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蘭
學校從其本質來講,就是一種文化存在,學校文化是引領學校發展的一種力量。為加強北京市西城區中小學校文化建設,促進區域內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北京市西城區教師研修學院依托北京教育學院專家團隊,開展以“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研修項目,力求實現區域學校文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和創新。在研修中,我們力求從以下幾方面有所突破。
重視學校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北京市西城區域內的學校文化歷史悠久,底蘊厚重,具有大氣、內斂、優雅、包容的優良文化品質。這里有一批具有濃厚京味兒的百年老校,如北京三中建校289年,是北京市最古老的學校之一。它歷盡滄桑,碩果累累,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幽靜典雅的四合院,精心打造的校史館,無不向我們訴說著三中厚重的發展歷程。魯迅中學從1901年的篤志學堂,歷經篤志女中、北京第八女子中學、北京第一五八中學,學校的發展歷程與中國現代教育的歷史息息相關。新文化先驅魯迅先生曾在此執教,魯迅先生的“立人”思想也直接影響著這里的師生。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其前身是英國中華圣公會創辦于1874年的崇德學堂,是北京市的一所男校,也是西城區乃至北京市建校最早的普通中學。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兩彈元勛”鄧稼先以及著名建筑工程學家梁思成等十位中科院院士,都曾在該校就讀。
在做學校歷史傳承與發展和校史、校訓文化研究中,我們很遺憾地發現,學校很多珍貴的材料丟失了,有的學校經常因校長變更和制度影響,導致辦學理念出現變化。文化是人的活動,它從不停止在歷史或者自然過程所給定的東西上,而是堅持尋求增進、變化與改革。為此,我們項目組重視研究學校發展歷程中關鍵人物與事件,努力挖掘學校歷史文化資源和特色,以此為起點構建學校理念文化。
重視提煉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
學校核心價值是學校個體價值和標準的積聚和融合,是對什么是“最重要的和最正確的”一致性意見,這種一致性的意見就是所謂的學校群體性的價值判斷。學校文化形成是群體價值分類、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學校文化核心價值所彰顯出的生命力,所激發出的強大力量對學校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學校文化持續生命力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學校文化建設的意義在于促進師生的成長。學校文化建設的每一方面均要體現這一價值追求,為師生的成長服務。如西城區回民小學的民族特色、魯迅中學的“魯迅文化”、31中的校史文化、教院附中的“陽光文化”都是圍繞學校的價值追求展開的。校園精神、師生行為和價值追求、學生的人生目標都是學校核心價值的中心內容,通過辦學目標、辦學理念、校訓等集中體現出來。在文化建設中,突出辦學目標、辦學理念、校訓就成了各校文化建設的共同著力點。
重視凝練辦學理念,確定辦學目標
學校的辦學理念一旦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信念,就會體現在每個師生的價值取向、期望、態度、行為之中,體現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從而深刻地影響師生的思想與行為。辦學目標引領學校內涵發展的方向,是組織愿景的具體凝練,具有導向性、激勵性和凝聚力,建設學校文化離不開辦學目標的引導。如北京八中“著眼于未來,著力于素質”,確立“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扎實、特長明顯”的育人目標;西城區育翔小學以行為更進策略促進學校育心教育特色發展,確立了“以人為本、嚴謹治學、和諧發展”的辦學目標;西城區進步小學根據“永遠追求進步”的核心理念,確立“人本、人文、人和”組織愿景和“以人為本、和諧自主、促進師生雙發展”的辦學目標;西師附小以“讓每一天都有意義”,形成了“健康第一、基礎扎實、學有所長、全面發展”的辦學目標。
重視挖掘校訓中的育人價值
一所學校的校訓最集中地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價值取向,校訓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理念、一種無形的制度、一種內在的管理文化,它融入一代又一代教師和學生的血脈和靈魂之中,成了約定俗成的話語和學校文化;校訓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力量,不僅可以用來激勵、勸勉教師和學子,同時也能樹立學校的外在形象。項目組在研究過程中重視傳承和銘記校訓,挖掘校訓的育人價值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如魯迅中學“實事求是、博采眾長、堅韌不拔、篤志報國”就是對魯迅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學校發展、師生行動的目標和指針。