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嬋
著名學者姚喜雙認為:“播音的發展創新體現在播音事業的各個領域、播音創作的各個方面。他們既有內容的發展,又有形式的創新,既有理論的發展,又有實踐的創新。”本文擬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闡述。
理論創新
隨著播音主持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播音主持理論還有許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理論層面需要再上一個臺階,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新情況。
重視播音主持理論。特殊的優越感和職業倦怠心理使不少播音員主持人普遍認為只要字正腔圓地念好稿子,主持節目時不出差錯就可以了。但許多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逐漸暴露出來,如許多播音員主持人雖然在工作崗位干了較長時間,但由于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系統地進行過訓練,不懂理論,業務水平難以提高。再如有些播音員只知道念稿子,成為了“傳聲筒”,一旦工作內容有所變化便不知所措。播音員主持人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積累和豐富的文化知識積淀,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更談不上創新變化。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播音主持理論的研究。
改進傳統播音主持理論。有聲語言有著明顯的歷史發展軌跡,播音主持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傳統的播音主持理論是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產生的,帶有濃郁的政治色彩。而新時期賦予了播音員主持人更多的使命和要求,受眾的求趣心理對播音員主持人的期待值更高。廣播電視節目的異彩紛呈、主持人節目的類型愈發豐富,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節目在傳播中呈現出的不同特點,對主持人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播音主持理論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豐富,用理論指導實踐,豐富了理論,實踐中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受眾也更樂于接受。
實踐創新
形式創新。隨著多媒體、網絡等傳播方式的分類越來越細,越來越呈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和選擇性,要想使播音主持能夠獨樹一幟,必須在形式上進行創新。在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形式中,要勇敢地面對挑戰,形式上要做到適應、優化和統一,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找播音創作的共性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播音主持形式在新的天地里獲得更大的發展。
內容創新。稿件、文案往往出自別人之手,播音員主持人播報、主持的節目一般都有記者或編導采編好的文稿,雖然可發揮的余地很小,但播音員主持人應在原有稿件或文案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在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獨具匠心的創意和見解。只要把握好正確的播講目的,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思索和創意,才會對節目的效果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吉林電視臺有一檔類似于“知心大姐”的熱線欄目,主持人笑天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和其他熱線欄目一樣,苦口婆心,欲言又止,生怕得罪了觀眾,影響收視率,而是采取果斷干脆、直截了當的回答。乍一聽或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這檔節目不但沒有因此停播,反倒收視率居高不下。笑天就是抓住了東北人性情直爽、快言快語的特點進行創新,更加貼近觀眾,使觀眾有親切感。
風格創新。新時期呼喚個性化的主持人,如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主持人畢福劍信手拈來的即興發揮,《幸運52》原主持人李詠標志性的“壞笑”,《社會記錄》主持人阿丘鮮明獨到的個性,都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播音員主持人一定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風格。播音員主持人應該根據不同節目的定位找到屬于自己的合適位置,擁有自己的個性魅力。主持人只有自主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才能脫穎而出。
(作者單位:宜春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