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斌
(安徽廣播電視臺 電視技術辦公室,安徽 合肥 230065)
媒體資產管理系統(Media Assets Management,MAM)[1-3]的定義和內涵描述方式很多,筆者根據工作實際,理解如下:
1)將節目生產、制作、播出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視、音頻資料及為生產制作準備的圖片、文檔、圖表、工程文件等資料(素材)進行分類整理和編目,按照存儲策略的設置有序地保存到在線、近線、離線存儲設備中。
2)在節目生產制作過程中,在存儲設備中通過關鍵詞查詢檢索所需的素材,并通過低碼進行確認,然后從存儲設備中將所需的高碼素材回遷到生產制作系統中供生產制作所使用。
3)作為制播系統的基礎支撐平臺之一,為播出系統提供節目備播服務,并作為各業務系統資料(素材)的交換平臺,在性能上同時滿足各類業務系統資料(素材)的使用需求。
通俗地說,就是把成品節目和各類素材“存起來、找得到、用起來,編成片子播出去”。
安徽臺的全臺制播網于2007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作為全臺制播網二期項目的媒資系統于同年開始進行規劃和設計,并于當年完成了第一版的方案設計。第一版設計完成后,為了借鑒其他兄弟臺在媒資建設中的經驗,安徽臺技術人員于2008年前往中央臺(國家音像資料館)、天津臺、廣西臺、重慶臺等學習考察。在考察過程中,學習到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也從中看到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此基礎上,通過安徽臺技術委員會論證,技術辦公室對第1版方案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修改,形成了第2版設計方案。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和討論,對體系架構進行了較大的變動,于2009年完成了第3版設計方案,并通過了臺技術委員會的論證。2010年按照第3版設計方案開始了技術平臺的搭建。
圖1是第1版和第2版設計方案的體系架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制作域的時政新聞網、公共頻道網、經視頻道網、綜合制作網、全臺收錄系統、總編室電視劇及外購節目平臺向媒資系統提交成品節目和素材,除收錄以外的各系統,再加上新媒體系統從媒資系統回遷素材再利用,同時媒資系統也作為制作域向播出系統進行文件送播的緩沖區。

圖1 第1版和第2版設計方案架構示意圖
但在具體的流程設計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業務流程設計太復雜,同樣的業務流程設計,在有的部門運行順利;但在另外一些部門則運行不暢,甚至難以進行。如果要同一業務流程適配所有的部門,則流程設計將十分復雜。為什么會這樣?什么樣的方案才合理?因此在業務流程設計前,還需要回到方案本身合理性的論證上來。
首先對本臺的播出節目內容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根據梳理,播出節目內容主要有:以電視劇為主、自辦錄播節目;自辦直播節目;自辦直播節目的重播;廣告;家家購物。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自辦錄播節目只占總播出量的20%以下,而以電視劇、外購專題、廣告和重播節目占絕對比例。其次,對需要提交媒資系統,并從媒資系統回遷再利用的節目素材進行分類。通過分析,將這些節目素材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庫存歷史資料上載、自辦節目的播出成品、節目素材、收錄素材、外來上載素材;一類是電視劇為主的外購節目。從表1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兩類素材之間的特點和區別。

表1 兩類素材之間的特點和區別
通過上述梳理、分析和比較,得出結論:應針對不同屬性的節目素材,設計有針對性的業務流程。而這就必須有更合理的架構設計。于是,在第3版方案中,把原先的大一統的全臺媒資分為中心媒資和播出媒資兩大板塊。圖2為全新的媒資體系架構,從圖3可以更清晰地表現出安徽臺媒資系統的設計思路。

圖2 全新的媒資體系架構
將全臺的業務系統大致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制作域、中心媒資系統、播出媒資系統、播出系統。而播出媒資系統與播出系統關系最為密切,處于同一安全域中,可以統一劃為播出安全域。
在最終確定了體系架構,制定了相應的業務流程后。還對一些關鍵技術點進行討論,做出了最符合安徽臺實際情況的選擇。
1)單網架構和雙網架構的選擇
近年來,以islog和eses為代表的高帶寬存儲和萬兆以太為核心的高性能單網架構發展迅速。本文也在單網和傳統雙網架構之間權衡利弊,最終還是選擇更為穩定可靠的雙網架構。
2)數據庫架構的選擇
全臺制播網采用IBM小機+ORACL或DB2的數據庫架構,優點是運行穩定,但也存在缺點。在媒資的設計中,嘗試采用X86通用服務器+Linux+Oracle的數據庫架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后,在公共頻道網、綜合編輯制作網都改用此數據庫架構,性能提升明顯,穩定性也很好。
3)歸檔格式的選擇
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將所有素材歸檔時統一轉碼成一種格式,好處是管理方便;另外一種意見是原格式歸檔,回遷時根據需要轉碼成目標格式,好處是從歸檔到回遷最多只經過一次轉碼,最大限度減少質量損失。最終本文選擇了原格式歸檔方式。
4)高標清兼容或標清的選擇
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沒有多少高清內容要存儲,不需要考慮高清內容,將來有了高清節目,再進行升級擴展;另一種意見是考慮到高清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同時高清節目源慢慢增加,有必要建設高標清兼容的媒資系統。另外,在全臺制播網從標清向高清發展的過程中,筆者也認識到標清系統到高清系統的升級擴容難度很大,成本也較為昂貴。因此最終決定建設高標清兼容的媒資系統。目前安徽臺建有高清播出頻道和高清演播室,雖然沒有正式開播高清頻道,但也存儲了相當數量的高清節目。同時新中心技術系統全部采用全臺全高清的設計模式,因此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
5)分散型媒資與集中型媒資的選擇
確定了中心媒資和播出媒資兩大板塊的體系架構后。對于中心媒資仍然存在一些建設方案上的分歧:是建立統一的中心媒資,還是把新聞媒資獨立出來?經過反復論證,決定建立統一的中心媒資,對于新聞部門的一些特殊和個性化的需求在統一的中心媒資架構下采用文件柜等方式加以解決。
6)歷史資料與及時資料整理編目的先后的選擇
這個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技術問題,但不同的選擇決定了設備和帶寬的配比問題,當時的一種意見是,因為歷史資料是搶救性整理,所以比較重要,應以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編目優先;另外一種意見是,如果不對及時資料進行整理和編目,及時資料就又會變成歷史資料,以后還需再來整理和編目。兩種意見都有道理,本臺最終采取了折衷辦法,就是重要的歷史資料優先整理和統目,當天生產的及時資料應全部同步整理和編目,通過對安徽臺高清媒資系統方案設計思路的分析,筆者在業務系統設計和建設中得出如下經驗:一是既要符合技術發展潮流,又不能盲目超前,既要遵循業務系統設計的共性,也需要個性化的考慮;二是業務系統要適配本臺特有的業務模式,適配本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步驟;三是明確業務系統與其他生產系統特別是播出系統的關系,建設針對性強、安全可靠的業務系統。只有充分考慮以上幾點,才能使業務系統直接產生實際效益,真正成為臺內業務發展的助推器。
1)首創的雙媒資架構(經過安徽省科技廳的查新)。安徽臺高清媒資系統在國內創造性地提出雙媒資架構,根據素材屬性和保存方式等要素分為中心媒資系統和播出媒資系統兩大板塊。中心媒資和播出媒資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全臺節目素材的歸檔、管理、回遷、備播等業務需求。但兩者又各有所側重。
中心媒資面向全臺各制播子系統、收錄系統、新媒體系統提供服務,核心功能是確保包括歷史資料和及時資料在內的珍貴素材的長期可靠保存,并保證素材可以得到有效的再利用。
播出媒資僅為播出域提供服務,直接為播出系統提供電視劇為主的外購節目的備播,簡化了文件化備播流程,減少無謂的網絡數據流量,大大提高了備播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播出系統的安全。
2)高標清兼容的設計。一是系統架構上采用FC+以太雙網架構;二是在網絡、存儲的帶寬設計上充分滿足高清素材的碼率要求;三是在線存儲和近線存儲的容量設計充分考慮高清素材的存儲需求;四是采用高性能工作站,所有的視音頻板卡支持高、標清輸入、輸出;五是后臺軟件和客戶端軟件全面支持高清素材,專門針對高清節目的合成效率進行優化。
3)融合性的流程設計。所謂融合性的流程設計是指,把媒資的業務流程與臺內現有的各業務流程盡可能地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合貫通。特別是播出媒資的流程設計中,把電視劇及外購節目的審片、剪輯、送播、歸檔、回遷,以及廣告、導視、宣傳片制作提交等流程有機融合起來,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整合業內先進技術。如融合性的設計方案、智能檢索方式、先進的音頻解決方案、完整的新媒體支持等。
5)進行了完善的安全設計。電視臺的業務系統建設中,安全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在安徽臺的高清媒資系統設計和建設中,對互聯平臺平滑升級、完善安全隔離機制、播出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進行了重點考慮和設計。
安徽臺高清媒資系統包含4臺共260 Tbyte容量的在線存儲,2套IBM-3584磁帶庫,每套磁帶庫可提供2 560 Tbyte的近線存儲容量,支持近57 000 h、50 Mbit/s高質量視音頻資料的存儲和再利用,可根據需求擴展至32 Pbyte容量,存儲700 000 h高質量素材;存儲平臺均采用雙盤陣互備技術,數據庫采用主+備+第三備模式,關鍵設備全部采用冗余設計,最大程度地保證數據安全和系統不間斷運行;提供了完全符合廣電總局媒資編目規范的完整編目功能。
安徽廣播電視臺高清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從2010年10月開始建設,并于2011年4月份完成安裝調試,進入試運行,2011年12月通過驗收。系統已實現預先設計的各項流程和功能,完成項目建設目標。目前系統使用情況穩定,滿足使用需要。安徽廣播電視臺電視高清媒體資產管理系統于2012年7月通過專家鑒定,獲得廣電總局科技創新三等獎、安徽省廣播影視科技創新一等獎。安徽廣播電視臺電視高清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建成不僅提升了安徽廣播電視臺節目制作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對電視文化消費日益增長的新需求,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對推動全省廣電行業媒體資產數字化、網絡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為“數字安徽、信息安徽”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
[1]國家廣電總局.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EB/OL].[2013-11-1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27pZP6abYloP?rEmTETyZMAvOkyPPxUxSfkfFfsYM8yO2K4SknfKNLKDdy3e5oK JUpj0CQearHMt1R7C-N3CkwjQ5KAswgq3PSo5vDSwe8zK.
[2]徐品,李紹彬,王玉霞.媒體資產管理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曾亮,楊建德.基于服務型媒資構架全臺互聯互通網絡——電視臺全臺網實現探討[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8(1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