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縣國土資源局 邵雪飛
開創新局面 邁上新臺階
——象山縣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步入轉型發展新階段
象山縣國土資源局 邵雪飛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資源管理的新要求,象山縣國土資源局認真履行國土資源部門保障促進科學發展的職責,圍繞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目標,轉變思想觀念,深入調查研究,破解工作難題,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探索長效機制,不斷深化對國土資源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積極探索破解“兩難”問題的新路子,推動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創新發展。
重點做好“山、海、村”三篇文章,積極推進年度計劃指標保基礎設施和城鎮建設、低丘緩坡荒灘試點保產業項目、增減掛鉤周轉指標保農村建設的工作構架。近3年,象山縣共完成建設用地農轉用1.4萬余畝,上報環象山港公路(林善岙至黃避岙)、220KV灣山變電所、珠山風電場等省重點項目5個,還有效解決經濟開發區幸福塘區塊、賢庠象山港小區等36家工業企業用地的歷史遺留問題。
1.努力向荒山荒坡要空間
加快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項目試點,在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前提下,鼓勵建設項目使用低丘緩坡發展旅游服務業、現代綠色工業及城鄉建設。該項工作于2012年進行了有益探索,縣經濟開發區、浙臺經貿合作試驗區和中心城區3個區塊列入試點范圍,總面積11580畝,其中已有4665畝(其中荒灘3896畝、低丘緩坡769畝)土地已獲得省里批復,有效拓展了全縣建設用地的指標空間。
2.努力向海洋資源要空間
海洋是象山發展的最大空間,2011年以來象山縣牢牢把握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立足灘涂優勢,結合省灘涂圍墾總體規劃,突出抓好圍墾造地工作,鼓勵和引導建設項目向沿海產業集聚區集中、集聚。加強陸海統籌,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建設用海審批與土地資源管理的政策銜接,規范圍填海形成土地的權證管理。
3.努力向村莊村落要空間
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既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又促進新農村建設。象山縣國土資源局結合“農房兩改”“下山移民”等工作,努力探索農村人均居住占地面積標準體系、農村村民宅基地退出機制等政策,鼓勵村民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閑地、廢棄地,推行建設聯排、多層農民公寓,切實提高農村存量土地利用效率。自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實施以來,象山縣共申報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4個,申請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1631.52畝。
創新社會服務理念和方式方法,是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社會服務理念創新是前提,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服務方式方法的創新。象山縣國土資源局始終把依法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窗口服務突出“滿意度”
在貫徹落實土地分割登記、預驗收登記、抵押登記延期核準、“綠色通道”等便民措施的基礎上,繼續抓實便民服務。今年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補辦出讓審批和土地登記實行“二審合一”,還將開始辦理“二手房”權證改為即到即辦的服務,辦理時限各縮短6個工作日。此外,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梳理,上級要求的21項審批事項全部納入窗口管理,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該局行政服務窗口連續三年獲全縣文明示范窗口稱號,先后獲得行政服務創新一等獎、“創三優一滿意”服務創新競賽紅旗集體、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榮譽,收到企業贈送錦旗56面,群眾有效投訴為零。
2.地災防治突出“安全度”
進入汛期前,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全面開展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情況檢查,確保避災明白卡、標識和監測人員“三到位”。進入汛期后,主動安排汛期值班,發放隱患點監測記錄臺賬,利用短信平臺發布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爭取一旦發現險情第一時間制止、第一時間上報。2013年“菲特”和“丹娜絲”雙臺風襲擊期間,象山縣共發生地質災害17起,但無一人傷亡。
3.征地補償突出“透明度”
深入推進征地拆遷“陽光征地工程”建設,將征地拆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責任部門、工作程序、工作職責、具體工作內容,制作成《象山縣陽光征地工作一張圖》和《象山縣征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陽光拆遷一張圖》,確保征地信息公開和征地補償公平,目前全縣各國土所都已上墻。同時,還進一步完善征地批后監管信息系統,逐步實現拆遷補償征地政策與結果的信息公開,促進拆遷工作公開透明。
當前,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得到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地方政府依法依規管地用地、管礦用礦意識逐漸增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面臨著難得的好機遇。近年來,象山縣國土資源局積極探索國土資源監管規律,初步形成了“全程監管、科技支撐、社會監督”為一體的綜合監管體系,努力做到“零違法、零容忍”。
1.全程監管
執法監管的關口前移,建立執法監察與規劃、審批、開發、利用等各方全程協調配合的防范機制,對土地審批、征轉、出讓、開發以及抵押融資進行全程監管。尤其是農村個人建房,嚴格控制在規劃區外的耕地上建房,在規劃區內耕地上建房但不具備農轉用報批條件的不予審批。
2.科技支撐
為提高國土執法效能,象山縣國土資源局先后投入資金80余萬元,為全縣11個國土所安裝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手持GPS移動端現場即可獲取土地規劃、現狀、審批等用地信息,徹底解決了現場獲取疑似違法用地信息不方便、執法巡查工作監管難調度難等問題。此外,該局還為各國土所配備一輛GPS執法巡查專用車輛,通過室內管理和室外移動執法相結合的形式,輕松實現了“管住人、管住車、管住案、管住地”。

國土局窗口
3.社會監督
深入實施“陽光工程”“便民工程”,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公開,通過縣國土資源局官網向社會公開國土資源規劃、審批、土地及礦業權出讓和登記、違法案件處罰程序和結果等方面的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此外,還及時做好網絡輿情的答復,今年上半年通過象山港論壇、寧波熱點、天一論壇、新浪微博等網絡平臺答復網絡輿情64條,答復率達到100%;以及違法舉報電話“12336”和信訪值班電話“65725022”的回復。
象山縣國土資源局圍繞作風建設提升年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年的工作要求,大力構建開放式黨建新格局,著力打造一支能力強、素質高、重廉潔的隊伍。
1.狠抓隊伍建設,提升戰斗力
通過舉辦青年讀書會、業務執法專題培訓、組織思想大討論等方式,全面搭建各類學習平臺,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系統的教育培訓體系。2013年,該局掀起青年干部職工教育培訓高潮,邀請業務骨干授課12次,青年干部職工受訓率100%,培訓內容包括機關公文寫作、建設項目報批預審、執法監察、地質災害防治、征地拆遷、土地開發整理、地籍管理等內容,干部綜合素質、業務水平、協調能力均有明顯提升。
2.狠抓作風建設,提高執行力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快節奏,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主動謀劃意識、工作協調能力、貫徹落實力度不斷提高。自“五聯”制度實行以來,該局領導連續4年每年親自帶隊,到鄉鎮、到部門、到企業、到戶進行實地走訪,尤其是經濟開發區、產業區和石浦對臺貿易區,重點圍繞規劃調整、用地報批等熱點難點問題,深入一線聽取意見、解決難題。2013年,共走訪18個鎮鄉(街道)、11個部門、11個基層國土所、25個行政村和62家企業,聽取企業建議79條,面對面解決難題38個。
3.狠抓廉政建設,提升公信力
每年定期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該局“一把手”與分管局長、分管局長與科室單位負責人分別簽訂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開展廉潔從政教育、警示教育和崗位廉政風險教育,集中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個嚴禁”等精神。此外,深化風險防控體制機制建設,對各科室重點崗位廉政風險點進行梳理,共排摸部門廉政風險點81個、職工崗位廉政風險點211個,規范工作流程4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