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

在事故現場,官員哭泣主要是因為悲傷或是悔恨,悲傷多源于替他人著想,而悔恨更多的是為自己擔憂。
8月2日,江蘇昆山的臺資企業“中榮金屬”發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0多人受傷。在當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昆山市市長路軍通報了事故最新情況,面對記者,路軍當場哭泣,并集體為遇難者默哀。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故,官員的反映不盡相同,有的會感懷于所情所景、暗自抹淚,有的則會禮節性地微笑面對。在公眾輿論的聚光定下,官員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公眾大多會選擇寬宥哭泣的官員,痛斥微笑的官員。但無論是哭還是笑,都不應忘記對官員追責,不能“一笑而過”,或是“一哭而過”。
哭泣不能免責
像路軍一樣面對突發事件流淚的官員并不少。
2013年2月27日,湖北襄陽老河口市秦集小學發生一起因擁擠引起的踩踏事件,導致11名學生受傷,4名學生死亡。
同樣是在當天下午的發布會上,老河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郭方芳當場流淚,并向在事故中傷亡的孩子及家長道歉:“我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特別理解死者、傷者悲痛的心情,對隕落的4個鮮活生命的家屬表示深深的歉意!”事后,老河口市教育局局長汪國忠、薛集鎮鎮長梁正虎、薛集鎮中心學校校長杜永杰等人被免職。
也是在去年2月,河南省三門峽市連霍高速義昌大橋發生垮塌事故,造成10人遇難。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穿著一件綠色的軍大衣,和當地官員視察現場時,當場飆淚。事故聯合調查組隨后成立,43人被追責。
因為兩次流淚,山西省原省長王君還被稱為“流淚省長”。一次是看望襄汾潰壩事故受害家庭時,面對受傷的孤兒,他哭了。另一次是不久后發生的屯蘭礦難,74條生命被奪走,事故調查會上,王君再度哽咽,向死難礦工致歉。
即使突發事件中沒有人員傷亡,有的官員也會因為壓力太大痛哭流涕。
河南省陜縣支建煤礦透水事故中,69名礦工被困。經歷了76個小時的煎熬后,所有礦工被成功獲救。當最后一名礦工被救護車送走后,陜縣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縣長、該縣救援工作的副指揮長王玉山站在人群中“哇”地一聲哭出來。因為并無人員傷亡,王玉山也未被追究責任。
此事引發網友熱議,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因為69條人命的獲救而喜淚縱橫,有人說是因為過度勞累而情緒失控,還有人說是因為終于可以掙脫丟官的命運而大放悲聲。
有專家分析,官員哭泣主要是因為悲傷或是悔恨,悲傷多源于替他人著想,而悔恨更多的是為自己擔憂。
這種擔憂有章可循,一些地方陸續出臺政策,把官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與其仕途掛鉤。例如北京最新修訂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就規定“北京突發事件應對,納入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負責人職責績效考核范圍”,處突效果將決定政績。
不管是出于為別人考慮還是替自己擔憂,官員哭泣都是一種進步,但哭泣過后,別忘了追究責任。
微笑一定丟分
和哭泣官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面對突發事件仍然微笑的官員。最近的一名是陜西漢中市住房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曹志峰。
因漢中市中青國際社區樓盤延遲交房,業主與開發商發生矛盾。7月25日,漢中市房管局主持召開協調會,14名業主來參加,沒想到業主與開發商開始爭執,進而發生撕扯。
當3名女業主向房管局副局長曹志峰下跪求助時,曹局長竟雙手叉腰、一臉微笑。對此,曹志峰解釋稱,他并沒有置之不理,之所以帶笑,是因為他要“笑臉相迎業主”。
近期面對群眾下跪仍然保持微笑的,還有浙江義烏市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管理局局長趙品茂。
7月14日,義烏工業園區張滸村的村民因不滿政府瞞著村民,將原安排給村民做舊改安置的土地賣掉,向園區政府討要說法。而當地派出所的說法是,因村民堵住了當地一家混泥土廠的大門,其中一些人被警方依法治安拘留。為求放人,約50名村民一起來到園區管委會,其中3名婦女還抱住趙品茂的大腿,向他下跪。
看到80多歲的老人下跪,趙品茂無動于衷還笑容燦爛。管委會在官方微博中表示,這是因為當時正好有村民跟趙品茂打招呼,他只是禮節性地微笑回應。
不僅是“笑容燦爛”,趙品茂被村民抱住大腿時“嘴叼香煙”的畫面,也被人用手機拍下來傳到網上。不過,趙在接受采訪時說,村民突然下跪,他伸手去扶,香煙還來不及丟掉。
還有些“微笑官員”的說辭更顯滑稽。
去年7月,湖北武漢的一名11歲男孩在一個消防蓄水池溺水身亡,其父母找到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道辦事處協商,發現街道辦黨工委副書記朱大立“面露笑容”,由此質疑其誠意。
50歲的朱大立已在祁家灣工作33年,一直在一線基層負責維穩、信訪、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針對網上的質疑,朱大立說,“那時我正在打電話,向上級匯報接訪情況。我一直是這個表情。說我是在笑,我也沒辦法。”
因為一個微笑而引起軒然大波的官員,已非個別。最典型的當屬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從“微笑哥”到“表哥”,一個錯的表情讓他本身存在的嚴重違紀問題遭到曝光,最終結束了政治生涯。汶川地震期間,時任綿陽市委書記的譚力因面帶微笑被稱為“譚笑笑”。今年7月,譚力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目前已被免去海南省副省長職務。
在突發事件后露出不該有的微笑表情,盡管有的官員聲稱自己天生“福相”,有的官員解釋說是瞬間表情,但仍不能徹底擺脫民眾的質疑。比起哭泣的官員,官員微笑需要更多的解釋,如不妥善處理,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危機。
問責:難有黨委正職身影
昆山爆炸案發生后,雖有市長路軍現場落淚,但對責任人的問責,并沒有就此止步,目前已有5名企業責任人被公安機關控制。有消息稱,該事件為今年國內最大的安全事故,很可能有更高層級的官員被問責。
我們看到,重大安全事故必被追責,這是個顯著的進步。不過,也有些地方讓人“吐槽”。
記者梳理了2013年3月至今年3月發生在吉林、山東、山西等地的5起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現每起事故中均有廳級以上官員被問責。
被問責的往往是政府副職,很難看到黨委正職的身影。在近年來的落淚官員中,只有在2010年的上海“11·15”重大火災事故中,原上海靜安區區委書記龔德慶被黨內嚴重警告。更早之前被問責的,只有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免職的原石家莊市委書記吳顯國。被問責的黨委正職屈指可數,人們不禁要問,“一把手”去哪兒了?
其實,對“一把手”引咎辭職早有規定。《黨政領導干部辭職暫行規定》要求,領導干部因工作失職造成連續或多次發生重大責任事故或特別重大事故,負有“主要領導責任”或“重要領導責任”的,應引咎辭職。一般情況下,分管的副職應負“主要領導責任”,負責全面工作的正職,應負“重要領導”責任。但現實情況是,引咎辭職的“一把手”并不多。
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主動引咎辭職的“一把手”只有8名。
也有人質疑為何越到下級處分越重?不過,“處分下沉”也是有道理的,因為越往一線,責任劃分越明晰、越具體。比如一個地方發生事故,分管副省長與當地分管領導的責任,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除了問責,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這方面,除了貪腐之外,往往涉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罪名。如今年發生在云南曲靖的煤礦安全事故中,20多人被追究刑事責任,曲靖市富源縣煤炭工業局副局長徐武嘉等人因涉嫌濫用職權罪近日被起訴。
有專家稱,近年來,被問責的官員多,追究刑事責任的官員卻很少,若能依法嚴懲,可能更有助于對官員形成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