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紅
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的真諦是培養人。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從而改變教研流于形式、教師缺乏合作精神、教學方法相對隔閡的教育局面。我總在思考建立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里每個人都是教師,同時又是學生,無論學生還是教師,無論校長還是家長,每個人都真誠友善、相親相愛,交流體驗、分享知識,互相關心、共同提高。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集多種智慧于一身的專業人才,能把學生培養得更加優秀。于是,我開始了我的教研真夢之旅——培育書香教師,構建智慧課堂,創設幸福校園。
一、確立“好習慣成就一生”的辦學思想
哲學家培根在其《論人生》中明確指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應通過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敝逃覍O云曉也曾說:“習慣是人生之基,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成教育?!笨梢?,幼年養成的習慣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小學時期正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為此,我們將“好習慣成就一生”定位為辦學理念,將“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為教師持續發展鋪路”確立為辦學目標。
二、創設“分工合作,落實三會”的管理模式
教師的職能應體現合作精神:第一,教師一起談論教學;第二,教師互相觀摩學習,促進思考和討論;第三,教師通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研究和教學評估一起規劃課程安排;第四,教師互相傳授各自在教學、學習和領導方面的知識。只有教師之間互相交流、互相監督、互相幫助,才能真正落實學校的改革,因此,我校創設了“分工合作,落實三會”的管理模式,教師之間互相傾聽,認真對待彼此的意見,學校管理不再是“我的事”,而是“我們的事”。共同管理極大地凝聚了教師的情感與智慧。
1.分工合作
我校立足學校的實際形成了“六橫六縱十九點”的管理系統,“六橫”即德育處、教導處、教科室、教育技術處、總務處、工會等六個職能科室,負責學校相關的規劃設計、計劃擬定和服務指導;“六縱”即六個科室主任負責1—6年級的全面工作;“十九點”即十九個教研組長負責本學科的教學管理和教研活動的設計及實施。這樣的橫、縱、點三維式的“放權”,產生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漁網”效應,能幫助教師釋放潛在的創造力和領導力。
2.落實三會
為了做到學校的管理重過程、抓細節、強落實,我校始終強化“三會”制度,即每周的學校管理工作例會、每月的教研組長交流會和每月的班主任總結通報會,尤其是每周的學校管理工作例會,通常是按三步走,即總結工作,反思問題,協調下步的工作。由于中層干部兼任科室主任,與本學科教師同處一個辦公室,能及時準確地傳達會議精神,避免了傳達過程中的變形走樣,從而實現信息的上下暢通和實施的快捷高效。
三、建構以人為本、德能并重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管理制度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優化,即突出民主、體現規范、強調實用,在發現問題時尋求解決之道,倡導以人為本,把教師放在學校管理的主人翁位置,遵循“調研——修訂——反饋——實踐——再修訂”的原則,通過教師會宣讀、學校網站公示及發放意見征求表等多種渠道廣開言路、問計納諫,力求通過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創新,使管理制度高效可行,從而達到“全員參與、共同管理”的目的。
同時,我校改革了“評優評先”制度,以“德”為先,以“能”為重,采取“教師會上宣讀相關文件要求——分管科室提名推薦——全體教師會討論投票——校委會集體討論決定——校園公示欄上公示”的公開透明的方式,使評選出的教師能真正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
四、創設智慧課堂,打造書香教師團隊
教育科研是學校教育的第一生產力,新時代的教師作為教育科研的主體,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才能改變“耗時、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發展,從而實現以“低耗”為主要特征的內涵式發展。遵照“好習慣成就一生”的理念,我校要求全體教師以閱讀增內涵、以勤練提素養、以團隊融智慧,奏響了“學習型、合作型、智慧型”教師團隊成長的三部曲。
1.從讀書習慣開始,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高品質的閱讀,我校注重培養教師的閱讀習慣,籌劃了一系列的教師讀書活動,舉辦了“閱讀成就魅力課堂”專題講座。此外,我校還主張師生同讀一本書,以課堂為載體進行“課外閱讀活動課”的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初見成效,如課外導讀課“那些人,那些事,走進《城南舊事》”分別參加了全區校本課教學競賽和全省現場優質課競賽,均獲一等獎。
2.從基本功開始,建設教師團隊
教師的基本功對教師和學校而言至關重要,我校將寫好規范字和說好普通話列為兩項教師基本功,把錘煉教師基本功作為“學習型”教師的提升之路。在寫好規范字方面,給教師布置練字任務,每周一練,每月一評,每學期進行教師鋼筆字、粉筆字考核,優秀的作品分期分批以“朵朵花開淡墨痕”為??趯W校宣傳窗展出。在說好普通話方面,開展“誦讀經典,浸潤心靈”的美文誦讀活動,每天下午課前五分鐘,教師們輪流在學校廣播室誦讀美文,并由學生點評,激勵教師說好普通話。
3.從合作教研開始,提升教師智慧
我校在各教研組推行了“團隊合作,捆綁評價”的教研模式,教師們在合作中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促進自身水平的提升。通過合作,教師能深入理解新課改的理念并充分演繹新課標的內涵,能對課堂教學的得失做出準確的評價,這些無不體現了團隊合作的優勢。例如,在孔子誕辰日舉行的“首屆教學節”,將團隊合作這一新型教研模式推向了高潮,助推了全體教師 “合作、學習、創新”的階梯式成長之路,促進了教師智慧的進步與提升。
五、構建多元發展平臺,塑造“香樟英才”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苯逃囊饬x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并讓良好的習慣伴隨他們一生?;谶@樣的思考,我們根據“好習慣成就一生”的辦學理念對學生展開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習慣塑造,力求打造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1.實施“五凈”德育,用好習慣成就“儒雅少年”
我校建成了“好習慣成就一生”的校園主題文化墻,將小學生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分為做人、禮貌、學習、閱讀、安全、衛生、飲食、運動、勞動9大板塊共81個習慣,并用簡練的文字、活潑的圖畫懸掛于校園中,以凈體、凈言、凈行、凈校、凈心的“五凈”目標,將81個習慣以兒歌的形式分學段解讀,引領各年級學生循序漸進地養成。我校還采取了一些評價措施,例如“周周紅旗班”的評比,還有“閱讀之星、藝術之星、運動之星、尚禮之星、勞動之星”等多項評比,讓學生“人人都有獎狀,人人都有自信”,從而打造身心健康、溫文爾雅的“儒雅少年”。
2.注重學生的閱讀和書法,培養智慧少年
秉承“讀書·明理·啟智·成才”的校風,我校傾力打造“書香墨香溢滿校園”的系列活動,力求讓“讀好書,寫好字”成為每個學生受用一生的好習慣。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我校實行了“七色花”閱讀考級制度,考核合格后頒發等級證書,證書的顏色分別為赤、橙、黃、綠、青、藍、紫,紫色為第七級即最高等級,考過七級的學生可獲得印有七色花的“閱讀考級小博士”證書,此舉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為培養學生的書法技能,我校把書法教學納入到課程中,讓書法真正走進課堂,每學期開展硬筆、軟筆書法競賽,舉辦書法作品展覽,讓學生在養成規范書寫習慣的同時,感受中華漢字的魅力,從而達到“立字立人”的目的。
3.用藝術和運動展現“陽光少年”風采
藝術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運動能打造陽光少年,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我校開展了“天天動、周周樂、月月秀、四季青、年年展”的“五環一體”系列課外體藝活動,讓管樂、戲曲、聲樂、健美操、剪紙、泥塑、版畫、書法等不同特色的課堂成為學生藝術啟蒙的搖籃,讓運動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好習慣,形成了“活力體藝,幸福校園”的辦學特色。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