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5月16日,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外人流如織,彩旗飄揚,由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產業協會主辦的2014北京·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茶博覽會隆重開幕。此次博覽會以“硒茶健康,綠色發展”為主題,共組織46家茶葉企業、500多個產品參加展覽,主要開展恩施硒茶進京交接儀式、開幕式、現場品茗、恩施硒茶推介及產銷對接會、恩施硒茶翠泉專賣店開業儀式等活動。
自5月12日恩施硒茶攜旗下八大子品牌從湖北恩施州首發進京,途徑3省18市,歷時5天到達北京,集中亮相民族文化宮,為廣大首都市民帶來健康飲品,借展覽會之機,積極倡導科學健康補硒、普及硒知識、推廣利用硒成果。
硒茶博覽會現場,茶香四溢,人潮涌動,恩施硒茶得以受到首都市民青睞,關鍵在于一個“硒”字。硒是人體必需的常量礦物質營養素,對提高免疫力和預防癌癥非常重要。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40多種疾病均與缺硒有關。我國是缺硒大國,16個省市區嚴重缺硒,約9億人處于貧硒和低硒區。恩施既是神秘的北緯30度線穿越全境而過的“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又擁有“世界惟一探明的獨立硒礦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兩大世界級資源,境內生長的農作物大都富含有機硒,恩施已成為全國嚴重缺硒地區最佳補硒來源地。
在博覽會現場,恩施玉露茶引起記者的注意,因為布展方專門為恩施玉露辟出一個展廳,可見其重視程度。
據了解,恩施玉露特指恩施市出產的一種蒸青綠茶,其制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這一區域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全年日照在1200小時左右,無霜期276天左右,氣候特點是冬少嚴寒,夏無酷熱,有利于綠茶品質形成的氨基酸、蛋白質、葉綠素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據《中國茶經》記載,“恩施玉露”產生于清朝康熙年間,當時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制。其焙茶爐灶,與當今之玉露茶焙爐極為相似,所制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毫鋒銀白如玉,又稱“玉綠”。當時,“恩施玉露”與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黃山毛峰等一起被列入清代40余個名茶品目。
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且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1945年,“恩施玉露”外銷日本,從此逐步贏得海外市場。
為保護、開發、規范“恩施玉露”這一品牌,2007年,恩施市委、市政府將其與“恩施大峽谷”、“土家女兒會”一道,作為恩施市的三張名片,舉全市之力傾力打造。2007年4月,國家質監總局正式發布公告,“恩施玉露”被正式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08年,“恩施玉露”被授予“湖北省第一歷史名茶”稱號。
如今,經過全州上下、政府企業共同打造,“恩施玉露”已成為一個讓茶界注目的品牌。2011,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國茶葉》雜志共同組成的課題組,對全國83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價值進行評估后表明,“恩施玉露”品牌價值達到4.06億元,并獲得“2011年最受消費者歡迎的100個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2年,“恩施玉露”獲得2012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到5億元。2013年“恩施玉露”品牌價值達到6.81億元。至此,這個一度沉寂的“百年名茶”,終于再獲新生。
近年來,恩施州委、州政府積極建設商品化基地、推進產業化經營和實施標準化生產,并著力加強品牌整合、質量監管,使硒茶產業成為該地區重要的富民產業。2013年,恩施全州建成茶園面積110萬畝,投產園83萬畝,產值總額21億元,各項指標均居湖北首位,在全國地級市茶區中名列前茅。茶產業覆蓋全州四分之一的農民,主產區茶農平均可從每畝茶園中收入4000元以上,呈現“茶農因茶致富,茶區因茶繁榮”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