽、交流的頻繁也使中國優秀籃球裁判員得以同世界籃球接軌。
CBA贊助費較8年前漲了20倍,成為目前國內吸金最多的體育賽事。2013年賽季球隊數量增加到18支,另外還有WCBA、NBL、CBO以及全國各層次大小不同的賽事,每項賽事都有關注的群體和吸引社會關注、獲取資源的渠道,這為聯賽的職業化、裁判員的職業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國內其它賽事項目尚未出現職業裁判,即便是較早進入職業化的職業足球聯賽,也未建立真正的職業裁判員體系,照搬國外職業裁判員制度更是不可能的,中國職業籃球裁判員職業化道路沒有太多可參考的對象,只能在探索中前進。
裁判員屬“高危”行業,在職業比賽中遭受辱罵和威脅已經稀松平常,更有甚者自身安全也受到威脅。如今的籃球裁判員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不信任,裁判員職業化的建立必將在廣受質疑中建立起來,每一名敢于走上職業裁判之路的勇士必將被更多的人所挑剔和懷疑,但這些威脅也可能成為職業裁判員逆境中積極進取的動力。

表1 2009 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裁判員薪酬參照及我國裁判員薪酬設想表(單位:美元)

表2 裁判員社會保險
我國固有管理體制同裁判員職業化制度的矛盾是在我國實施裁判員職業化的根本矛盾。裁判員職業化需要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共同促成。外部條件包括制度準備、物質準備和市場需求;內部條件則主要是裁判員自身能力。在建立更先進的籃球競賽管理制度和裁判員管理制度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009~2010 年,NBA裁判員的人均年薪在150,000~550,000美元之間,聯盟很少公布有關裁判員的收入細節,最新的資料是由于2009年裁判員罷工才得以披露出來。在美國女子籃球職業聯賽中執裁的裁判,不僅薪水相當少,而且賽季工作時間短。美國女子籃球職業聯賽,10支球隊,常規賽34場比賽,所以裁判只是一種兼職工作,平均每場比賽大約獲得500美元的報酬,或每年約16000美元的報酬。2010年美國人均年收入47,390美元,排名世界第17位;中國人均年收入4,270美金,排名104位。
參考美國職業裁判員薪酬,單純依照中美人均收入對比,不考慮其他因素,中國職業裁判員年薪可在13,515~49,557美金,約84,000~308,000元人民幣。考慮到目前我國高水平裁判員職業以教師為主,2012年我國高校教師年收入普遍在50,000~150,000元人民幣。(見表1)
裁判員同雇傭方簽署工作協議,除保障其在執裁期間的權利和責任外,還應考慮社會保障等方面,可以參照社會其它單位提供五險一金,同學校可基本保持相當。(見表2)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空間是首要因素。薪資、工作環境、家庭等都是擇業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但從整個職業生涯考慮,更重要的還是個人獲得的提升。這就要求籃球裁判員職業形成完備的級別體系和先進的專業技術學習環境。
[1]洪家云.我國男子足球裁判員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2(3).
[2]鄭磊.2011年我國國家級以上籃球裁判員現狀調查[J].科教文匯,2012(12).
[3]張曉東.中國籃球運動的職業化發展和困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