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興科
(金湖縣檔案局,江蘇淮安,211600)
2012年以來,江蘇省檔案局和揚子晚報社聯合推出《檔案穿越》欄目,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深遠影響,在金湖縣影響更為重大,發揮著檔案服務中心、傳播檔案文化的重要意義。
《檔案穿越》唱響荷花美食節。2013年7月27日,揚子晚報刊登金湖縣《一對革命夫婦40年“檔案保衛戰”》,正逢金湖縣荷花美食節前夜,閔權夫婦保護1030份革命歷史檔案、弘揚金湖人民舍身保護歷史文化正能量的故事,引起金湖縣委肖書記、張峰副書記的高度重視,指示金湖縣檔案局向荷花美食節來賓贈送報紙,當晚刊載有專版文章的千份揚子晚報出現在金湖各大賓館中外來賓床頭,革命夫婦保護歷史檔案的生動情節深深感染了來賓,抗戰的耀眼光芒照進金湖這個魚米之鄉,荷都金湖的形象更加豐滿。
引發全省三級電視臺聯動宣傳。《檔案穿越》的影響一直在超越,2013年9月3日是抗日戰爭勝利68周年紀念日,江蘇衛視公共頻道《新聞空間站》頭條、淮安電視臺新聞聯播、金湖電視臺新聞故事分別播出與《檔案穿越》同名抗戰題材新聞,省、市、縣三級電視臺聯動宣傳檔案工作,形成宣傳規模效應,檔案穿越的影響再次跨越平面媒體影響海內外。《中國檔案報》第2520期頭版專門予以報道。
連續兩期穿越全國網媒予以轉載。《檔案穿越》連續推出《新四軍在金湖造出抗日“大殺器”》《一對革命夫婦40年“檔案保衛戰”》兩期專版,引起了全國對金湖抗戰檔案史實的強烈興趣,鳳凰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檔案資訊網、中國檔案網、中江網等境內外上千家主流媒體予以報道轉載,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大大增加了金湖知名度、美譽度。甚至遠在上海、云南的抗戰名將羅炳輝、羅占元后人專程來館查閱檔案,走訪先輩戰斗遺跡。

第1313屆荷花節開幕式
吳運鐸曾使用的兵工廠門板征集進館。2012年11月,《新四軍在金湖造出抗日“大殺器”》刊載后,金湖縣檔案館組織人員前往金南鎮看望原新四軍二師兵工廠、“中國保爾”吳運鐸的見證人王道引,征集吳運鐸同志曾使用的兵工廠門板進館,王道引老人對跟隨一生的門板有著難舍的情懷,門板雖簡陋,卻體現了當年在吳運鐸帶領下新四軍白手起家自建兵工廠的艱苦面貌,一直是老人的寶貝疙瘩,老人對縣檔案館征集吳運鐸同志曾使用的兵工廠門板非常支持,表示珍貴門板捐給國家保護,有益于更好傳承革命精神。
閔氏后人再次捐獻珍貴史料。閔權夫婦四十年如一日,誓死保護1030件歷史檔案的真實故事激勵著閔氏后人,多年來一直將閔權老人遺存歷史資料精心保管,經揚子晚報《檔案穿越》專版報道后,閔權夫婦義膽忠心的事跡不僅感動了全國讀者,進一步下定了閔權后人捐贈歷史資料的決心。2月28日在閔權同志誕辰100周年之時,閔權后人經一致商議決定將閔權老人遺存歷史資料68件全部捐贈給金湖縣檔案館保管,其中包括同治六年地契、民國初期地契、革命歷史檔案、抗戰期間存留子彈等珍貴史料。中國檔案網、江蘇省文明網先后予以報道。

1982年11月閔權老人榮獲中共金湖縣委黨史小組表彰
借勢穿越宣傳,檔案捐贈成熱潮。金湖縣借助連續兩期穿越刊載,從2012年起持續開展抗戰檔案宣傳,宣傳范圍和級別不斷擴大,宣傳形式不斷創新,走出一條地面展版——報刊閱讀——出版發行——網絡傳播——電視教育全覆蓋新路,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保護歷史檔案、捐獻歷史檔案在當地蔚然成風,形成了社會參與度廣、捐贈數量多、歷史跨度長、檔案精品多的特點。除了吳運鐸曾使用的兵工廠門板、閔氏后人再次捐獻的珍貴檔案史料接收進館,原福建省委副書記高胡同志捐贈革命期間及后期個人歷史檔案八千多頁、姜燕同志捐贈數萬張膠片檔案、社會各界捐贈家譜十多種等,金湖縣檔案館保管檔案的歷史時期因此被向前推進一百年,極大地提高了我縣檔案館藏品質、豐富了檔案藏量和金湖地方的文化歷史。
堅持挖掘地方特色體現個性。《檔案穿越》堅持從金湖抗戰檔案中的地方特色入手,使得文章深得讀者喜歡。全國涉及抗戰主題的檔案資料浩如煙海,而金湖縣革命歷史檔案重點記載的是最基層政權開展抗戰斗爭的歷史,來自最基層,并且系統揭示了當地抗戰時期相對比較全面的社會面貌,是這批檔案集中體現的特色,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這是億萬中國人民抗日縮影之一。個性的就是世界的,挖掘、總結金湖抗戰檔案中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內容,并將其宣傳出去,讓歷史在穿越中定格,是《檔案穿越》欄目給金湖、給所有讀者的厚禮。
堅持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共性。傳統檔案宣傳表現形式大多平淡而枯燥。每一份檔案里面的內容和形成檔案的背后承載了紛繁的歷史,只有將檔案內容與檔案形成的過程聯系在一起整體分析評價,才能正確認識檔案的價值。而《檔案穿越》不僅僅在于講故事,而是通過深度挖掘將檔案背后形成的人文脈絡呈現出來,影響現在及未來。每一份珍貴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閔權夫婦四十年如一日誓死保護1030件歷史檔案的真實感人故事,傳遍全國大江南北,之所以感人不僅僅在于1030件歷史檔案得以保留下來,而在于弘揚了金湖人民愛國、持節、誠信、重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穿越的背后是體現人性中的真善美。從這個角度講,《檔案穿越》欄目不僅是時光穿梭機,更是弘揚傳統美德的講臺;她不僅是工具,更是面向世界的未來的階梯。

閔權老人留存抗戰期間繳獲的三八大蓋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