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江蘇無錫 214028)
近年來,無錫新區政府把自主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出臺了各種財政補貼政策積極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活動,2012年科技支出高達13億元,為財政第一大支出項目。本文擬根據課題組的調查通過建立無錫新區75家高新技術企業2010-2013年的面板數據模型,就無錫新區政府財政補貼對這些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與效率進行實證檢驗和分析,進而提出對策建議。
為了考察無錫新區政府財政補貼對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與效率,課題組選取了無錫新區100家高新技術企業為調研對象,于2014年1月至3月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有75家企業提交了有效問卷,這些企業主要涉及物聯網、新能源、微電子、軟件和服務外包、節能環保、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材料和新型顯示、工業設計和文化創意等八大無錫新區規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75家高新技術企業均是列入“530”計劃在孵化器內培育的民營企業,由創業者實際控制,2013年企業平均年齡為4.87年,最長為7年;平均資產規模為2110.06萬元,其中最大資產規模為10083.16萬元,最小資產規模為67.82萬元;平均員工人數為57人,最多為388人,最少為9人;2011年、2012年與2013年銷售收入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50.59%、44.68%與9.16%。問卷對于企業研發支出的多種可能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這多種可能因素分別涉及銷售收入、財政補貼與研發人員數等方面。
1.被解釋變量。本文以研發支出為被解釋變量,用RD來表示。
2.解釋變量的選取。本文選取銷售收入、財政補貼為解釋變量,分別用SI、FS來表示。另外還選取具有工程碩士以上學位的人數為控制變量,用HEP來表示。之所以選擇這三個因素,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08]172號)將“企業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必備條件之一,企業要連續取得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和享受減稅、免稅的優惠,就必須滿足上述標準,銷售收入的增加會對企業研發支出的增加產生實質性的壓力,反之,銷售收入的減少則會相應減弱對企業增加研發支出的壓力。
(2)企業是否愿意進行研發活動取決于其對成本與收益的比較,而研發活動的外部性、高風險性以及信息不對稱性的特點提高了企業的財務成本,影響了企業的獲利能力,減弱了其從事研發活動的積極性。政府運用財政補貼這一手段扶植高新技術企業有助于解決企業研發領域的市場失靈問題,能降低企業研發活動的成本,減少經營風險,增加收益,提高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積極性,引導企業在研發活動上投入更多的資金。
(3)研發活動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和智力投入,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是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骨干力量。在75家樣本企業中,具有工程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士在研發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
相關變量的定義及描述性統計見下頁表1。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構建如下面板數據模型:
運用Eviews 7.0軟件進行Hausman檢驗,結果如下頁表2,Hausman統計量的值為11.065206,相對應的概率是0.0094,說明檢驗結果拒絕了隨機效應模型原假設,模型設定為固定效應回歸模型是可行的。

表2 Hausman檢驗
表3列示了采用固定效應回歸模型進行估計的結果??梢钥闯?,在1%的顯著性檢驗水平下,銷售收入與研發支出呈正相關關系,但系數估計值很小,只有0.037左右;在1%的顯著性檢驗水平下,財政補貼與研發支出呈正相關關系,系數估計值達到0.37左右,可見,財政補貼對企業研發支出的影響巨大;而具有工程碩士以上學位的人數對企業研發開支的作用不明顯。
2009年6月18日,無錫新區政府出臺了 《關于推動科技創新創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定每年按不低于可用財力的5%設立科技專項資金,對符合高新區產業政策和孵化器內重點發展領域,并經考核通過的孵化企業、為企業提供直接服務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服務外包中介服務機構自開票之日起,以企業對高新區地方財力實際貢獻份額的80%予以補助,補助年限一般不超過三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軟件企業、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530”企業和進入市“123”計劃的企業,補助可延長至5年。這一政策的出臺,大幅提高了對無錫新區高新技術企業財政支持的力度,75家樣本企業所獲得的財政補貼從2010年的2835萬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4270萬元,增幅高達50.62%。

表3 固定效應回歸模型估計結果

表4 75家樣本企業近三年自主創新成果

表5 75家樣本企業近四年財政補貼占研發支出的比例
無錫新區政府的財政補貼有力地支持了75家樣本企業的研發活動。75家樣本企業的研發支出從2010年的2265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5926萬元,增幅高達161.63%。
隨著研發投入的大幅增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增強。從表4的數據看,75家樣本企業在近三年間所獲得的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授權專利與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都有大幅度的增加,2013年的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比2011年增加了119.34%,年新增授權專利增加了61.53%,省級高新技術產品數量增加了52.34%。
但是,從效率的視角來考察,無錫新區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財政補貼存在擠出效應,效率低下。
從表5可見,75家樣本企業財政補貼占研發支出的比例在2010年為125.17%,雖然以后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很緩慢,2013年這一比例還高達72.06%;財政補貼大于或等于研發支出的企業數在2013年有52家,占樣本企業的69.33%,也就是說有近70%企業的研發資金完全依賴政府提供。財政補貼效率低下有以下原因:
1.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意愿不強。企業的研究開發是逐利活動。盡管企業經營者們都認識到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新產品是降低創業失敗率、提升產品品質、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研發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存在較高的風險,即使項目成功在短時期內也不會很快產生效益,而作為初創期的企業生存困難,可供投入研發的資源與資金非常有限,因此,他們往往把擴大現有產品的銷售規模以解決當前的生存問題作為最優先考慮的目標,增加研發支出的意愿并不強。據我們的問卷調查,選擇擴大當前產品銷售規模為最優先考慮事項的樣本企業達69家,占92%。
從下頁表6可見,75家樣本企業的研發強度 (研發支出在銷售收入中所占比重)在不斷下降,2013年研發強度的平均值僅為2.97%,只有12家企業的研發強度達到5%以上,研發強度低于3%的企業有19家。

表6 75家樣本企業近四年研發強度情況
2.項目質量不高。無錫市政府對高科技創業企業入選“530”計劃與入駐各種創業載體(孵化器)的程序有嚴格的規定,首先由企業進行網上申報,然后市人事局與科技局進行認定、審核,再由國家科技部“863”、“973”專家組相關專家進行項目技術評審以及相關的技術、管理、風險投資專家和企業家進行綜合評審,在評審通過入選“530”計劃后,再由創業企業與有意向的載體進行對接洽談和雙向選擇,由載體協助進行項目路演及注冊落戶事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項目是否入選“530”計劃基本上還是由無錫新區政府有關部門決定,而各孵化器在考核指標的壓力下也對要求入駐的企業來者不拒。由于招商人員缺乏創業經驗和市場意識,因此在科技項目的選擇上常常不按市場規律辦事,不計成本,存在著對“高”、“新”技術的盲目追求以及高估項目市場價值和低估項目市場風險的傾向,這必然影響到入選與入駐項目的質量。在75家樣本企業中2010-2013年期間銷售收入年平均增長率20%以下的企業有31家,占41.3%,在2013年甚至還有12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出現了負增長。
3.淘汰機制未落到實處。無錫新區政府在 《無錫高新區科技孵化企業考核及畢業企業認定辦法》中明確規定科技孵化企業孵化期不超過三年,最長不超過四年,孵化畢業的企業原則上應搬出有關孵化器,若仍留在孵化器發展的企業,不再享受孵化企業的政策;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孵化企業,作肄業處理,肄業的孵化企業不再享受高新區鼓勵研發創新的有關政策。然而,這一規定也沒落到實處。例如按照畢業企業年開票銷售收入必須在1000萬元以上、產品銷售利稅率20%以上這一考核條件,75家樣本企業中至少已有29家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應作肄業處理,但這些企業卻依然留在孵化器內并繼續享受財政補貼。
基于無錫新區75家高新技術企業數據,本文建立了面板數據模型,實證檢驗了無錫新區政府財政補貼對這些企業研發支出所產生的影響,并從效率的視角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財政補貼與企業研發支出呈顯著正相關;無錫新區政府的財政補貼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的研發活動,但效率低下;財政補貼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意愿不強,項目質量不高,淘汰機制未落到實處。為提高財政補貼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的效率,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企業家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企業家精神是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源泉。各孵化器應把培育企業家精神作為首要任務之一,依靠其背后的高素質的專家隊伍通過咨詢、培訓等各種手段,對企業經營者進行教練和指導,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孵化器所積聚的大量學習資源,形成競爭性學習氛圍,增強企業的學習和創新能力,以激發企業經營者的創新意愿,為企業經營者快速向現代企業家轉型提供環境和文化的支持。
企業進行的自主創新從本質上來說是市場化活動,它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并以實現其創新產品的市場價值為歸宿。實踐證明,政府對企業科技項目的選擇總不及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來得敏感和判斷準確,而政府直接投資興辦和管理的孵化器由于政企不分往往為了完成上級的考核指標而片面追求入駐企業的數量。應積極鼓勵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大學科研機構和國外資本投資參與孵化器的建設和管理,按照市場經濟運行的原則界定產權和實行企業化運作,由董事會選聘的專家委員會對申報項目進行評估,決定企業的入駐和淘汰。
為解決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財政補貼過多過濫和擠出效應嚴重的問題,無錫新區政府應改變財政補貼與企業對地方財力實際貢獻份額掛鉤的政策,采取企業進行先期投入政府按實際研發投入總額的一定比例進行后期補貼的財政補貼方式。此外,為防止企業提供虛假信息騙取財政補貼,有關部門應按照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 [2008]172號)的規定,牢牢把住合規性審查和復審這兩道關口,對那些不符合認定條件和復審不合格的企業要堅決不給予其獲得財政補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