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敏
自2007年以來,日信證券的凈利幾乎陷入了一年盈利一年虧損的怪圈。而去年盡管凈利巨虧,但是職工薪酬不降反升近五成,其中高管團隊的薪酬更是直線上升至六成多
2013年,日信證券以6615萬虧損額度位居全行業凈利排名倒數第三。日信證券作為一家中型綜合券商,在整體行業向好的情況下發生虧損,令人不解。
《投資者報》記者聯系了公司辦公室負責媒體聯絡的戴燕坤(音),但是截至發稿,日信證券沒有給出合理解釋。記者翻看日信證券年報時還發現,盡管去年凈利巨虧,但是職工薪酬不降反升近五成,其中高管團隊的薪酬更是直線上升至六成多。
追溯日信證券歷史軌跡,《投資者報》記者還發現,自2007年以來,日信證券的凈利幾乎陷入了一年盈利一年虧損的怪圈。數據顯示,2007年~2013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4億、-5451萬、1.1億、430萬、-1.17億、4000萬、-6615萬。
自營團隊投資能力不佳
日信證券成立于2002年,初始注冊資本6000萬元。2004年增資擴股,注冊資本增加到6億,2012年12月公司再次注資3億,注冊資本變更為9億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日信證券總資產約43.60億元。公司的凈資本排名也躍升至90多位。
以公司凈資本的排名,日信證券凈利虧損實屬異數。2013年,日信證券營業收入2.7億元,同比下降18.5%。營業收入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自營欠佳。2013年公司的投資收益以及公允價值變動收入兩項合計不足700萬,對比2012年,自營收入超過1.5億元。投資不佳主要是投資收益5598萬,2012年為8507萬。表現在具體科目上股票投資虧損了2549萬,基金虧損354萬,債券投資也因為去年熊市收益寥寥。公允價值變動還發生了虧損,虧損高達5596萬。記者注意到,公司過去幾年的虧損,也都屬于投資造成的虧損,可見公司自營團隊投資能力不佳。
另一方面營業支出也大幅度增加,2013年3.58億,同比提高了21.7%。營業支出主要表現在業務以及管理費的飆升。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業務管理費才2.7億元,到2013年就大增至3.3億元,大增22%。
收入下降、支出增加,無怪乎日信證券發生虧損。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營業利潤虧損8494萬,凈利潤虧損6615萬。
薪酬年年遞增 去年更加速
日信證券2013年巨虧,但是職工薪酬卻是逆市增長。
年報數據顯示,去年日信證券付給職工的薪酬高達2.09億,到年底還有86萬元未付;而2012年付給職工的薪酬僅有1.43億,到2012年底還有33萬元未付,職工薪酬規模飆升46%。
值得一提的是,高管薪酬是增長主力。2012年5人組的高管團隊僅發放了370萬元的薪酬,到2013年6人高管團隊實際發放了605.8萬元,增長了64%。
事實上,日信證券職工薪酬不論業績好壞,一直處于增長過程中,例如2007年為1984萬、2008年為4081萬、2009年為5740萬、2010年為9310萬、2011年為1.3億、2012年為1.4億、2013年為2.09億。《投資者報》記者還注意到一點,日信證券高管層面在2013年發生了變動。曾多年擔任日信證券總裁的洪明去年選擇了離職,去向不明,接替他職務的是原大通證券總裁張智河。
曾因變相輸血地產受核查
日信證券雖然在2012年才發行首只集合理財產品,進軍資管市場,但去年年底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就達到了65億元,其中定向資管就達到了60億元,增長勢頭迅猛。
截至目前,資產管理事業部已承攬發行了包括太極1號、穩盈1號、長安1號、日鑫添利、日鑫多利等多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及諸多定向資管計劃產品。但今年2月,日信證券一款產品變相違規投向地產,受到證監會的核查。該產品為“楚財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日信證券網站于2014年1月20日發布的一則公告顯示,楚財集合資管計劃于2014年1月21日正式發售,推廣期為1月21日至3月21日,推廣期募集目標規模為1億份,首次參與最低金額為100萬元。
有關資料顯示,日信證券首先以楚財集合資管計劃公開募集資金,再投向基金子公司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華富資管—寧波銀行,而華富資管計劃又主要投資于日信證券設立的“日信證券楚財1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最終楚財定向資管計劃委托民生信托向湖南泉盛置業有限公司發放貸款,用于株洲市“金域半島”項目的開發建設。
基金買賣網上也顯示其最終投資策略為: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計劃資金最終用于株洲市‘金域半島項目二期、三期的開發建設及歸還前期融資)、固定收益類產品、銀行存款。
有媒體報道評論道:“無論繞道多少層,只要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最終對接了房地產,實質上還是違規。”但是證監會核查結果如何,目前還未向社會公布。
有消息稱,因為日信證券的變相輸血案例,2月份證監會還對證券公司資管進行了一次突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